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双元制德国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培养在于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企业中的实践培养与职业学校的理论培训相结合。德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为企业、政府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动手能力强的优秀职工。在德国有一共识:教育是对未来的投资,没有经过职业教育的人不能进入工作岗位。目前,德国上大学的中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中学毕业后不上大学的年轻人通常必须接受一种职业教育或接受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在德国不仅保证了年轻人掌握一种工作需要的技能,更为年轻人开设了一条成功的职业道路。这种双元制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2.
德国实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其受训者具有双重社会地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受训者享有获取必要知识和技能,受资助和自谋职业等多种权利:必须履行认真完成所交给的、属于职业培训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参加职业学校所规定的理论学习和考试,听从培训企业主或企业培训员对职业培训工作的各项指导等多项义务。  相似文献   

3.
德国的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的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辽宁职教所徐涵一、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在双元制中的地位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由两个各自独立的教育承担者─—具有相应培训机构的企业和职业学校,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实施的。1964年联邦德国议会把这种方式定义为“双元制”。在双无制中,企...  相似文献   

4.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院(BIBB)近期在波恩发布消息称,尽管德国目前通过高考并进入高校深造的年轻人比例逐年增加,但这种"偏学术性的倾向"并没有给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带来不良影响;相反,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对已通过高考的年轻人仍具有较大的吸引力。BIBB发布的题为《双元制职业教育还能吸引有资格进入高校深造的人员吗?》的分析报告显示,在刚进入职业培训机构的学徒中,25%  相似文献   

5.
双元制培训和全日制职业学校 双元制职业培训又称初级职业培训和徒工培训。德国职业教育虽然包括转业培训、各种全日制职业学校的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但主要是指双元制徒工培训。 所谓双元制徒工培训就是对已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主体中学、实科中学毕业生和一部分放弃升学机会的完全中学毕业生进行就业前的职业教育。这是德国培养技术工人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6.
德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而在第二级教育层次(相当于我国的高中阶段教育)大约有70%的学生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双元制职业培训属于职业一级培训,在德国的教育体系中处于第二级教育层次。在德国,高等学校没有入学考试,上文理中学(相当于我国的普通完中)的学生只要取得文理中学高级阶段的毕业证书,即取得上大学的资格。对于已取得“中等教育毕业”证书的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可以通过再上学制为1-2年的专科高中(处于中等教育阶段中的第11至12年级,在教育层次上与双元制职业培训并行,在教学目标上是专科大学与双元制职…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教委的支持下,平度职教中心于1990年11月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正式签订了协议,合作建立了中德平度“双元制”农业职业培训中心,至今已合作六年。今年三月双方签订了第三阶段(1997—1999)合作协议。现结合几年来的实践,对如何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政府推动是借鉴“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的保障 职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特别是“双元制”培训模式的实行,需要社会,特别是企业参与、而要解决好企业参与及师资经费、政策保证等  相似文献   

8.
德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而在第二级教育层次(相当于我国的高中阶段教育)大约有70%的学生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双元制职业培训属于职业一级培训,在德国的教育体系中处于第二级教育层次。在德国,高等学校没有入学考试,上理中学(相当于我国的普通完中)的学生只要取得理中学高级阶段的毕业证书,即取得上大学的资格。对于已取得“中等教育毕业”证书的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可以通过再上学制为1—2年的专科高中(处于中等教育阶段中的第11至12年级,在教育层次上与双元制职业培训并行,在教学目标上是专科大学与双元制职业培训之间的一种过渡性质的中间学校),通过由州教育主管部统一命题的毕业考试,获得专科高中毕业证书,也即取得了上专科大学的资格。  相似文献   

