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吴疆 《文教资料》2011,(22):141-142
游戏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部分,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重大的作用。虽然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但作为儿童生活重要内容的游戏却面临着发展的困局,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提出了儿童游戏发展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传统游戏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儿童游戏。传统游戏不仅是我国悠久文化的一种体现,更是发展儿童综合素质的有利资源,它对培养儿童文化认知方面大有裨益。目前由于时代的变革,新型游戏盛行,儿童对传统游戏的喜好和兴趣也有减弱的趋势,但是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游戏是儿童的第一心理需要,儿童喜爱游戏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游戏融合了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可以切实地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并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果儿童的游戏权得到尊重,儿童能获得与其发展相适宜的游戏环境,那么,游戏对儿童来说,不只是"工作",不只是生活,还是有益的学习,是一种主动、自觉及充满愉快的学习,是一种对社会、对自然的有益探寻,也是儿童接触、内化社会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游戏对于儿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白族传统民间游戏蕴含民族文化精华,贴近白族儿童生活,且游戏资源丰富。随着现代化的加深和电子媒介的普及,白族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面临严峻挑战,表现为游戏种类减少,游戏之文化根基削弱,游戏之物理环境在逐渐地消失,游戏之文化功能减弱。为保存和发展优秀的白族民间儿童游戏资源,并使其服务于白族儿童的全面发展,寻找开发之对策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开发白族民间游戏资源过程中,必须坚持文化性和生活性原则,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和亲子活动是主要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经说过:"儿童游戏包含着大千世界的一种缩影",可见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具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传统民间游戏以其独有的特点、优秀的历史创承文化,在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的同时,也完善现代幼儿园游戏体系,它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欢乐,而且还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6.
游戏是最适合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各类游戏,幼儿不仅可以发展动作技能、语言技能、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想象和创造力,而且能在游戏中度过他们最快乐的时光。在促进情感和社会的发展中游戏可以使幼儿了解个人与环境的关系,释放情绪,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曾多次提到语境及语境关联因素。其语言游戏、生活形式、遵守规则及家族相似等理论都包含了语境特征。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语言游戏是生活形式的重要体现,而生活形式离不开理论背景、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社会习俗等语境要素。维特根斯坦语境论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语言游戏作为一种有限论思想;生活形式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思想;遵守规则作为一种社会传统思想;家族相似性作为一种整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8.
游戏作为儿童生活和儿童文化的一个自然的组成部分,是儿童生活的一种主要状态,对儿童文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探讨儿童游戏与儿童文化的关系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对于促进儿童素质、推进儿童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儿童游戏的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翠萍  陈无疾 《文教资料》2010,(24):150-152
传统儿童游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营造儿童文化氛围、促进儿童发展、培养儿童文化认同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时代在发展,传统儿童游戏离现代儿童的生活越来越远,鉴于此,本文对如何激发儿童对传统游戏的兴趣,如何让儿童走进传统游戏,真正喜欢上传统游戏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传统儿童游戏是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秩序的符号化表征,是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具象化表现,蕴含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游戏也是孩童接受学习和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可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传统儿童游戏的生存空间正逐渐被吞噬,并因时间、场地等客观因素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文章尝试在皮尔斯符号学视野下,阐述解析传统儿童游戏的文化内涵以及推广传统儿童游戏进课堂、入生活的现实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程芳 《天津教育》2021,(5):176-178
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是遵循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从幼儿的阅读能力下手,让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幼儿由于年龄小,各种知识学习刚刚起步,因而在培养幼儿阅读能力前,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引导幼儿阅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要这样坚持,就一定能够取得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传统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民俗方面,还是在文化教育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民间游戏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也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所以把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从传统民间游戏的概念、种类及教育价值入手,分析传统民间游戏教育意义及在园本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很有必要,由此可以窥见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园本课程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有利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儿童的语言和良好情感的发展,并对儿童成长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和现实意义。每个教师都应该重视儿童音乐教育的功能性特征,有意识地满足当今儿童对音乐教育的需求,强化音乐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阙华萍 《天津教育》2021,(9):175-176
目前,幼儿教学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幼儿时期是孩子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幼儿时期对孩子开展美术教学对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将民间游戏与绘画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美术学习兴趣和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具体的,教师可以选择将“比手影”“捉迷藏”和“过家家”民间游戏与绘画教学相结合,通过将游戏与绘画相融合开展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有利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同时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幼儿文学接受的游戏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文学接受的游戏性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伴随着动作的游戏,是一种想像的游戏,情感的游戏。基于这一特征的幼儿园文学教学要让幼儿有充分的想像、表达的自由,能感受阅读的乐趣,满足情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王秀  黄兰平  李冰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11):123-125,128
游戏是幼儿喜欢参与的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和基本途径。体育游戏具有益智、益心、益体属性,在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对其身心发展、社会适应、社会行为等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幼儿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即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基于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考察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从幼儿体育游戏概况入手,参考相关省市幼儿园游戏开展情况,对通化钢铁集团公司第二幼儿园体育游戏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体育游戏在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幼儿社会化的有益发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7.
儿童服饰承载着许多社会文化心理,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关。温州大量的儿童服饰例据折射出温州儿童服饰民俗有较深的文化内涵。温州儿童服饰民俗反映出注重繁衍后代、希望家族人丁兴旺的传统观念和人们祈求儿童平安、健康、聪明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8.
同伴关系是留守儿童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同伴交往经验可以促进留守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为其提供行为榜样。因此,通过为留守儿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往创设有利条件,并实施有效的交往指导,倡导支持性的交往行为等教育措施,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支持性的同伴关系,进而促进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游戏教学是一种适合低龄儿童的有效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中操创设涨落有序的学习空间;通过设趣、激趣和逗趣开发形式多样的游戏资源;通过创设情境唤醒孩子的情节记忆;通过游戏与情绪、秩序、习惯以及儿歌相融等措施实现游戏和学习的和谐交融,可以有效提高幼小衔接期语文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Immigrants find themselves in a liminal state of limbo between two societies. In this zone, competing cultural ideas coexist. This essay examines how Latino immigrant family childcare provi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questioned US norms of childrearing and how they engaged in liminal cultural work to produce a bicultural childrearing. They are exposed to US norms through family childcare certification programmes that they were legally required to participate in, in order to receive the accreditation required to care for young children in their homes. They were simultaneously critical and embracing of US mainstream ideas of childrearing. Two contested areas for them are the emphasis on individual child development and the levelling of authority relations between adults and children. Their traditional values are absent from the training programmes, yet they develop a process of selective adaptation which both maintains and discards traditional ideas of childrearing and integrates them with some of the new ideas they learn in the US. The liminal cultural work that immigrant family childcare workers do is both for themselves and for the children and the families for whom they provide care. The providers experience a process of ongoing liminal cultural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