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邺是三至六世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都城之一,其城由南、北二城构成,坐北朝南,布局规整,形制呈横或纵长方形。邺北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俗称“七五城”,考古实测东西2400米,最宽处2620米,南北1700米,平面呈横长方形;邺南城“东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实地勘测,东西2800米,南北3460米,平面呈纵长方形。两城相接,中间有一垣相隔。北城建于东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先后在这里建都;南城建于东魏北齐,并定鼎于此。东魏北齐重建与扩建邺都,以北城中轴线为基准,向南延伸拓展,与后来明代扩建北京外城的设计理念完全一致。中轴线贯穿南北二城,宫城位于都城北部中央,象征紫微垣据天之中,外朝、内朝主要建筑均布置在南北中轴线上,东西宫室、翼室左右对称排列。宫城之外为郭城,相套呈“回”字形,城内街路纵横交叉,形成棋盘状街区,每一街区即一里坊,坊市位于宫城南之中线两侧,城门名称按东南西北方位和春夏秋冬四时命设,其设计规划反映出建造者的“天象”意识,力求“天、地、人”完美和谐。这一城制初具于东汉后期,经曹魏、后赵、东魏、北齐不断改进,最终在邺南城的制度中得到总结。邺城城制开启了隋唐都城制度,影响及于明清之北京,在中国古都城制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并起了都城礼制的变革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在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中,史学家群体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他们秉持民族大义,以各种形式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和残暴统治,为抗战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战精神,具体可归结为: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气节;经世致用,为抗日救亡服务的学术理念;抗战必胜,民族必将复兴的坚定信念;捍卫民族文化,再造民族精神的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4.
5.
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与史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引导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出,经过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经过30多年的探索,唯物史观又使人们认识到中国所处的时期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依据唯物吏观,总结历史,又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历史、史学互动,推动了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的基础就是唯物史观。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已成为中华民族之共识,这将为唯物史观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与史书编纂,将会在10个方面主导中国史学的未来发展,即历史编纂、理论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历史研究、地方志及《中华一统志》纂修、中国史学融入国际学术、世界公众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史料整理及数字化、史学研究方法的新突破、新学科的兴起、唯物史观的新阐释与史学的自觉反省。  相似文献   
6.
3—6世纪海河流域的城镇群、城镇布局、城镇布局的特点为本文讨论的问题。一据谭其骧先生《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发展》①,东汉建安年间,海河水系形成,在其形成之后,流域范围不断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海河水系的西南界包括清水、小丹河,东北包括鲍丘水系,西及西北界,诸水发源于山地、丘陵、高原,由于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7.
吴承仕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他学养深厚,"九一八"事变前后,接受马克思主义,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一位国学大师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并利用大学教职,改造国学教育,培养出一大批抗战救亡人才。其学术研究紧扣时代主题,为挽救民族危亡立论发声。平津沦陷,他孤悬敌区,仍坚持抗战救亡,遭敌伪追捕,于是隐姓埋名,与敌周旋。因环境恶劣艰苦,身罹疾难,于1939年9月21日病逝。由于他在沦陷区孤身抗战,许多事迹不为人知,且被遗忘太久,今年是他罹难辞世80周年,故撰此文祭奠这位特殊的抗战英烈、国学大师,以弘扬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人文教育,扶持文史哲传统基础学科,原国家教委于1995年出台了一项重大举措,批准在全国31所高校中设立了51个(其中试办2个)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简称文科基地)。其中,中国语言文学23个,历史学21个,哲学7个。五年过去了,文科基地建设的成效如何?如何评估这项工作?回答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20世纪中国人文教育的结局,还关系到21世纪的开局。由李文海教授任主编、石亚军教授任副主编的《迈向新世纪的人文教育———文史哲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一书,集…  相似文献   
9.
陈垣 ( 1 880— 1 971 ) ,字援庵 ,广东新会人 ,2 0世纪中国著名学者 ,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载誉海内外 ,被学术界称为“民国以来史学开山大师”。他在宗教史、中国历史文献学、元史等方面的贡献于 2 0世纪学术界独树一帜 ,形成一大流派 ,并开创了独具风格的史书著述体例———“援庵体” ,开一代风气之先。他接过清代乾嘉考据学 ,又为传统史学劈造了一个新时代 ,可谓是 2 0世纪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并被毛泽东誉为“我们国家的‘国宝’”。援庵先生自幼读书 ,乡土文化 ,特别是流传于家乡的山忠烈故事和明代理学家陈献章的…  相似文献   
10.
陈垣由传统考据学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垣先生是中国现代史学大师,晚年学术由传统考据学转变到马克思主义史学。这一转变始于建国前夕,经过政治学习,接受思想改造,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至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得以完成。毛泽东思想对陈垣历史观的变化起了五个方面的影响:掌握并运用社会发展规律考察历史;认识人民大众的历史作用;实事求是与现代科学的结合;学术研究要以人民需要为目标;以新见评史论史。陈垣的转变影响了一批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