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一、根据溶液中溶质离子的质量求物质的量浓度例 1 .若 2 0 g密度为dg·cm-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 1 gCa2 ,则NO3-离子的浓度是(   )。(1 990年高考题 )A .d40 0 mol·L-1  B .2 0d mol·L-1C .2 .5dmol·L-1   D .1 .2 5dmol·L-1解析 :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可得下式 :140 × 2 =2 0d× M1 0 0 0   M =2 .5d故正确答案为C。二、根据气体溶质的体积求物质的量浓度例 2 .在标准状况下 ,将VLA气体 (摩尔质量为M g·mol-1)溶于 0 .1L水中 ,所得溶液密度为dg·…  相似文献   

2.
离子反应     
题型示例一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例 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a2 + +2ClO- +H2 O +CO2 =CaCO3 ↓ +2HClOB .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Fe2 + +2H2 O2 +4H+ =Fe3 + +4H2 OC .用氨水吸收少量SO2NH3 ·H2 O +SO2 =NH+ 4 +HSO- 3D .硝酸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Fe3 + +3NH3 ·H2 O =Fe(OH) 3 ↓ +3NH+ 4解析 :A中过量的CO2 可溶解CaCO3 ,离子反应式可写成ClO- +H2 O +CO2 =HCO- 3 +HClO ;B中电荷不守恒 ,…  相似文献   

3.
邱娥 《化学教学》2002,(7):45-45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本化学第二册》的教师教学用书 (人教社 )对其教材第 2 2 1页第 10题的解答 ,我认为值得商榷。原题为 :在Mg(OH) 2 沉淀中加入足量的饱和NH4 Cl溶液 ,Mg(OH) 2 沉淀会逐渐   ,其原因是  。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解答为 :消失 ;Mg(OH ) 2 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NH4 +发生水解 ,使溶液显酸性 ,促进Mg(OH) 2 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沉淀不断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 ++H2 O =NH3·H2 O +H+Mg(OH) 2 =Mg2 ++ 2OH-    H++OH- =H2 O此解答的结论虽然符合实验事实 ,但解…  相似文献   

4.
林秋华  李宝惠 《化学教学》2000,(3):44-44,27
常温下 ,镁条不仅能在酸性盐溶液 (NH4Cl、(NH4) 2 SO4、NH4NO3)里反应 ,而且能在中性盐溶液 (NH4AC、NaCl、Na2 SO4、NaNO3) ,甚至在碱性盐溶液 (NH4HCO3、NaHCO3、Na2 CO3)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笔者曾做过如下实验 :1 .在室温下 (2 0℃ ) ,将NH4Cl、(NH4) 2 SO4、NH4NO3、NH4Ac、NaCl、Na2 SO4、NaNO3、NH4HCO3、NaHCO3、Na2 CO3配制成 1mol/L的水溶液。2 .取 1 0支试管 ,分别盛放 4mL上述 1 0种溶液 ,再取一支试管盛 4mL蒸馏水做参比 ,然…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中有对无机盐的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其依据是该盐是否发生水解 ,水解后溶液中H+和OH-浓度的大小来决定溶液的酸碱性。强碱强酸盐(NaNO3 )不发生水解 ,溶液显中性 ;强碱弱酸盐(Na2 CO3 ) ,由于CO3 2 -+H2 OHCO3 -+OH-、HCO3 -+H2 OH2 CO3 +OH-,溶液显碱性 ;强酸弱碱盐 (NH4NO3 ) ,由于NH4++H2 ONH3 ·H2 O +H+,溶液显酸性 ;弱酸弱碱盐是据水解生成的弱酸、弱减的电离程度的大小来判定的。这些知识对中学生物学中的无机盐生理酸碱性的判断会引起误导 ,从而造成学生的判断错误。因中学生物…  相似文献   

