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北京首推高职院校“高会统招”录取模式,是高职院校招生录取模式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新探索,“高会统招”采用突出专业、分数优先的投档方式,更加体现出对学校和考生考试科日话语权的尊重。新模式旨在减轻学生负担,突显职业教育的专业本位,本文将从政策学的角度对“高会统招”模式的政策方案、政策目标及政策建议进行探析,以期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序、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营销是市场营销理论不断发展和研究领域横向拓展的结果,通过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出现的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局面和各高等职业院校问存在竞争等五个角度出发,对市场营销理论引入高等职业院校的必然性进行分析,从而说明市场营销理论不仅是企业组织发展的“圣经”,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中的应用价值也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职院校升格与否的背后是政策模式的差异与竞争,按渐进模式进行政策抉择的教育主管部门与理性模式指导下的学者,在高职院校升格问题上必然意见相左.而扬理性模式与渐进模式之长的规范最佳模式可以有效兼顾不同群体的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可能是未来我国高职院校升格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经历了一个从理性到有限理性再到非理性的过程。地方高师院校在综合化的初始阶段是理性的,综合化发展是地方高师院校基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对未来预测和利益最大化所做出的理性选择。规章制度基础上的综合化、信息不确定性和信息解释不同、组织目标替代等因素决定了这种理性必然是有限理性。有限理性为非理性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合法性机制是非理性的驱动力,在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的后期,其非理性表现为:答案导向,对激励制度过度积极反应,制度性模仿,趋同,特色不明显等。对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而言,合理的制度设计是起点,科学定位是关键,正视问题是核心,不同阶段的理性审视是重点。  相似文献   

5.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几个导向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是推进高职教育加速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其建设过程中,存在几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示范性高职院校是评出来的,还是建出来的;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办学条件示范,还是内涵示范;示范性高职院校遴选是选优秀,还是选代表;政府对示范性高职院校是财力上的支持,还是智力上的支持。只有对这几个导向性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深刻分析、正确把握,才能将这项政策贯彻好,才能真正发挥其示范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提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任务,要求地方政府以示范建设引领发展,积极开展优质高职院校的建设工作,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从政策治理和政策执行的视角,通过比较广东、浙江、湖南、山东等四省实施优质高职院校的建设举措,从目标设计、建设重点、遴选机制、示范经验等方面分析地方政府实施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政策特点、地方特色、治理路径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华  陈黔宁 《江苏高教》2020,(2):120-124
江苏高职院校一直是中国高职的排头兵,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江苏高职院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来华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当前江苏省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要从重构全球高等教育布局的角度,充分认识江苏高职院校招收来华留学生的意义;从培养“中国好故事讲述者”的角度,系统谋划来华留学生教育;从服务“走出去”中资企业的角度,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多元利益主体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从树立中国高职教育品牌的角度,切实把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质量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话题,在这一过程中,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不断深入。对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解释,主要是从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等不同角度进行的。从理论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是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导向,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满足学生终身发展为价值取向,以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标准,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从逻辑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基于问题导向和需求驱动的发展性理论,其价值目标在于满足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论高职教育“错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职教育必须与本科院校错位发展,是一个事关高职院校办学方向与定位的话题。它揭示了高职教育在历经数年规模发展之后,亟须在理性思维框架下,理清办学思路,谋求规范化生存与特色化发展的道路。从语义、内涵、实质三个角度解读高职教育必须“错位发展”的理论体系和价值;提出资源第一、前瞻性、价值观再造和流程重组、创新、个性与特色、产学研相结合等六个方面关于实施“错位发展”的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10.
所谓“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的“利益”是指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教育利益等。“共同体”是指双方或多方在理性估算的基础上.以不同方式结成的类似利益联盟式的行动体.互利共赢是这个行动体中利益不同的双方或多方联合在一起的动力所在。“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政府、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以互利共赢为前提。以契约和协议形式建立的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利益实体或实体联盟.其核心是校企利益共同体.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形式.其特点是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构建“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的长效机制.一要健全完善职教立法.  相似文献   

