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方教育规划在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地位特殊。作为地方教育决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地方规划明确区域教育发展方向,解决本地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对于引领区域教育发展方向、促进教育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教育科学发展,提升区域教育整体水平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分级操作,纷纷出台本地教育发展规划,及时呼应了国家政策要求,形成了教育规划体系,对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各地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调研发现部分地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历程、反思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利于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从教育政策的角度,通过回顾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学校布局调整的主要历程,反思目前布局调整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展望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走向,对今后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11个省(自治区)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调研数据,本文探讨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执行中的相关议题。研究发现: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认识"和"行动"的巨大差距,政策执行方式行政化色彩浓厚、执行阻力较大,政策执行存在较大扭曲,未来仍有四成左右县(市)希望进一步撤并学校。笔者认为,提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县域教育规划中的决策地位,理顺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财政分担比例,建立多方参与的政策问责机制,能为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有效执行构筑必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西部农村地区一个县域学校布局调整的田野调查发现:1.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有其必然性;2.经过10年的学校布局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今后需要关注教育效益追求中的价值取向,切实保证贫困边远地区学生能够公平的享受优质教育,科学制定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建设国家标准。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共教育政策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静态的文本。公共教育政策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在个体社会身份改变主要依赖学校教育的今天,公共教育政策的价值导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区域公共教育政策制定主体在公共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又起到了核心作用,解构区域公共教育政策制定主体、创新公共教育政策制定主体及其保障机制,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公民能否接受公正、公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教育规划是通过科学而系统的分析、评估与论证,谋划学校教育整体发展愿景与实施方略的活动和过程,以及呈现这一活动与过程结果的文本形式。高等院校要根据系统论和组织功能学原理,从规划制定本身与教育规划文本两个视域入手来研究和制定高等院校教育规划。高等院校教育规划的制定要经过七大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9月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总体要求,要求各地在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针对《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一些地方的布局调整规划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贵州省M县和S县的布局调整规划就存在缺乏科学依据、不符合国家法律政策规定、制定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要实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合法性及科学合理性,需要放缓部分地方的农村中小学撤并速度,保留部分偏远地方村办小学和教学点,并且规范布局调整规划的制定程序。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纲要>编制过程是一个发扬民主、尊重科学,充分利用专业力量、发挥专家咨询作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群众的意见的过程.<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在政策理念、政策分析和文本形成等环节显现出来的特点和追求,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政策的制定做出了表率,带来了启迪.  相似文献   

9.
政策网络理论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应是由中央政府、地方县级政府、专家学者、大众媒体、学校利益相关者、学生及家长等多个行动主体基于教育资源而展开沟通合作的动态过程,且其活动过程受到规则和制度的约束。然而,在实际政策过程中,部分利益主体"不在场",主体间沟通合作机制缺乏,相应的监督评估不到位等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效果。"有限政府"主导下的各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确保各种政策执行资源的充分利用,完善政策执行的监督激励机制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小学校布局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发展观对当前我国城乡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在农村地区应确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标准和调整方式,把方便学生入学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协调发展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统筹“中心”与“边远”地区的教育发展,城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要考虑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学校布局调整要在对地方学龄人口变化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对未来教育发展周密规划的前提下进行。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教育规划是通过科学而系统的分析、论证与评估,谋划学校教育整体发展愿景和实施方略的活动和过程,以及呈现这一活动与过程结果的文本形式。因此,作为规划结果的文本呈现形式——规划文本既要符合文体学规范,又要符合管理学要求,才能较好地发挥其应有作用。规范的高等学校教育规划文本应该是一个由前言、序言或引言、规划主体、附件等四大要素组成的语言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2.
张淼 《教育科学》2015,31(3):31-35
“撤点并校”是我国新世纪以来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政策,产生了广泛而持续的社会影响.政策历经了推行、调整、停止几个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政策进入反思、深化阶段.从城市化进程的视角分析评价这12年的“撤点并校”政策,它是历史必然,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注意循序渐进、专业化推进的原则,同时重视农村学校在现代化农村建设中的社会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一、"撤点并校"的背景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被称为"撤点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撤点并校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促进了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但是,撤点并校带来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此政策在实施10年之后,被国务院紧急叫停。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严格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和行为,办好村小学和教学  相似文献   

14.
政策科学的研究表明.包括教育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各个阶段或环节,或说它是由一系列的功能活动所组成的一个过程,教育政策实践也充分证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教育政策最基本、最核心的环节。一定的教育政策都是为了解决特定的政策问题而制定和实施的。一项教育政策制定出台之后,只有教育政策的精神得到了较好贯彻,政策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特定教育政策方案付诸实践、将教育政策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离开了政策执行。教育政策就成了一个只具象征意义“件”;进而言之,如果教育政策执行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教育政策问题的解决效果,有时甚至会使问题更加恶化,直至导致教育政策行为的失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影响因素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总量锐减并向城镇集中.以省(市、自治区)为单元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本文探讨了影响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在校生数量是影响学校布局最主要因素.总体看,"自然型调整"是影响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主导力量;但2001年之后,"政策型调整"的作用力日益凸显.从人口波动、城镇化发展及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趋势看,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应实现战略转型,遏制"一刀切"式撤点并校行为、实施"小规模学校建设工程"、建立多元参与、民主决策的机制是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胡荣 《生活教育》2013,(1):16-19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它是在农村学龄人口减少、城市化进程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此次21世纪教育高峰论坛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提交了农村教育总报告《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评价与反思》。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这一政策从启动到“叫停”的整个过程,有助于我们认识其具有合理性的初衷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就近入学"是国家为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方便入学而颁布的教育政策。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是为了保证儿童受教育机会平等,但实际情况是该政策在教育场域实施过程中遭遇了困境,有违公平原则。主要表现在:择校热仍未减退;学区房依然抢手;学生渴望就读优质学校的机会未得到保障。本文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尝试对该政策在实施中出现困境的原因做出解释:第一,公共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导致私人资本发挥竞争作用;第二,教育场域中主体多元,场域游戏规则复杂,政策难以调控。在了解问题症结基础上,才能对症下药,有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政府的基本教育责任:供给“公平”的教育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政府的基本教育职能之一是供给保障教育公平的有效率的教育政策,并作出相应的教育制度安排。长期以来,我国宏观教育政策活动存在明显的城市偏向、高等教育偏向、公办教育偏向和精英教育偏向,教育政策制定主要是以"自上而下"精英决策为主,难以全面保障教育的公益性、教育的公共参与以及教育利益分配、公共参与的公平性。政府有责任供给"公平"的教育政策,推动建立教育的公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尽管教育规划在中国已经成为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具,但目前这一领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教育规划研究在我国尚处于积累和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探讨教育规划的本质、内容和方法。传统的理性主义规划思路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当前教育规划的指导思想应该从理性主义走向有限理性,应当把有限理性作为教育规划重要的认识论基础。有限理性视野中的教育规划应当注意:正视教育系统的复杂性;按照“满意”原则设定教育目标;既重视教育规划制定过程中的有限理性,又重视教育规划执行过程中的有限理性;发动公众真正参与教育规划。  相似文献   

20.
东莞市东城区在成功获评为省教育强镇后,为进一步提高全区教育教学水平,结合全市学校布局调整,重新审视区域教育现状,科学定位,规划教育发展蓝图,制定了《东城区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并确定了“实施‘五大战略’,打造教育高地”的发展思路,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