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新生代农民弃农现象日趋突出,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在校读书的"90后",即便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未将农民作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在外找工作或经商的80后、90后也大部分不愿意回到农村务农。无人种地是一个无  相似文献   

2.
近来,各地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就业致富的能力,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走上依靠提高劳动素质的正确轨道,这十分必要。但与此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务农青壮年的教育和培训,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两方面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3.
为农村务农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时期历史赋予职业教育的神圣使命。文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基本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对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其转移途径概括为:立足农业,依托工业,落脚于城镇化建设,走一条靠农业内部消化、工业广泛吸纳、城镇化最终消减农村劳动力的路子,最终实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华池县是一个十年九旱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农业人口11.12万人,农村劳动力5.74万人,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于在家乡务农,很少外出打工,近年随着农村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工作的不断实施,使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成为富余劳动力。为了使他们能及时掌握实用技能,尽快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县农广校充分发挥办学体系多、培训方法灵活、贴近农民的优势,从2004年开始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总结两年来的工作,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南通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减少农民数量,使农民富裕起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措施。大量思想观念落后、化素质低、就业技能差的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是南通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性因素。构建良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环境;多渠道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领域;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大量地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健全法制法规、强化惠农政策的扶持和引导、设立专项培训经费、搭建创业融资平台、健全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模式等方式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增强农民的技术技能、提升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改变农民文化程度低、受培训比例低、学习水平低的"三低"现状,不断提升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8.
以大理市7个自然村14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作为研究样本,在分析大理市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特征的基础上,就劳动力转移对大理市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大理市农业生产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若转移人口超过临界点,势必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效应较突出,但就对农村生活而言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为此提出通过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失及务农人员老龄化等问题,日前农业部提出,将在2012年重点培训500万职业农民,逐渐解决"将来谁种地"这一问题。近年来,中国农业从业人员出现快速减少的  相似文献   

10.
造成我国出现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有:农村劳动力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劳动力素质和农村经济建设任务要求的不适应、城乡收入差距大、农业效益低、乡镇企业发展缓慢难以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双面作用,一方面有助于农民观念的更新、收入的增加、发展的促进,另一方面也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农田耕种后继乏人、土地实际利用率有所下降、农产品结构单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应通过提高农业产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来调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是大力加强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等社会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任务。同时,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基础、重要前提、重要保障。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大难题是三农(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三农问题实质上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从宏观上讲,一是要减少农民数量,二是要提高农民素质。无论是通过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农民数量,…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这直接导致了农村田地无人耕种的"农民荒"。"农民荒"表现为农业生产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农村土地撂荒严重;从而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就破解"农民荒"的两条可能路径而言,农民兼业化是破解"农民荒"的权宜之计,农民职业化方是破解"农民荒"的根本出路。然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注重培育对象的选择,还应结合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厘定培育重心。  相似文献   

13.
湖北是一个农业大省,总人口5974万,其中农村人口占70%左右,人均耕地面积1.1亩,农业劳动力占乡村劳动力比重达64%,农业GDP占全省GDP的份额为14.9%.湖北也是一个教育大省,全省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2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当务之急是要繁荣城乡经济,富裕广大农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富裕广大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数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务农农民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前国家资助政策尚未取得突破的情况下,务农农民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支付意愿的大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取得良好发展的关键。基于全国11个地区的932份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有81%的务农农民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不愿意支付任何费用,愿意支付费用的务农农民当中支付金额大部分都小于500元。受教育程度、农业劳动力数量、种植类型、种植面积、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费用的认知和是否参与过教育培训是影响务农农民支付意愿大小的关键因素。为此,应尽快出台针对务农农民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政策,重点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并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基本现状解析 安徽是一个中部农业大省,也是农业劳动力输出大省,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农民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当前,劳务经济已成为安徽省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起到了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的重要作用,已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据省农调队资料,近年来,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时期,但是农村后备劳动力出现断层,年轻人不想务农、不爱务农、不愿务农,“明天谁来种田”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我们必须面对和破解的现实问题.如何破解?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村成人教育的着力点,农村成人教育既要加快自身转型,准确定位,强化特色,文要加大政策扶持,夯实基础,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新农村建设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大批相对素质较高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有农业人口333.7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82%,目前全州仍有贫困农民80.65万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农民工培训的力度得到加强,转移就业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全州外出务工农民达47.6万人,比上年新增8.5万人,增长18%,其中国外转移9人,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其中又必然伴随着农民素质的持续提升。成人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担负着重要而艰巨的使命。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转移出大量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最早的国家英国,早在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的二、三产业需要不断补充新的劳动力,于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流动,使农村人口大幅减少。工业革命前,农业…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临朐县委县政府针对农村劳动力数量大,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增收缓慢的实际情况,把农民培训工作作为富民强县的重大举措来抓,取得明显成效。全县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2.6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并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新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示范县,被山东省政府评为劳务输出先进县,被山东省农业厅确定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