11.
专业群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内涵特色建设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之一,而微观层面专业群生成过程的知识论分析是探究专业群建设问题的前提与基础。基于知识论和技术哲学的视角分析得出,职业教育面向的知识类型是内涵丰富的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教育价值的彰显需要职业教育发挥重要作用。高职专业群的组建需要以职业教育面向的技术知识为载体进行科学编码与组合。结合现有研究和对高职专业群组建实践案例的调研发现,专业群个体的生成须经过技术知识静态加工和技术知识动态编组。在技术知识的静态加工过程中,将实现技术知识从知识—教材—课程的知识形态变迁;在技术知识的动态编组过程中,将实现知识载体从课程—专业—专业群的转化,最终形成不同的专业群体系。职业教育所面向知识体系的复杂性,形成了类型多样的专业群体系。  相似文献   

12.
民族职业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表达,也是政府发展民族职业教育的理性工具。但由于其是在现实条件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手段来实现目标,所以难以规避政策工具运用的“有限理性”。基于政策工具理论的视角,对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职业教育政策进行收集、整理、编码和量化分析,采用教育政策工具和教育发展要素的框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民族职业教育政策在政策工具运用上存在能力限度、效率限度和可持续性限度。为了更好地超越其限度,未来我国民族职业教育政策应至少实现政策工具使用从“过溢”向“均衡”转变、运用自愿性政策工具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和政策制定的“即时性”向“可持续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纵观新中国70余年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演进,政府角色、资源配置方式、建设路径、制度运作模式等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制度自信日益凸显,但渐进式政策制定模式、政府主导的政策执行过程、效率优先的政策价值基础仍是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总体特征。由此,在政策实践过程中,呈现出关于“谁是主角、谁是配角、谁是参与者”、高等教育发展效率与公平以及制度运作的适度性等问题。未来,提高重点大学政策决策的民主与科学性,进一步明晰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在重点大学建设中的权责,完善重点建设的制度体系与配套政策,处理好重点与特色的关系,平衡重点与非重点、公平与效率等关系问题将成为“双一流”建设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我国传统文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定位以及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强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提供合理的政策定位的同时,更应注重高职院校自治的合理性,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相似文献   

15.
高水平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发展的核心内容。以《规划纲要》及“双高计划”为依据,从办学水平的五个一级指标十六个二级指标及“双高计划”的五个核心指标出发,对西部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发展进程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发现:民族地区高职教育标准化建设成就突出,区域差距显著缩小,在整体发展及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上已初步实现《规划纲要》政策目标;但高水平高职教育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还面临着区域失衡、类型属性凸显不够、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等挑战。未来发展中,需秉承以顶层设计与政策供给加固基础、以差异化战略和特色化发展凸显“民族本色”、抓住机遇并以提升“造血”能力为主实现后发赶超及以"共治、善治、法治"为原则提升治理效能等变革思路破解民族地区高水平高职教育建设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高职示范校建设为契机,贯彻落实“八向八要”工作方针,积极开展“四个年”活动,以服务装备制造业高端领域及相关服务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推进了传统高职教育向现代高职教育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重拾“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透过新时代“工匠精神”视域重新审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阐述了“工匠精神”与现代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的内在耦合性,结合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囿,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价值导向对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进行研究论证,提出以“工匠精神”深度融入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三个建议,切实优化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最终更好地完成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培养新型高素质工匠人才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张宏亮 《成人教育》2021,41(4):53-60
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分属人社系统和教育系统。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影响,“技—职”关系经历了并行发展期、合并停滞期、分离与竞争期等不同阶段。由于管理体制不同,导致二者政策支持不均,财政投入差距悬殊,生源激烈竞争,人才培养定位与实践偏差,造成职教系统强弱失衡和整体功能耗损。基于历史和现实考量,“技—职”历史关系同源、办学目标相同、培养方式相通和教育对象渐趋一致,未来二者势必走向“统筹、协同、竞合”发展。“技—职”发展的基本走向及路径应为:组织管理上统一建构,战略规划上统筹协同,政策设计上均衡公平,主体间协作竞合,产教融合政策及人才培养模式同步深化,项目上共同引领,师资及教学资源配置上优化共享。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教育部高职高专处划归职成司,从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4年制高职”已然成型。通过分析在职业本科与应用型本科之争中如何强化职业类型特征,如何建构中职、专科、本科职教体系,指出从产学研结合到工学结合、从工学交替到现代学徒制、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建设职业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站在哲学的高度,审视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内在发展逻辑,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现在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  相似文献   

20.
在“三全育人”理念提出之后,高职院校开始着力构建“大思政”格局,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形成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静态理论教育与动态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之转变。首先概述高职“大思政”格局及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其次分析高职“大思政”格局下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必要性及内容,最后提出具体的教育策略,为推进高职“大思政”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