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和而不同”主张在差异中寻求个性的发展。网络媒介时代的生存方式体现了个性交往的差异性特征,学校教育必须应对网络媒介生存方式的挑战,“和而不同”的理念是网络媒介时代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如何利用网络提供的自由交往和对话空间来营造“和而不同”的教育环境,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积极推进大学网络媒介素质教育意义重大.大学网络媒介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性认知网络媒介信息的能力、正确传播网络媒介信息的能力和科学利用网络媒介信息的能力.其内容体系包括网络媒介理念教育、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等三个方面.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质,需要构建优化、多元的大学网络媒介素质提升课程体系,全方位提升大学教师网络媒介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以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建立健全大学网络媒介素质教育效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概论”课教师网络媒介素养提升是增强“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概论”课教师 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对实现“概论”课教学的育人功能,发展师生关系,拓展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教师科研的视野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概论”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网络媒介素养提升方面的意识、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要重视对“概论”课教师网络媒介素养方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不仅构成为教育教学的一种背景和环境,而且其本身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要素.本文基于独立学院的研究视角,从一个“80后”独立学院辅导员的身份思考、综合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及当代学生的主体“90后”的心理特点,提出了辅导员在构建当代师生关系中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信息的呈现方式的视觉化,网络媒介逐渐形成了以视觉性为中心的认知制度与价值秩序,促使了网络“视界政体”的形成.在网络“视界政体”中主体参与网络的行为转变为了“看”与“被看”.网络主体在凝视的“看”与表演的“被看”中迷失自我,被开放的网络媒介所控制.唤醒网络主体在“看”与“被看”中的主体意识,挣脱网络控制成为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培养网络主体“看”与“被看”的自觉意识和能力成为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6.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美国小说家之一,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写尽了“爵士乐时代”的繁华与虚空.通过表现主人公盖茨比的理想和爱情与当时社会和环境的冲突,菲茨杰拉德揭示了主人公的毁灭性命运,塑造了一位社会悲喜剧中的“反英雄”形象.本文通过分析盖茨比的“反英雄”形象和展示“爵士乐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价值观,来揭示盖茨比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也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理论多样化,彼此融汇。在综合考虑现有“二脉”“四脉”等理论的基础上,对原有旅游形象的构建程序进行细化与完善。创新之处在于:将“目的地相关者意见”这一新的参考要素融入其中,将“地方性研究”分解为“地脉”“文脉”两项,将“受众调查和分析”分解为“现实游客”“潜在游客”两项。以完善后的程序为依据,对广西武宣县旅游形象进行构建,将该地旅游形象确定为“山水仙城,豪情武宣”,并设计了武宣县旅游品牌标志,以期为其他地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文环境下网络媒介语主要表现为四类:"新造网语"、"数字网语""、缩略网语"以及"符号网语",具有形象生动、标新立异的媒介语特质,折射出网络族群的语用心理.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环境治理背景下,一目的环境行为是否有益于全球环境治理已成为评价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准.日本福岛核泄漏发生后,德国政府宣布“弃用核能”,在国内外引发强烈争议.从这些争议可以看出,德国希望以此塑造环境问题上“负责任”、世界经济中“利用可再生能源典范”、政治上“珍爱生命与和平”等国家形象.这体现出公众对德国环境形象的关注,也体现出德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艰难.  相似文献   

10.
[文题 ]“与时俱进”是说同时代一起进步。中学生也在与时俱进。在新的时代里 ,我们中学生应有新的特点 ,新的形象。请以“新时代的中学生形象”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要求 :1 .自拟标题。2 .文章内容应合乎情理。3.文章内容反映出你对该话题的关注与思考。4 .50 0至 80 0字。5.不要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姓名。[题解 ]这是一道选定“新时代的中学生形象”为话题的话题作文。试题紧紧扣住时代脉搏 ,体现出命题者注重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与时代一起进步的拟题导向 ,是“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育观的有益实践。从这一点上看 ,不关注生…  相似文献   