6.
即将进行的“综合科目”考试是建立在中学各学科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作为“新”、“旧”高考过渡的2000年高考,必将会重视学科间的渗透、交叉和综合。物理是中学基础科目中与化学联系较密切的学科。下面从八个方面举例说明物理知识在解化学题中的应用。一、溶液密度问题图1 浮力变化例1.在烧杯中盛有100mL2mol·L-1的H2SO4溶液,同时有一表面光滑的小球(不与H2SO4反应)悬浮于溶液中央(如图1所示)。向该烧杯中缓缓注入04mol·L-1的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在实验过程中烧杯里的现象是  。解析:由于存在反应:Ba…  相似文献   

7.
武娟 《化学教学》2001,(5):39-40
1 求同思维法将物质的分子式或化学式进行恰当的变形或者代换 ,以便找出共同点。例 1、向三支盛有 1.5mL 0 .0 4mol·L- 1Ca(OH) 2 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H3PO4 ,当分别生成Ca3(PO4 ) 2 、CaHPO4 和Ca(H2 PO4 ) 2时 ,所消耗H3PO4 溶液的体积比为 (   )A .1∶2∶3 B .3∶2∶1 C .2∶3∶6 D .6∶3∶2解析 :运用求同思维 ,Ca(OH) 2 物质的量相同 ,磷酸浓度相同 ,则有Ca3(PO4 ) 2 转化变形为Ca(PO4 ) 23,再比较三种物质化学式Ca (PO4 ) 23、CaHPO4 、Ca(H2 PO4 ) 2…  相似文献   

8.
关于吸热反应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 [实验 1 -4]是一个新的实验 ,有一定的难度 ,现谈谈对吸热反应实验的研究。1 实验事实1 .1 晶体之间的反应(1 )在小烧杯里加入 2 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 [Ba(OH) 2 ·8H2 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 5—8滴水的泡沫塑料(或玻璃 )片上 ,然后再加入约 1 0g氯化铵晶体粉末 ,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使Ba(OH) 2 ·8H2 O与NH4Cl充分反应。实验现象 :在玻璃棒搅拌过程中 ,原来无色的颗粒状晶体慢慢变为粘稠状 ,最后成为糊状物质。实验过程中闻到有强烈的刺激性…  相似文献   

9.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 ,大多是在溶液中通过离子之间的交换而实现的 .因此 ,运用离子的性质分析以下五类问题 ,往往比运用物质性质更便捷 .一、溶液导电性变化分析例 1 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Ba(OH) 2 溶液中 ,溶液导电性明显减弱的是 (   ) .(A)盐酸    (B)Na2 CO3(C)Na2 SO4 (D)H2 SO4分析 溶液导电性的强弱 ,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多少 .盐酸加入到Ba(OH) 2 溶液中 ,盐酸中的H+ 与Ba(OH ) 2 溶液中的OH- 结合成H2 O ,溶液中的OH- 减少了 ,但新增了Cl- ;Na2 CO3、Na2 SO4 加…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化学知识里,常见一些不能用简单的是非来回答的问题。一、由于浓度未知而无明确界限的问题1.关于溶液的颜色溶液的颜色与浓度有关,当未指明浓度时,对溶液的颜色不能机械记忆。例如溴水从稀到浓有浅黄、黄、橙黄、橙、橙红等多种颜色,CuCl2溶液有浅蓝、蓝、蓝绿、绿等颜色。2.关于微溶物的处理常见有Ca(OH)2、Ag2SO4、CaSO4等,当这些微溶物质为产物时,是否要标“↓”符号?以及Ca2 与OH-、SO42-能否在溶液中共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溶液的实际浓度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3.关于硫酸和硝酸的浓稀问题浓硫酸…  相似文献   

11.
题目 (1)中学教材上图示了NaCI晶体结构,它向三维空间延伸得到完美晶体。NiO(氧化镍)晶体的结构与NaCl相同,Ni2 与最临近O2-的核间距离为a×10-8cm,计算NiO晶体的密度(已知NiO的摩尔质量为747g·mol-1)。(2)天然的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  相似文献   

