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孔子仁学是对社会人生的观照。孔子说“仁”,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述的。在孔子的仁学话语中,“人”是社会的人。孔子认为真正的“人”要“知天命”、“明道”、“行道”。孔子的仁学,以有别于西方世俗化人文主义的东方社会化人文主义为其思想基础,要求“人”参与社会、关心天下,求得“己身”与“他者”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2.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但孔子强调的“仁”已经不是处于伦理道德领域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而变成了一种治国学说,既教育统治者为政时应持有的态度和对为政者的一种评价;孔子的“克己复礼”落脚点是“归仁”,是孔子政治观的实现方式。孔子把“仁”作为政治思想,标志着中国古代一种新的治国思想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简论孔子的教育思想陈秀梅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打破"学在官府"开创私人办学的第一人。孔子一生仕途坎坷,便把毕生精力用在教育上。他广招弟子三千,其中身通六艺而颇负盛名的共七十二人。孔子在教育上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人道主义,其特点是人道与仁道的合二而一,以“仁者爱人”和“仁者人也”的口号一以贯之;提倡忠恕之道,主张推已及人以达到人与人的和解,推人及物以达到人与天(自然)的和解。因此,孔子的人道主义具有永恒的魅力,是世界人道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基于此,我们称孔子为人道主义先驱。  相似文献   

5.
孔子创立的儒学具有人学特质,“人”一直是孔子思考和关怀的对象,本旨从“天-人”转向而确立人学和自我之人与社会之人的合作一人之挺立两方面去体悟孔子的德性生命的确立以及人之意义的生存。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最高理想,也是广大人民时至今日一直追求的理想。孔子的和谐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和谐社会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又能正视并妥善化解矛盾和冲突的社会。孔子追求普遍和谐的思想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框架和具体思路,通过人的身心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虞宁宁 《中国德育》2007,2(10):45-48,84
孔子是中国系统论述孝道思想的第一人。在孔子的孝道思想中,爱是本源,敬是提升,忠是外延,礼是规范。孔子孝道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家庭、社会伦理道德,其精神本质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孔子把人从天上的神界拉下来,放在人世之中来认识人的本质规定性。孔子感性地认识到,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能意识到自己是在社会情感的维系中群居在一起的,能意识到社会职责和义务,并能用社会道德来规范自己。  相似文献   

9.
孔子后裔有100万人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享年72岁,是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子身后,七代传自第八代起逐渐繁衍,历经2500多年,子孙遍及全球。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的孔令朋说,孔子后裔现在约有100万...  相似文献   

10.
论孔子的天命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文化解释权下移的年代,孔子的天命观虽主要得力于周文化,但它对夏、商文化以及老子学说均有新吸取,从而显示出多层面的文化追求特征。孔子天命观的构成可分为“天”和“命”两个层面,其“天”主要有两个意象,一是指自然规律;一是讲“天”的意志性。与“天”对应,孔子讲“命”也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表示生命和寿命,与自然之“天”相对应,一是表示命运,其内涵与有意志的天联系在一起。进而言之,孔子的天命观虽受宗教神学的制约,但包含着非天命的文化因子。与天命观联系在一起的是,孔子给人的定位。在天与人的对应关系中,孔子认为人事比敬天更为重要,进而希望在“天”和“人”之间寻找出一种新型的天人关系,即这种天人关系既不否定天的意志性,又能肯定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由强调人事到倡导仁学,孔子以宗教神学为支撑点的天命观受到了一定的动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考察《论语》一书中介词"於"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中“是”字共出现60次,有作指示代词,表“对的、正确的”义和作系词等不同用法,我们在充分参考前贤论著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中的“是”字应视为作系词。  相似文献   

13.
游学军 《海外英语》2012,(7):220-221
Human n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thoroughly studied topics in human history.Even today the argument continues in all different social contexts,and by studying Conrad’s two stories:Heart of Darkness and The Secret Sharer,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e two sides of the nature,both good and evil,which are inherent in us humans.In the essay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two heroes in the stories and tries to prove that only when we realize and admit our capability for the evil,can we make the good and kind side of nature to flourish.  相似文献   

14.
论"新海派"作家群对新写实小说的创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新海派”作家群的作品远离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以表现都市哲学和市民生活见长,作品具有鲜明的“世俗”倾向。时隔近半个世纪兴起的“新写实”作家同样以表现寻常百姓的凡俗人生为其创作宗旨。“世俗化”是其基本创作倾向。两代作家虽身处的时代、历史环境有着天壤之别。但创作却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足以见出“市民话题”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综合化改革的需要出发,论述课程综合化对中国现行教师教育在培养体系、专业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师角色行为实践等方面的挑战,以及中国教师教育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198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清朝政府同日本国签订<马关条约>,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期间,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和"同化"政策,妄图割断台湾人民同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将台湾人民同化为日本的"忠良臣民",将台湾变成他们永久的殖民地.然而60年的今天,李登辉和陈水扁当局步日本殖民者的后尘,大搞"台独"的"去中国化"活动,以实现他们搞"两国论"的迷梦.历史将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17.
“绿色壁垒”蕴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现已成为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棘手的贸易障碍之一,因为它名义的合理性、形式的合法性、内容的广泛性和手段的隐蔽性等特点,时常使得全球环境保护和自由贸易之间的矛盾表面化、白热化,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它的产生是环境问题全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共同交织的必然结果,那么它也必然对世界明(生态明)进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由于其深层根源在于国际环境正义,因此,维护国际环境正义就成为有效对付绿色壁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西西弗作为西方神话里的一个典型人物被不断地阐释和演绎,然而加谬却从西西弗的行为中读到了荒诞、品味到了生命。《西西弗神话》兼有文学的审美性与哲学的思辨性,通过对自杀、希望和离异、冲突、反抗、自由的分析逐步进入了“荒诞”概念的内核,并阐释了一种全新意义上的荒诞观。应该说,《西西弗神话》已超越了简单的文学“写人”与哲学“探人”的功能,而具备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导读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太监"考     
太监曾是北魏始置一女官官名,然众字典辞书皆失载此义项。本文考证了该官职的具体产生年代、从官人员的性别、及与宦官、阉人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国力和文明的强盛程度在操作性定义上分为三种资本第一为文化和灵魂资本;第二为金融与经济资本;第三为科技和知识资本.其中第一资本不仅是第二和第三资本的发展基础,也是其第二和第三资本的发展动力.21世纪的中国在全球化中急需第一资本,并要积极着手民族灵魂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