11.
":80后"文学以作家出生年代命名,它处身的时代氛围凸显了其代际的差异。"80后"文学较以往的写作更明显地突出了青春的元素,承平的社会历史难以将"救亡"、"革命"等诉求渗透进文本而成为深厚的根基。图书的出版发行成为"80后"文学的关键性一环,出版集团通过伴随文本重构文学,并且以团队的力量生产文学,资本市场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80后"文学。印刷媒介的变迁和网络媒介的兴起构筑着"80后"文学新的机遇和危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设备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络的不断完善,手机作为"第五媒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机遇,日益受到高校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的青睐。然而手机的普及,也引发了一系列教育矛盾和问题。以青岛市某高校为例,归纳了当前90后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基本情况,研究了手机媒介对90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对高校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九五后""〇〇后"作为大学生主流群体,是与网络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伴随着互联网应运而生的产物--网络语言,由于具有简洁大众化、幽默生动性和快速传播性等特点,深受青年大学生青睐。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提高自身网络素养,关注网络思想动态,熟悉网络对话风格,创新网络表达方式,与大学生建立良性网络话语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与主流媒体相比,“人肉搜索”的话语表达方式带有很大的“反常规性”,也一直遭到业界和理论界的指责和叫停,但是“人肉搜索”在主流媒体的语境下给公民的话语表达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网络事件在不断提升其自身社会认同的同时也遭到了有关人士的批评.但是“人肉搜索”在信息源的开掘、媒介及社会道德水准、隐私权、舆论监督、话语权等的体制性突破方面为我国的媒介生态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 the coverage of Malala in The New York Times and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o explore how these influential media sources characterize Islam and Pakistan to tell Malala’s story. Our discourse analysis reveals how these newspapers construct Malala’s status as a global icon as an embodiment of her subject position as a girl. This media discourse mobilizes Malala’s agency in relation to her potential as an individual whereas her vulnerability as a young girl is presented in reference to her Muslim heritage and culture. Malala’s image as a global icon, thus, is produced through approaching her as an agent in a culture where girls are vulnerable victims of patriarchy. Through focusing on this media discours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Malala’s image as a global icon of girls’ education has become a site to reinsert, rather than challenge, the dominant images about Islam and Muslim societies.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中的职业教育相关报道进行话语分析,透视国家层面在不同时期对于职业教育的定位以及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官方媒体话语中的形象。研究发现,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层面越来越受到重视,整体形象良好。职业教育在报道中经常和发达经济体和地区一起出现,良好的地域形象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媒体形象。职业教育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同时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还存在脱节现象。《人民日报》越来越关注职业教育的具体发展措施和发展方向,其发展形象也逐渐由笼统抽象变得明确具体。媒体在职业教育形象的建构和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国家主流媒体对于职业教育的报道是形成职业教育形象社会认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八零后"视为一个严肃的社会世代范畴,以"八零后"为界,区分共和国编年史前后两大人群,并可发展社会时代的比较分析,因此"八零后"也是社会分析范畴.就政治意识而言,因为政治回到常态,政治接班人的问题对"八零后"的政治发展便不再有效.最后,"八零后"是有"我"且不讳言"自我追求"的一代.他们与父辈的代沟,不能以"无我"来弥合,而应在有"我"的利他观中达成和解.与父辈相比,"八零后"在身心两方面都是更正常的一代.  相似文献   

18.
随着手机终端原住民95后成为高校大学生主要群体,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辅导员进入高校,成为思想政治辅导员群体中的新生力量。在角色视域下,90后辅导员的角色呈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者、日常管理引导者、生活学习协作者、专业事务工作者。90后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应坚持问题导向,回归初心与使命,加强核心能力,强化协商对话,提升媒介素养,抓好平台建设,树立90后辅导员"大学教师""学生导师"的良好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19.
将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对象设定为热点"80后",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成都市"80后"小学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其情绪衰竭、低成就感表现程度中等,非人性化程度较前两维度略低。依据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和教师职业倦怠理论,梳理职业倦怠数据,并与"60后"、"70后"相关数据比较,分析出成都市"80后"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具有的独特性和代际特质。  相似文献   

20.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情况下,主流媒体独占信息渠道、引导社会舆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当代社会,受众的信赖与支持,不仅是媒体赢得公信力和话语权的基石,还是其生存发展的有效保障。因此,主流媒体若想在新语境下坚守“意见领袖”的地位,必须积极弥补固有缺陷,并利用已有优势,主动迎接并抢占网络话语权,成为新旧媒体空间的双向舆论引领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