9.
论德国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19世纪才开始的。“双元制”起源于19世纪初的德国普鲁士时代。现代的德国“双元制”教育制度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仿效的成功的样板。“双元制”职业培训学校多达1500所,覆盖了50万家企业。“双元制”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全过程都认真贯彻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巴符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的典型。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也特别重视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国的一些大企业建立了独具有特色的企业办学进行职业技术内岗位培训制度。德国创造了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德国“双元制”何去何从钟岩德国“双元制”是该国经济成功的主因之一,无论是在经济起飞时期,还是在经济发达时期,都是这样.因为“双元制”把教育与职业牢牢地连结在一起。所谓“双元制”,又称“职业培训”、‘“徒工培训”.这是法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基本...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有赖于政策支持和长效机制。德国企业积极、高效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得益于五大动力机制,即多元驱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社会自治,校企利益均衡的协调沟通机制;双轨结构,自成体系的企业师傅培养机制;职业导向,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实现机制;考教分离,充分考虑企业需求的第三方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我国应用已经很多年了,但仍然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质性剖析,发现其在中国的专业化应用不能采用形式上的简单移植,而应采取根本要素的移植。从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个环节剖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精髓,提出了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系统化、实训基地工厂化、实习环节课堂化的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3.
国际化素质培养--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鸣 《职业技术教育》2003,24(19):67-69
随着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德国的经济已经越过欧洲市场而向全世界扩展,这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最近德国职业教育有关负责部门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调整,制定了新的与国际接轨的以策略为导向的培训政策,其侧重点是国际化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比较分析不同职业培训模式存在的必然性是一种新的尝试。英国的自由市场模式、法国的政府主导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合作模式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所折射的社会文化背最也各具特色。不同的职业培训模式对应着不同的主流社会文化形态。是社会文化在职业培训领域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The corporatistic governance model of nonacademic vocational training, which is predominant in Germany, has produced heterogeneous and complex conditions for the access to vocational training. Which training programs are offered and the selection of applicants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the training companies themselves. Adolescents interested in vocational training are thus confronted with diverse admission requirements. Which resources they can and have to use in order to receive a training position is significantly determined by the respective admission requirements. The present paper elucidates key institutional conditions of the access to vocational training which can serve as explanations for the (re-)production of social inequalities in the transition process from school to vocational training. In particular, the inequalities with respect the admission to vocation training along the lines of educational degrees, gender, as well as regional, social, and ethnic backgrounds a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6.
“双元制”职业教育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近年来,随着德国经济结构、就业结构以及接受职业教育的观念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双元制”职业教育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与挑战。但是面对种种问题和各方面的意见,德国政府则是坚决而鲜明地坚持“双元制”职业教育不动摇的方针。由此可见,“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有关分析,试图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从而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档次。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培养双重能力、引进兼职教师、实施入职认证三种思路,相应地有"双师素质培养"、"双师结构构建"和"双师资格认证"三种建设模式。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把握这三种建设模式的实施要点,建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实施高职教师资格认证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18.
Germany has a “dual system” of initi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ne that other countries admire and would like to adopt. Can it hand this model over to them?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doing so will require far more than a simple process of copying. Instead, any transfer must reflect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in the country adopting the system, and must be adapted to its unique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objectives. In addition, though the dual system can serve as a model, no other country can implement the dual system as a whole, or components one by one. Instead, it must use five constitutive elements in order to transfer the dual spirit of the German model appropriately. The article ends by describing some considerations that apply to the transfer process and reviews some German projects that transferred the system to countries in Asia.  相似文献   

19.
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动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享誉世界,然而如何借鉴它的成功经验却面临着不可逾越的障碍。德国职业教育有其独特的"发展动力"。从历史上来看,社会需求、政治需求、文化需求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正是在这三大"发展动力"的支撑下,形成了德国职业教育内在发展逻辑即"职业性"。引入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动力"的视角,为科学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经验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For many years the possible introduction of the German dual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me into other countries has been discussed. The transferability of the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into other countries has been controversially discussed in the work of development assistance and i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for a long time, even though the empirical basis is quite narrow.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vocational and training behaviours of German corporations in their subsidiaries in Japan, China and India. Even though all three nations are important countries for the German corporations the cultur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systems are very different. Based upon the theory of the EPRG model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and in terms of the EPRG model by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 polycentric approach is used exclusively in India and to a significant extent in China. In Japan, in addition to the prevalent polycentric approach, there is also a strong influence of geocentric training styles. The similarities can be partly explained by the stronger focus on theoretical training institutions and a more academic attitude in society as a whole, which means that purely vocational training plays a marginal role with low esteem. In this context,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implement the German styl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