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潜力评价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遗产保护理念。它着眼于线性区域,所涉遗产元素多样,兼具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旅游价值较高。利用线性文化遗产开展旅游活动是实现遗产“保护、保存和展示”目标的重要手段。准确地评价线性文化遗产的旅游发展潜力,对于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供给、需求和发展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诸多方面。同时,还必须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熵技术,以减少误差、提高可信度。以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和长城为对象的实证研究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说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山东教育》2021,(12):F0004-F0004
“塑出黄河情,追寻中国梦。”作为“黄河滩泥塑”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单位,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集贤幼儿园成立了利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滩泥塑传习所,每年举办一届泥塑文化节,实践独具特色的泥塑园本课程,以泥塑文化特色,走出了一条内涵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北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铸就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北京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衰退、失传的困境,根本问题在于这些无形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或遭到破坏。因此,认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运用文化生态的理念分析其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村),同时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与“保持特色”的关系等,以推进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基于旅游开发的文化遗产资源的市场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旅游开发中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的市场化是调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矛盾的现实要求。在我国旅游发展和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现状下,文化遗产资源的市场化有其特有的内涵特征,其市场化的监管体制安排应该基于透明性、平等性、竞争性和系统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校首届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对当下国内的“文化遗产学”发展趋势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目前存在的对遗产的大规模开发和以保护为名的破坏,其真正症结就在于“保护”无法解决最重要的“发展”问题。对于“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理论体系构件等问题,学者们认为,对此应借鉴国际学术界经验,不以固化的心态来对待尚处初创期的文化遗产学,不急于下定义,不使其过早地体系化、学科化。将其视为一个开放的对话体系,既对接国际研究新趋势,又结合中国本土资源,为学科建设拓展多元化的发展空间。同时应通过学科整合、多方合作营造学科发展的良性环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滨州学院学报》2022,(5):58-62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千百年来,山东省深受黄河文化的孕育滋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东省黄河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齐鲁大地包容开放的文化特质,蕴含了“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彰显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新时代背景下,山东省应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关系,深挖黄河文化内涵与独特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山东省黄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陈赐莲  申民兵 《教师》2019,(5):84-85
宝庆竹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凸显职业教育本土化,湖南省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秉承职业教育和“非遗”传承保护为一体的理念,即以“非遗课程”建设为主要载体,结合学校实际及现代教育的特点,融合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和实施适合学校师生成长的文化、精神元素,以期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更新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学校发展方式由“外显”转变为“内涵”的目标,最终实现开发和实施学校“非遗”传承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及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策略体系,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提升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8.
李华 《文教资料》2008,(3):65-66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文化遗产理念的不断进化和发展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对博物馆收藏和保护功能的影响非常深刻.无形文化遗产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如何做好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收藏和保护的主要单位,在保护无形文化遗产方面具有新的历史作用.为此,博物馆界首先要分析这种新理念的基本内涵及进化过程,研究这种新的文化遗产理念对传统的遗产价值观可能带来的挑战,了解这种新理念对文化遗产信息结构的传统性认识将产生哪些影响,从而探索出全方位、多维度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内涵、发展历程、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学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以为非物质!乏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开展的空间,比如顾及特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生产性保护中的生产模式进行新的探索、对生产性保护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宗教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人文资源,是青岛城市发展特色之一。具有延续城市文脉,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产业升级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缺少合理的管理制度条例,缺乏足够的重视,宗教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都是制约青岛市宗教文化遗产保护的因素。要加强青岛市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就要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采用传统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宗教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重的方式。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在宗教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中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行政保护为主,这一方式已不能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求。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客体间的联系,应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2.
在对生态理念视角的农业文化遗产内涵研究界定的基础上,针对红河哈尼梯田开发中所出现的问题及矛盾,提出融人生态理念的旅游开发对策,主要从产业集群、管理体制、旅游产品、人才培养及基础设施方面着手研究,对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生态旅游开发提出系统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原地区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化版图和世界文化格局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历史明珠。中原文化中含有极有价值的思想精华,积淀和凝聚着极为深刻的思想内涵,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研究开发这一散发着古色古香气息的文化资源,对于丰富中华文化宝库,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强化华夏文明的感召和纽带作用,特别是对于建设河南和谐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就郑汴新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郑州、开封、郑汴新区应该通过一体化发展最终形成一个超级大城市.从文化底蕴、历史内涵和国内外认可度,城市名称应定名为开封.文章还就城市安全,即消除黄河水患威胁提出开挖第二黄河,以利防洪、灌溉、水运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洹河是历史文化名城安阳的母亲河,洹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民俗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由于受现代文明的冲击和保护措施的欠缺,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梳理一下洹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特点,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在刘三姐文化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刘三姐歌谣”是一个在内涵和外延上均界定不清的概念。对这一概念进行梳理,既是学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支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是区域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历史土壤,展现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内涵。面对数量众多的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只有将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生产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旅游业是使城市的文化遗产得以最大化展现的一个窗口,笔者通过对吴地核心区域非遗项目的调查统计,着力分析吴地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情况,并提出形成以吴文化为内涵、江南水乡为特色、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吴地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给黄河三角洲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从分析高效生态经济的内涵出发,着重分析了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区域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生态与环境保护薄弱。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制度保障、提高经济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淮安属于苏北欠发达地区,目前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给文化遗产的生存和保护带来巨大冲击。文章对当前淮安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淮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思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化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形式与形态。基于安顺屯堡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文章从文化空间的视野,对屯堡文化空间的组成进行分析,并提出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