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CDIO模式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基础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与技能、科学思维与方法、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CDIO理念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构建融教学理念、实践主体、实践过程、实践层次、评价机制的“五位一体”CDIO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和完善CDIO教学理念下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进而实现CDIO视域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CDIO工程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2.
基础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与技能、科学思维与方法、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CDIO理念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构建融合教学理念、实践主体、实践过程、实践层次、评价机制的“五位一体”CDIO实践教学模型,建立和完善CDIO教学理念下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进而实现CDIO教学理念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CDIO工程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嵌入式系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上进行改革探索。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分析了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现状,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教学法为实践的教学模式。结合国际先进的CDIO教学模式,从师资、实验设备与实践教学3方面对嵌入式系统教学进行改革,同时加强实验室设备与师资建设,围绕"做项目"的模式组织和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CDIO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培养通信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开发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引入CDIO理念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构建融教学理念、实践主体、实践过程、实践层次、评价机制为一体的"五位一体"CDIO实践教学体系模型,推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CDIO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CDIO模式及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提出基于CDIO模式的能力大纲及实现途径,全面推进能力培养和全过程咨询服务,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的岗位需求,将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进行有效衔接,将教学目标的应用阶段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匹配,提出工程造价专业应注重BIM全过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应用需求不断发展对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工程能力要求,本文简要分析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探讨了工程教育模式在网络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基于CDIO工程能力要求和以项目驱动方式开展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工程能力培养过程和措施等教育改革的模式和方法,按照立体化、多层次的思路,在"基础工程能力→专业工程能力→综合工程能力→职业技能能力→创新工程能力"方面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同时指出,融入CDIO理念的工程专业改革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实践和探索,客观和量化的考评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7.
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与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依托省市重点学科专业和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势,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产品"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以CDIO课程模式组织设计教学过程,深化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4个专业的专业实验课程教改。围绕"产品"的CDIO实验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人际团队能力进行整体培养,专业实验课群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优化了实验教学体系,凝炼了生物与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产品-产业"的教学特色,完善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建设区域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做有效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业设计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结合安徽工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将CDIO教育理念运用于教学培养模式中,从教师角色转变、实践教学环节实施、CDIO理念下相应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遵循以学生为本、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和目标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切实提高人才综合能力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新时期工业设计综合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CDIO注重学生工程实践的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是提升工程师能力非常有效的工程教育模式。依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结合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对如何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如何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制定了理论教学与创新实践模块结合、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主要包括创新原理与技法、方案创新设计、机构与结构创新设计、创新设计仿真、创新实例与分析五部分,侧重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实践模块,由课内实验、课外实践二部分组成,侧重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同时,构建了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为相近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CDIO的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IO是一种系统全面的工程教育模式。本文提出了基于CDIO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实践为主线”、“以创新意识培养为目标”的改革措施,旨在通过基于项目的课内外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开发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培养制度通常有两种模式:欧洲式的单一导师负责制与北美式的导师集体负责制。中国传统研究生培养制度是单位制度下的"导师制",这种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学徒式的欧式制度。北美大学科研实行"老板制",这种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具有多元性与平等性。当前中国大学科研中也出现了"老板制",但与北美有本质区别:北美"老板制"只是大学科研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大科研"时代大学科研管理的理性选择;而中国的"老板制"则是功利主义的产物,是师生关系走向功利化的表征。为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中国研究生培养制度需要进行再设计。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即是朝贡制度在东亚体系中的表现,中华帝国作为“四夷”的中心,维护着这一地区的安全,带动周围邦国的发展;集体安全体系形成于20世纪初,它作为解决世界“无政府状态”的一种尝试,以维护世界的和平为目标。作为具有内向性的体系,二者功能上存在着一致性;但是由于在古、今时间上相差甚远,加上东西方地理上的不同,两者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学分制与选课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选课制与学分制的内涵入手,分析了选课制与学分制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认为,选课制是学分制核心内容,只有完善选课制,才能推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高校正在逐步推行学院制管理体制。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运行机制不完善、事权和财权分配不合理,使学院制管理体制流于形式,产生了预算软约束问题,影响了高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坚持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建立以学院制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学分制下重修制度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学风、教育成本等方面提出目前重修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经济局势的变化 ,会计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目前企业会计核算通行的权责发生制的缺陷日益显现出来 ,理论界提出了现金流动制。从 7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 ,阐述了现金流动制替代权责发生制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故障模拟是电力系统动态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故障仿真系统,能够模拟电力系统发生的各种故障和不正常状态时的暂态过程,特别是严重畸变的故障电流和电压波形,以检验继电保护装置的特性和动作行为。该系统可以方便地对各种电力设备如电网、发电机、变压器和断路器进行科学的仿真计算,在此基础上由故障仿真模块、数据库和图形人机界面、应用分析接口,构成了暂态全过程仿真软件。通过对电网中性点电压波形的故障仿真分析,表明该软件可以满足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按照面向智能体的程序设计思想,构建基于多智能体的可重构制造模型,把制造企业中各生产管理部门设计成独立的智能体,并借助多智能体系统开发平台JAFMAS来实现系统模型的运行.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符合制造模式的发展方向,还对多智能体技术的应用推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阶段对规范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强化会计监督,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降低会计核算工作成本,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推进会计电算化工作进程,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来的实践来看,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会计交叉委派制是较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模式,是会计委派制的一种新形式,具有现实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加强终身教育制度创新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非正式制度作为制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在终身教育制度创新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创新终身教育制度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制度创新原则,科学设计制度创新的路径,完善正式制度的建设和营造发展终身教育的氛围,对促进终身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