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婷 《考试周刊》2014,(53):181-182
音乐鉴赏是一种感受与体验、鉴赏与鉴别的综合性精神活动。音乐具有启迪智慧、培养美德的能力。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就应当带领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追逐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一方面能增进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评价艺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音乐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在对音乐的感受、鉴赏、创造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对美的认识和发现的能力。音乐教育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围绕音乐作品,对音乐的主题、音乐的题材、体裁、风格、音乐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学习体验,挖掘音乐美的表现内涵,培养对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音乐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模仿能力,寓教于乐,让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之中,感受和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欣赏优美动听的旋律,使其动作的协调性,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在乐曲的节奏感上有创新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邓海红 《成才之路》2011,(36):96-I0021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使其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准确地表现节奏,这对推动幼儿音乐感知的发展有着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5.
音乐游戏活动是借助游戏的方式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一种音乐教育活动。儿童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而更重视于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倡导音乐与游戏的有机结合,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主动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以及表现和创造音乐,培养儿童的审美与创造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音乐课的教学既要培养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也应该培养学生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能,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让学生多从音乐中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情操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提升。  相似文献   

7.
高境禧 《新疆教育》2012,(23):105-105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音乐活动的价值和情感的升华。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从欣赏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和辨别能力,让他们在欣赏中发现美,获得美的体验,从而培养出良好的情操。这是音乐欣赏的核心目的和必然结果。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生动精彩的音乐欣赏课呢?每一位音乐教师都或多或少面临过这样的问题。我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实践和摸索,也总结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规定;要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9.
音乐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在对音乐的感受、鉴赏、创造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对美的认识和发现的能力。音乐教育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围绕音乐作品,对音乐的主题、音乐的题材、体裁、风格、音乐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学习体验,挖掘音乐美的表现内涵,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评价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主要是通过听觉活动感受和体验音乐。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它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它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认知与情绪在音乐上联系紧密。文章用音乐张力的概念联结音乐结构的认知与音乐情绪。期待和声音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假定在产生音乐的紧张和放松方面和音乐情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知觉的研究支持了音乐结构引起听者期望的音乐理论的描述。音乐张力与音乐的结构、音乐的形式有联系。音乐情绪随时间在强度和质量上改变,而且这些情绪在心理生理学测量上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认知与情绪在音乐上联系紧密,文章用音乐张力的概念联结音乐结构的认知与音乐情绪。期待和声音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假定在产生音乐的紧张与放松方面以及在音乐情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知觉的研究支持了音乐结构,引起听者期望的音乐理论的描述。音乐张力与音乐的结构和形式有联系。音乐情绪随时间在强度和质量上改变,而且这些情绪在心理生理学测量上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通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艺术活动中被人们广为运用。本文集中探讨了“通感”在音乐创作与欣赏中的作用,从而论述了“通感”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价值和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赋子是流传于青海农业区民间曲艺坐唱平弦的主要曲牌之一,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已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多种音乐形态,它独特的音乐旋法与文学词章巧妙的结合,充分展示了青海地方民间曲艺特有的风格,也是民间艺人音乐创作思维的集中体现。为此,本文就赋子的音乐形态、风格与特点进行进一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音乐表演,绝不仅仅是纯技巧的显现,技巧是载体,情感才是目的,而乐感,正是技巧与情感完美结合的表达,是音乐表演的灵魂。乐感虽有先天差异,但通过后天培养,完全可以逐步提高。具有丰富音乐性的视唱训练,就是培养乐感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视唱练耳课作为音乐基础学科,其教学是围绕着如何使学生学习、理解、运用音乐知识,分析、理解、表达音乐语言,发展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想象力来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8.
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普遍规律的学科。它是从美学与艺术哲学的高度,对音乐艺术进行总体的基本规律的研究。因此,它不仅仅是一门系统的音乐学,而且是整个音乐学中基础的理论学科。在音乐形式中,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基本要素,音色则是要素中最为重要的成分。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情感表现和音乐想象是音乐表演获得成功和富有魅力的重要条件。两者均是表演者艺术表现中重要的心理活动,必须高度重视对良好的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对音乐作品的正确理解和深入研究,将自身的思想感情真正融入到作品之中,将情感和理智准确地予以结合,以及不断扩宽、丰富生活积累和形象感受等,都是音乐表演者培养和锻炼良好心理素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巢湖秧歌曲式结构基本可分为两种类型:单一部曲式和单二部曲式。曲式结构特点是:“起承转合”的性质骨架在乐段、乐句甚至在乐节之间体现明显;乐句结构具有非方整性、非对称性和字密腔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