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课程改革已被提到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日程 ,并取得不少成果。但不能不看到 ,当前真正动起来认真进行课改的学校并不多 ,即或是一些开展课改实验的学校 ,其课改也多停留在一般层面上。问题出在哪里 ?笔者认为 ,主要出在认识上。不少校长和教师认为 ,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革、教材编写 ,是国家和地方的事 ,是那些有课改实验任务和有校本课程改革任务的学校的事。至于一些承担课改实验任务的学校的不少校长和教师则认为 ,课改是上边的事 ,上边让我们怎么改我们就怎么改。显然 ,当前应明确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  相似文献   

2.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国中小学课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有力基础。但从面上看,多数中小学的校长和教师远未认识到这一点,仍认为课改是那些新课标教材实验学校的事;是那些准备编制校本教材学校的事,与己无关,于是只满足于对新课标教材的一般性的使用,课堂教学改革无新起色。问题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对什么是课程、课改与教学改革的关系、课改主体等问题的认识不清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课程”?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所谓“课程”,即“为实…  相似文献   

3.
1988年上海中小学课程改革委员会,受国家教委委托,开始进行一期课程教材改革实验。1998年,在一期课改的基础上,又启动了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实验。两次课改都编写了体现新课改精神的相应教材。二期试验教材自1999年开始陆续推出,在50所小学、50所初中和51所高中试验基地学校试验。非基地学校继续使用一期教材。  相似文献   

4.
2005年,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推进城镇中小学、幼儿园班额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对解决全省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大力推进中小学班额管理标准化进行了部署。几年来,各地根据《意见》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逐步降低了大额班的数量和大额班中学生的数量。但由于教育资源紧张和配置不均衡等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大班额”问题依然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健康成长,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为加强云南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的管理,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用书目录,云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就云南2004年秋季中小学教学用书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审定,并将审定用书目录于2004年2月11日在《云南日报》上登报公示。此次公布的书目共有4个附件,包括小学、初中、高中、课改实验四个大类,其中各大类包括教科书、地方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挂图、图册、电子音像等部分,附件4供云南省课改实验区学校选用。2004年秋季开学云南全省将有106个实验县开展课改实验,约占全省市、县的85%,2005年秋季全省中小学各起始年级将全部进入课改实验。为规范200…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全国中小城市和城镇.中小学大班额现象比比皆是.这一问题是长期以来教育系统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海口市也同样存在着大班额问题。为了寻求产生大班额现象的原因.认清其危害性.探索改善大班额问题的对策.我们对海口市第九小学、第十一小学、第二十五小学、英才小学、龙峰小学、金盘实验学校和海口市琼山区的第一、二、三小学等九所小学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国中小学课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有力基础.但从面上看,多数中小学的校长和教师远未认识到这一点,仍认为课改是那些新课标教材实验学校的事;是那些准备编制校本教材学校的事,与已无关,于是只满足于对新课标教材的一般性的使用,课堂教学改革无新起色.问题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对什么是课程、课改与教学改革的关系、课改主体等问题的认识不清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国中小学课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有力基础.但从面上看,多数中小学的校长和教师远未认识到这一点,仍认为课改是那些新课标教材实验学校的事;是那些准备编制校本教材学校的事,与已无关,于是只满足于对新课标教材的一般性的使用,课堂教学改革无新起色.问题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对什么是课程、课改与教学改革的关系、课改主体等问题的认识不清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成勤骏 《现代教学》2004,(11):53-54
目前,在上海市试行点上学校使用二期课程改革教材,面上大部分学校仍使用一期课程改革教材的背景下,以二期课改理念上一期课改教材的教改实践,不失为向全面实施二期课程改革过渡的好的做法。但问题也由此而来。一期课改的教材目标是根据一期课改的课程标准制定的,而用二期课改的理念上一期课改的教材,就有一个怎样调整具体教学目标的问题。重组教学目标,确  相似文献   

10.
上海二期课改小学语文(实验本)教材2003年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批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五省市试用。近日,本刊记者访谈了这套教材的三位主编,他们是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研究员、吴忠豪副教授以及上海东展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蒋人杰副教授(下图左起)。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材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教材编辑出版改革是课改过程的重要见证。值此改革开放30周年和2008岁末之际,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出版社在课改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及伴随着课改中小学教材出版领域所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了解他们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或改革走向,从而透过这些来更深入地理解逐步走向深处的课程改革,本期教材栏目专访了部分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积极响应国家教材多样化政策、深度参与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请他们结合自己所在出版社的情况谈谈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深入到省级课改实验区的一些城乡小学,听取了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的课,并与有关老师进行了座谈,互相交流和探讨了教育思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方法等问题。我们看到了一些可喜现象,同时也对当前的某些认识和做法进行了反思。一、现状1.课改由有经验的青年教师担纲各所学校对新一轮课改比较重视,选拔了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担任实验教材的教学,非新教师的年龄区间为[24,33],教龄区间为[3,11],他们正是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最少保守思想…  相似文献   

13.
《云南教育》2009,(22):27-27
曲靖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642所,小学教学点2212个,全日制在校学生137万人,教职工66529人。2008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启动以来,全市农村中小学开始了新一轮布局调整,通过校点的撤并及资源的整合,改变了“小而散,零而乱”的学校布局,有效破解了“大班额”、“入学难”问题,提高了办学规模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由河南教育报刊社组织编写、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小学3~6年级《科学》教材(以下简称“大象版教材”)从2003年9月开始正式在全国的课改实验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潞城市是山西省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于2002年开始实验。学校一年级分课改班与非课改班,课改班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教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努力体现课改精神,落实教材的编写意图,一年后已初见成效。教师们普遍反映:课改班的学生虽比非课改班年龄小一岁,但他们思维灵活,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口头表达能力远远高于非课改班。一、“口头将军”被“笔杆”难倒课改班的学生真的比非课改班的学生强吗?非课改班的教师对此表示怀疑。为此,学校举行了一次同年级不同班级相同试题的测试。试题是:基础知识(35分),能力测试(40分),听力(5分),写话(20分)。其中基…  相似文献   

16.
面对当代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为了改变当前教育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状况,使中小学教育更好适应全国和上海改革、开放形势,上海市委市府决定把“抓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国家教委把上海进行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纳入了全国义务教育教材的编写规划,希望上海的教材能作为适合于我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使用的一种教材。去年五月,上海成立了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决策机构,同时还成立了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办公室。  相似文献   

17.
为了坚决制止“择校”现象,有效缓解部分市直学校超大班额问题,提高教育质量,有效促进基础教育科学、均衡发展,长治市教育局出台五项措施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  相似文献   

18.
吴飞  赵三强 《现代语文》2014,(12):37-39
随着近年来中小学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加之教师编制紧张,数量有限,特别是人们对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加大,在中小学特别是高中形成了一些“大班额”和“特大班额”。  相似文献   

19.
家长谈课改     
玉林市课改实验学校的家长们与孩子一起走进了新课程 ,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支持课改 ,期待着“和孩子们共同成长”。请听家长们谈课改———  相似文献   

20.
本刊7~8期“课改在线”栏目,刊登了一组关于“评价改革”的稿件。稿件刊登后,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很多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评价改革”既是课改中的难点,也是课改中的关键点的看法,为此,广大读者希望能通过本刊进一步了解其他学校在“评价改革”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应广大读者要求,本期“课改在线”栏目特约哈尔滨市继红小学的校长及教师们谈谈他们对“评价改革”的看法及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