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学校发展定位,建立"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多方协同的工科育人模式,推进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产业化学院建设,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打造专业(群),健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工科教师队伍,实施工程教育认证,强化工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地方高校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科技革命推动了新工科建设,新工科建设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工业设计专业与新工科建设的关系,其次分析了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最后从"专兼结合"的培养目标、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牢固树立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理念,开展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内涵式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开展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学院以宽厚的物理学理论为基础,以6个工科专业的多年培养经验为依托,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健全新工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改革评价考核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新工科特点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理论课程体系及以项目为驱动的多层次实践课程体系,并将学科竞赛融入科技创新实践环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的提出为高等教育工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本文主要讨论新工科视角下工科院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改革要求,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及成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提出以竞赛引导创新和本硕博衔接与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特色,历时三十年的砥砺前行,提升了研究型人才的工程素质,适应了信息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打造了"智能+"、"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培养体系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学生就业质量高,毕业学生在国内外的就业口碑很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新工科"内涵和特点,结合北科大安全工程2017版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情况,经充分调研和专家论证,针对"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对课程体系和学时设置、创新实践能力、国际化水平建设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措施,为相近专业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工科建设,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人才的速度难以跟上新经济发展步伐。在其背景下,我校针对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不同特点和不同生源的学生提出"模块化平台"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教师和企业在该平台形成一体化,且在此平台共同发展,发挥各自优势,构筑"学习共同体",培养出符合新工科建设目标的汽车行业新领域实践创新人才,解决该领域人才缺口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提出高校新工科建设,确定人才培养的目的之一是培育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论文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特色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要在传统课程教学体系上进行优化改革,强化导师制培养责任,完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积极促进与企事业单位深入交流合作,逐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长春工业大学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在新工科背景下,拓展和重构自主学习型人才培养体系,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科教融合理念与方法,依托机器人创新平台,探索自主学习型与创新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自主学习型人才培养需求,完善培养方案、评价方式及保障机制,构建以机器人创新平台合作培养为导向、工程实践能力为依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3+3”自主学习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工程哲学是最近十来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在工程教育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从工程哲学的几个主要范畴--工程问题、工程理性、工程知识、工程实践和工程伦理出发,分别探讨了它们与工程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卓越计划"和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以《过程装备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为例,阐述了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考试改革探索经验。  相似文献   

13.
14.
亲历工程能力的项目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应该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标准.工程师应知晓国际发展趋势,同时又能倾听企业呼声.让学生亲历工程项目以培养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以团队工作方式锻炼学生,使之适应社会上普遍适用的工作方式.教师领路不把关,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教学基地搭台不做主,突出服务定位.悟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内化过程,素质的培养须通过师生一招一式的交流互动和示范效仿.  相似文献   

15.
现代工程训练课程已从工程实践教学迈入工程实践教育的大领域,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工程实践教学的实践教师是培养大学生的工程素质的重要教学要素之一。通过对工程素质、教育素质研究分析,认为工程实践教师工程化必须将自身培养成工程师和教育者,即提高自身工程修养,特别是工程思维习惯和工程思维能力的养成,同时建立现代工程教育理念,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认为工程博士教育处于高等工程教育的最高层,担负着培养工程技术领军人才的重任,是培养高端工程技术人才的主渠道,强调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为培养工程博士提供了重要依据。指出在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指导下,探讨工程博士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将工程博士学位获得者培养成为具有跨学科的专门知识、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较宽的工程背景,善于把握工程技术的新进展,用全面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具有卓越领导力,引领工程技术实现跨越式进步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7.
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工程的综合化和复杂化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素质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如何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创新素质培养的问题以培养满足工程实践需要的专业人才,已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紧紧抓住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形成了一套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对独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推进、校内实验基地与工厂实验基地相结合、实际工程背景平台与情景教育平台互相融合、产学合作、教育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以大工程意识指导工程训练教学基地建设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近些年,许多院校参照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经验和模式,利用世行贷款、211工程或自筹资金建设了各具特色的工程训练中心。哈尔滨理工大学在工程训练中心的规划和建设中以大工程意识为指导,将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成为以金工实习为主,相关课程实验、大学生创新制作和科技竞赛、地区性职业培训和工程认证、新产品孵化和中试等为辅的综合性训练基地,并为机械工程等相关学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化工原理实验来加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系统地阐述了化工原理实验从按部就班的实验模式到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主要包括引入仿真实验、数据处理工程化、单元流程化、报告论文化.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工程教育"三分天下有其一",地位举足轻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工程教育变革创新是全世界高度关注的共同话题。今天想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怎么看高等工程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二是新工科建设的中国探索与经验;三是对未来高等教育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