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就看老师采取怎样的引导方法。所谓以小见大,就是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通过一小部分可以看出整体,从小事件中体会出大道理,用小材料体现大主题。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环境等原因,很难遇到大的事件,只能从身边发生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出发,从中领悟出大的道理。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以小见大写作文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以小见大",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从小的方面可以看出大的方面,或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可以看出整体。从写作上考虑,就是通过小事件和小细节揭示重大主题。如果"以小见大"运用得当,就能从白开水似的平淡生活中提取到珍贵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3.
编者:同学们在作文时,有时遇到的题目较大(大主题),让人无从下手.这时,化解难题的有效方法是化大为小,从小处着笔,从大处立意,即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作文构思的一种方式.它主要表现为: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即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微现象,表现的却是重大主题,阐发的是深刻道理.也就是说,用小题材来表现大主题.根据题材内涵的不同,“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以小事件阐述大道理 这类文章往往通过叙写生活中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来阐述一个大的、引人深思的事理.  相似文献   

4.
<正>【技法导航】"以小见大",即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巴尔扎克说,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从小事、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好文章来。"一滴水里见阳光"说的就是这个理。以小见大中的"小",是叙述、描写的焦点,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采用这种技法可以避免学生作文中常见的泛泛而谈、空洞肤浅的毛病。  相似文献   

5.
以小见大是一种艺术处理的独到功夫,是把内容宽泛的题目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那么,如何以小事做出大文章呢?  相似文献   

6.
一技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可以显现出肃杀的清秋.写作文时,同样可以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选择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一则不足为奇的小材料作为写作素材,展开联想和想象,从中挖掘出比较有意义的主题来,收到“一叶落而知秋,一芽绿而示春”的艺术效果,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相似文献   

7.
“以小见大” ,是作文训练中常有的事。比如学了《七根火柴》后 ,写一篇“以小见大”的记叙文《记一件有意义的小事》 ,应该怎样做呢 ?一、温故。根据“以小见大”的要求 ,设计一些带复习性的问题 ,唤起对课文中精彩、关键部分的回忆 ,加深对“以小见大”的印象。如 :1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以小见大” ,能否说清课文“小”在哪里 ?2 从这些“小”中 ,见到了怎样的“大” ?3 为什么这些“小”能够见“大” ?思考的目的在于理解“以小见大”的含义 ,上述三个问题中 ,第三个是重点 ,也是写这类文章的难点 ,思考时必须把握两点 :一是 ,…  相似文献   

8.
<正>小中见大,是指在作文中通过小角度反映大主题。如,透过一花一木,感受自然的美好;透过一言一行,展示人物的情怀;透过寻常小事,揭示生活的哲理,等等。具体写作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以小见大,写出视野开阔、主题深刻、意蕴丰厚的好文章。一、小事件,大问题一朵花的开放,能够昭示春天的到来;一个人的言行,往往也能够反映社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中学生而言,作文时从身边小事切入,让"滴水  相似文献   

9.
“于细微处见精神”即“以小见大”,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从拾纸屑这件小事可以看出一个人身上的美德,不是有句古训“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吗?他当然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在孩子看来,妈妈漂亮与否取决于妈妈的态度温和与否,这何尝不是大人们审美的标准——美在心灵;网球掉进草堆里,找的方法有很  相似文献   

10.
纵观近十年来的全国和各地方的高考题,我们可以看出:在高中阶段,时态仍是语法中的重点,而且是同学们心目中的难点和盲点。希望我的方法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时态从大的范围说有3个: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时态从小的范围说有13个: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  相似文献   

11.
韩大林 《教书育人》2012,(23):38-39
提起教育事件,我们总是联想到教育领域中发生的大事情,其实这样理解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可是教育中发生的小事情是不是也应该归为教育事件呢?这还要从什么是教育事件谈起"。事件"一词在《汉语大辞典》中的解释是事项、事情、历史上或社会上已经发生的大事情。从这个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小事情也是事件的一种。在教育领域中有很多小事情,如果这些小事情不及时处理就会变成大事情,并非大的事情是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认为,理解并掌握作文题材的"以小见大",对于写好一篇文章尤为重要。什么是"以小见大",怎样做到"以小见大",这正是作文训练中必须重视和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一、什么叫"以小见大"所谓"以小见大",就是要小题大做。具体地说,"小"是就题材而言,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不是重大事件;"大"是就文章的主题而言,反应的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二者都是来源于生活,而表现生活的。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我发现多数学生在作文中往  相似文献   

13.
一技 "以小见大"是选材的一种方式.它主要表现在:小处落笔,大处着眼,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小现象,但是表现的是重大主题,阐发的是深刻道理. 运用此法,一是便于把握材料,较之大题材容易驾驭,不至于顾此失彼,力不从心;二是感染力强,题材和主题之间的反差很大,可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运用"以小见大"的选材方式时还需注意:努力挖掘典型材料的典型意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从一定的思想高度来审视材料,但不要脱离材料的实际情况,为"大"而"大",随意拔高主题.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个细节往往闪烁着灵气与光彩,教学时通过近乎瞬间的技术性处理,可以将复杂难解的问题顷刻间化为平易,给人以自然、和谐、舒畅和愉悦感.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善于用特有的教学睿智去捕捉课堂中的教学细节,从"小事"人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创造出完美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的两篇课文《七根火柴》和《一件小事》都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即通过平凡的小事来表现有意义的主题。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的事情大多数是平凡的小事,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事构成了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鲁迅先生说:“社会上和自然界,森罗万象,任你选择,只要你  相似文献   

16.
姚秀琴 《甘肃教育》2013,(20):30-30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最不经意却是最好的切人点,是最佳的教育时机。教育上没有小事,班级里发生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实际的教育行为.小事不小,小中有大。班级教育足由许多看似不经意的小事构成的,而教育的作用以及科学的育人理念都是通过小事彰显出来的,真正以学生为本的德育应当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处着眼,应该做到以小见大,知微见著..为此,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现代著名剧作家丁西林先生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三块钱国币》是一部独幕剧。“它取材于生活小事,但以小见大,围绕花瓶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恃强凌弱、无法无理等令人难以容忍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揭露了阔太太自私刻薄的  相似文献   

18.
以小见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方法,不少成功的作品都善于运用此法。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小事也能“出彩”,恰如一句妙语:“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那么,如何让小事“出彩”呢?以下几点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2011,(5):10-12
主题应鲜明、突出班会应力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切忌加入太多内容,而内部却缺乏逻辑。一般情况下,班会主题宜小不宜大,大题目容易说空话、套话,易使主题分散;题目小,深挖掘,主题就鲜明、突出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班会的题目都应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要的是以小见大——大主题小切口,小主题深挖掘。(霍佳北京石油学院附中100083)  相似文献   

20.
以小见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方法,不少成功的作品都善于运用此法。小中见大,见微知著,让小事“出彩”,恰如一句妙语所描述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那么,作文中如何让小事“出彩”呢?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