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文化变迁中的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根据蒙古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首次在我国民族教育研究领域提出了蒙古民族传统高等教育概念,研究了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历史阶段,认为可以把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把一个民族的高等教育的演变放在其赖以生存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变迁中加以考察,梳理出其历史脉络.特别是从民族文化变迁的角度考察其高等教育演变过程及其特点,为我们研究民族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认识工具,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介绍菲律宾女子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脉络的角度,参照有关数据,归纳出菲律宾女子大学的就学途径、学科和层次分布特点。从社会文化传统、经济发展和教育层次三个角度对菲律宾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从中提出对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视角看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兵 《江苏高教》2005,(3):15-17
转变观念是西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西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多元化民族传统,是西部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文化基础。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的办学理念特点,提出西部高等教育应转变什么观念,如何转变观念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思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着“三重三轻”的倾向,这与我国“多元一体”的多民族文化发展格局不相适应。高等教育属于文化的范畴,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应该坚持文化研究的原则,避免文化偏见;高等教育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应该重视多民族交往发生的文化变迁在各民族高等教育演变中的作用,用历史学的观点审视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从大学发展的历史阶段性维度考察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三要素,即工作、信念和权力,同时,对每一时期具有鲜明特色的要素从高等教育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这将有助于我们揭示高等教育系统要素的时代特征,深化我们对于大学理念和精神特质的认识,更好地把握大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也有利于我们探索把高等教育系统的具体要素和知识特征与我国的文化传统、具体国情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创建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特色的世界高水平大学。  相似文献   

6.
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女子高等教育从产生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本文将日本女子高等教育发展分为启蒙与初创、大规模发展、成熟与变革三个发展阶段,分析了各阶段的特点,并主要从文化角度探讨了日本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因。由于中日两国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因而日本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某些文化因素和文教政策对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式菜谱的文化和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民族的传统饮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中式菜谱是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式菜谱的翻译是一种中华文化的交际。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式菜谱的文化内涵,探讨了中式菜谱翻译的四种方法及文化差异对中式菜谱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某一民族的教育发展进行专题研究。对深入把握和分析这一民族的教育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采用历史考证、文献梳理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认为高等教育属于文化的概念,作为探索高深学问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现出各不相同的个性;高等教育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内涵与外延、内容与功能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一个民族的文化变迁中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同样,蒙古民族现代高等教育的变迁.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与此同时,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教育的民族性和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9.
赵红梅 《内蒙古教育》2013,(10):11-11,24
民族高等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密不可分。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和发展社会文化的重要途径,反之社会文化的发展又对教育产生着巨大影响。民族高等教育不仅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也要从民族教育的特殊规律出发,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民族高等教育是民族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0.
从宁波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谈一些事关宁波市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就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布局结构等展开讨论,并提出了可供有关部门参考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民族列传,专门给周边民族及国外民族立传。为中国最早的一部民族通史,亦是正史民族列传的滥觞。因史料翔实可信,是研究先秦秦汉民族史的最基本史料。因此对其史料的来源进行分析、考辨,对民族史及《史记》研究有重大作用。其史料来源主要有:一、“绌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二、游历访问、实地调查;三、使节、商人、各族归附人提供的材料;四、各族相关的实物等途径。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她是这个国家或民族曾经走过的历史印迹,是整个国家和全民族共同的集体记忆,是维系国家存在的根基与纽带,是维系民族向心力的文化魂魄与血脉。无论是曾经的历史成就与辉煌,还是历史上曾经的失败与耻辱,都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都不应该忘记.尽管英法对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值此圆明园罹难153周年之际,深切缅怀英勇抵抗英法联军的民族战士与英雄,进行历史的回忆与深思,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其构成各要素,这些要素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积淀内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能量迸发在抗日中集中体现,当前中华民族振兴大业更需要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挥作用和威力。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这一族称虽是近代在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对抗中出现的,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已存在了几千年。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深刻表明:中华民族的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历史选择,56个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内聚力,存在着生存发展共性,是一个荣辱与共、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全面认识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对于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家理论是诺思制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诺思的国家理论主要包括国家的起源、国家的功能以及国家对所有权制度变迁的影响三个方面。同其他新制度经济学家相比,诺思的国家理论最为完善。诺思把国家看作一种经济组织,并运用经济学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为国家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解读,我们看到诺思的国家理论有其科学合理性,又和现实国家不甚相符。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与史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引导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出,经过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经过30多年的探索,唯物史观又使人们认识到中国所处的时期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依据唯物吏观,总结历史,又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历史、史学互动,推动了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的基础就是唯物史观。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已成为中华民族之共识,这将为唯物史观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与史书编纂,将会在10个方面主导中国史学的未来发展,即历史编纂、理论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历史研究、地方志及《中华一统志》纂修、中国史学融入国际学术、世界公众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史料整理及数字化、史学研究方法的新突破、新学科的兴起、唯物史观的新阐释与史学的自觉反省。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具有不可比拟的先进性,长期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为其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福祉所在。新时代全党上下要加强理论学习,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仇公著墓志涉及到宋代名臣王尧臣的有关事迹和抗金官吏仇 余心 的籍贯世系 ,不仅可补史缺 ,而且可证史实。加之志文书法流畅清新 ,颇具艺术观赏价值 ,故将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相似文献   

20.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是我们党三代领导核心反复强调,谆谆告诫,并需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大力弘扬的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和示范作用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