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采用父亲参与问卷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考察了民族杂居区青少年的父亲参与与自我同一性现状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民族杂居区父亲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们更关注对孩子的支持与规划、鼓励与表扬,而较为忽视对孩子的日常照顾和管教约束;民族杂居区高中生较初中生同一性有了明显的变化;父亲参与的四个维度均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中的意识扩散和总体扩散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中的意识获得和总体获得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108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父亲教养投入问卷调查和道德情绪情境故事实验,考察父亲教养投入与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发展的关系.父亲教养投入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可及性、责任性和互动性,父亲教养投入水平在幼儿不同年龄、父亲学历与其主观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年龄差异显著,5~6岁幼儿在自豪、尴尬情绪理解方面显著高于3~4岁幼儿,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在性别方面差异不显著;父亲教养投入中的规则教导、榜样示范与幼儿自豪情绪呈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投入在责任性、互动性和可及性方面上均与幼儿的内疚、尴尬、羞耻情绪理解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规则教导显著正向预测幼儿自豪情绪理解水平,规则教导和父职成长显著正向预测幼儿尴尬情绪理解水平;父亲发展规划显著正向预测幼儿内疚情绪理解水平,父亲教养支持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羞耻情绪理解水平.积极的父亲教养投入有助于幼儿道德情绪的理解,为幼儿早期形成道德意识、养成良好道德行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幼儿园258名幼儿的气质趋避性与问题行为及其与感觉统合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1)幼儿退缩性与Conners行为问卷中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焦虑、多动指数以及感觉统合能力的全部5个因子存在相关;(2)退缩性主要对Conners问卷中的因子2学习问题、因子5焦虑和感觉统合能力问卷中的因子2触觉过分防御及情绪不稳的预测能力显著;(3)感觉统合能力的因子2触觉过分防御及情绪不稳在退缩性与学习问题及退缩性与焦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幼儿的问题行为及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退缩性,应引起教育者密切关注,可以尝试从中介变量着手对幼儿进行及时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4.
善用表扬     
对幼儿的行为或表现给予肯定、赞赏、鼓励都会增加幼儿的喜悦和信心,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情绪,激发出幼儿做好事情、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以表扬为主,这对幼儿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表扬要讲求技巧。一、场合恰当不论采用个别表扬还是众人面前表扬的方式,都切忌在家长面前或在各方面发展较慢的幼儿面前过分夸奖孩子,否则,会使受表扬的孩子沾沾自喜,而使发展慢的孩子悲观失望、信心大减。  相似文献   

5.
孙彦 《早期教育》2012,(7):83-85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宝鸡市3岁-6岁幼儿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总体上父亲对参与幼儿早期教养的认识较为客观正确;父亲参与频率总体偏低;父亲参与教养的内容与方式主要包括九个方面,其中间接支持参与程度最高,然后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业鼓励、规则约束、情感表达、教育指导、关注监督、成长计划、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学教师情绪劳动与组织承诺的关系。方法:对258名中学教师施测教师情绪劳动问卷和教师组织承诺问卷,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男女教师在情绪劳动的表面行为维度存在差异(t=2.24,P〈0.05).在其他维度及组织承诺各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初高中教师在组织承诺的理想承诺维度存在差异(t=-2.29,P〈0.05),在其他维度及情绪工作各维度上不存在差异。(2)教师情绪劳动的主动深度行为与组织承诺各维度均存在正相关(r=0.127,0.194,0,258,0.243),表面行为与组织承诺各维度均不相关,被动深度行为与理想承诺、投入承诺维度存在正相关(r=0.170,0.239),与感情承诺、规范承诺不相关。(3)主动深度行为能预测感情承诺、规范承诺与投入承诺;学校层次能预测理想承诺;性别能预测表面行为。结论:教师情绪劳动与组织承诺存在一定的关系;主动深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组织承诺;主动深度行为与理想承诺、被动深度行为与投入承诺的关系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7.
表扬与奖励是塑造幼儿良好行为的有效教育手段,在幼儿教育中正确认识到幼儿表扬与鼓励的误区及后果,正确有效的进行表扬和奖励,让幼儿在适宜的表扬与奖励教育中能正确面对胜利与失败,成功与挫折的一代新人.本文对进行表扬和奖励教育,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知识问卷(Zeman,1996)和家庭情绪表达问卷(Cassidy,1995),考察了118名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家庭情绪表达与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的关系。结果表明:相比同伴在场和单独时,儿童在父亲和母亲在场时对生气的表达更多;父亲和母亲对儿童情绪表达的理解性要好于同伴。相比生气和伤心,父亲、母亲和同伴对儿童表达疼痛的接受性更高;男生和女生都对生气的表达最多;三种情绪最常见的表达理由是情绪最小化;生气和伤心最多的表达方式是言语表达,疼痛最多的表达方式是行为-活动。母亲的积极和消极情绪能够正向预测儿童的表达可能性;母亲的积极情绪能够正向预测儿童的表达理解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学校联结在相对剥夺感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相对剥夺感问卷、学校联结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对广西746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相对剥夺感、学校联结与问题行为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2)相对剥夺感不仅能直接预测问题行为,也能通过学校联结的中介作用对问题行为产生影响;(3)性别调节了相对剥夺感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留守男生问题行为受到相对剥夺感影响更大。本研究基于经典相对剥夺感理论、依恋理论和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理论,揭示了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机制及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3~6岁幼儿问题行为状况及与家庭因素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490名幼儿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幼儿问题行为总体水平不高,幼儿问题行为表现不突出;不存在性别差异,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年龄小的幼儿问题行为显著多于年龄大的幼儿;家庭因素中父母的年龄、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等对幼儿问题行为的总体及各维度造成不同影响。对此,提出建议:丰富父母教育经验,正确识别幼儿的问题行为;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及早预防幼儿的问题行为;政府提供多样支持,及时干预幼儿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1.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行为问题多由情绪引起,行为和情绪关系密切。幼儿刚刚入园,很多行为问题开始慢慢显露,幼儿教师是幼儿除去父母外接触的第一任专业知识相对丰富的教师,因此,幼儿教师能最先发现幼儿的行为问题。由于理论的不成熟和实践的匮乏,早期幼儿教育只是关注幼儿情绪,并没有采取具体措施来预防干预某些行为问题的产生。旨在分析幼儿行为问题的产生与情绪的关系基础上,对幼儿出现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问题学生情绪行为特点及其与人格的关系。方法:以332名问题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和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进行测查,并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问题学生在情绪症状、多动/注意障碍、品行问题上的异常率分别为37.9%、37.9%、23.5%;情绪症状上,男生得分低于女生;品行问题上,来自农村的男生得分高于来自农村的女生;困难总分上,再婚家庭学生得分高于完整家庭学生;问题学生的情绪行为与人格存在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和宜人性对困难总分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严谨性和外向性对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问题学生情绪行为存在性别、来源地和家庭结构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情绪行为与人格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青少年问题行为自评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74名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职生问题行为检出率较高,问题行为普遍存在;问题行为在年级、生源地、家庭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呈现出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在问题行为的发生上起着缓冲器作用;社会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可以有效预测问题行为。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构建良好的教育氛围,为学生成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调查上海市外来随迁子女学业成绩和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采用学业情绪问卷、情绪调节效能感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以及自编问卷对305名上海市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随迁子女的自我效能感、学业羞愧、掌握接近目标以及父亲文化程度能够显著预测其学业成绩;(2)随迁子女的自我同情以及生活满意度能够显著预测其人际交往状况,由此说明随迁子女的学业成绩和人际交往水平受多种心理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丁燕 《成才之路》2009,(18):76-76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目前我国幼儿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1)小儿多动症;(2)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妒忌、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等;(3)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等;(4)不良行为。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咬衣服等;(5)性格和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教师行为自我报告问卷》《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问卷》以及《儿童行为问卷》,对302名幼儿和151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研究,以探究教师行为在幼儿害羞和其内化问题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幼儿害羞与内化问题中的退缩和焦虑两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抑郁相关不显著;幼儿害羞与教师行为中的严格、领导两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教师行为的其余各维度相关均不显著;幼儿内化行为中的焦虑行为与教师行为中的严格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教师严格行为在幼儿害羞与内化焦虑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武汉市三所幼儿园140名幼儿父亲为研究对象,运用研究者自编问卷,调查了幼儿父亲参与父职教育的意愿及其阻碍因素。结果显示:幼儿父亲对于父职教育的整体参与意愿偏低;他们最想获得关于父亲的责任与义务及父亲对幼儿的影响、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协助幼儿园发展幼儿多方面兴趣的方法等方面的父职教育;最愿意参加亲子休闲、亲子艺体等活动;阻碍其参与父职教育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忙碌、时间无法配合、社区与幼儿园很少举办父职教育活动、不知活动信息等。  相似文献   

18.
当幼儿的言行符合成人的价值观时,成人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表扬或鼓励幼儿。表扬和鼓励历来被当做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但是表扬如果运用得不当,其弊端也清晰可见。1.易使幼儿形成悦人型人格倾向。教师是幼儿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与态度会被幼儿当做自我评价的主要甚至惟一标准。为了满足自尊的需要,某些幼儿会注意教师的好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取悦于教师。长此以往,这类幼儿容易形成悦人型人格倾向而缺乏独立判断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的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青少年心理与身体发育不协调,心理发育相对滞后,加之受负面信息的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很容易受到侵害。本研究以357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不同情绪状态与社会支持对攻击性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正性情绪与攻击性各维度及总分没有显著相关外,其他变量与攻击性各维度及总分均有显著相关;(2)身体攻击的年级主效应、性别主效应显著,攻击性总分的年级主效应显著,其他变量年级与性别主效应不显著;(3)情绪状态与社会支持对攻击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果进一步说明了情绪、社会支持与青少年攻击性的关系,这可为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供值得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幼儿的问题行为一般都可以在幼儿与成人的互动中找到关联性,家长对幼儿行为的不当反应强化了幼儿的问题行为,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影响了幼儿行为的发展。面对幼儿的问题行为,成人要接受幼儿的想法和情绪,设置合理界限;学会观察和适当介入,避免幼儿问题行为的恶性循环;倾听幼儿的心声,主动关注幼儿的需求;正确传递成人的感受与想法,给幼儿更多信任与自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