12.
一、考查自来水工艺流程中水源的处理例 1  ( 2 0 0 0年上海高考 2 9题 )我国规定饮用水质量标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pH 6.5~ 8.5Ca2 、Mg2 总浓度 <0 .0 0 4 5mol/L细菌总数 <1 0 0个 /mL  以下是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工艺流程示意图源水曝气池 加入石灰 一级沉降池加入凝聚剂通入二氧化碳 二级沉降池 通入气体A 过滤池自来水( 1 )源水中含Ca2 、Mg2 、HCO- 3 、Cl- 等 ,加入石灰后生成Ca(OH) 2 ,进而发生若干复分解反应 ,写出其中一个离子方程式 .( 2 )凝聚剂除去悬浮固体颗粒的过程 (填写编号 ,多选倒扣 …  相似文献   

13.
1 用氨水  取两溶液各少量分别于两支试管中 ,分别滴入氨水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其原溶液中含有Fe3 ;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 ,最后变成红褐色 ,则原溶液中含有Fe2 。Fe3 3NH3·H2 O =Fe (OH) 3↓ (红褐色 ) 3NH 4Fe2 2NH3·H2 O =Fe (OH) 2 ↓ (白色 ) 2NH 44Fe (OH ) 2 O2 2H2 O =4Fe (OH) 3↓ (红褐色 )2 用KSCN或NH4SCN溶液  Fe3 和SCN- 结合生成血红色物质 ,而Fe2 和SCN- 结合生成无色物质。Fe3 SCN- =[Fe (SCN ) ] 2 (血红色 )…  相似文献   

14.
化学就在你身边 .现将初中化学中涉及生产、生活的化学变化作一归纳 .一、涉及的化合反应1 生石灰在潮湿空气中变成粉末 :CaO H2 O =Ca(OH) 22 煤炉里煤的燃烧 :C O2点燃CO2CO2 C 高温2CO2CO O2点燃2CO23 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 ,表面会慢慢生成一层铜绿 :2Cu O2 H2 O CO2 =Cu2 (OH) 2 CO34 红色铜导线被火烧后变黑 :2Cu O2△ 2CuO5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工业酒精中含有的少量水 :CuSO4 5H2 O =CuSO4·5H2 O二、涉及的分解反应1 化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3△ NH3↑ …  相似文献   

15.
化学规律是在解决化学问题中总结出来的 ,这些规律作为一种工具 ,在解决新问题时能事半功倍。2 0 0 2年高考化学试题集中反映了这一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规律规律 :对于一元弱酸 (或一元弱碱 )的溶液 ,溶液中各种关系如表 1所示。表 1 一元弱酸 (或一元弱碱 )溶液的各种关系电 离方程式 HA H++A- MOH M++OH-[H+](或 [OH- ])与电离度α的关系 [H+]=ca·α [OH- ]=cb·α溶液 pH与电离度α的关系 10 - pH=ca·α 10 pH=10 14 ·cb·α  例 1 .0 .0 1mol·L- 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 pH =4,则它的电离…  相似文献   

16.
关于次氯酸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军 《化学教学》2002,(1):44-45
1 问题背景国内中学化学教材一直沿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次氯酸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a(ClO) 2 +H2 O +CO2 =CaCO3 ↓ +2HClO (1 )一些无机化学教科书[1] 也是如此。由于H2 CO3 H+ +HCO3 - Kθ(H2 CO3 ) =4.3×1 0 -7HCO3 - H+ +CO3 2 - Kθ(HCO3 ) =5 .61×1 0 -11HClO H+ +ClO- Kθ(HClO) =2 .95×1 0 -8而且Kθ(H2 CO3 ) >Kθ(HClO) Kθ(HCO3 -) ,因此 ,早在 1 988年《化学教学》上就有文章从理论上推测“碳酸和次氯酸钙反应不会有碳酸钙生成 ,而应有碳酸氢钙…  相似文献   

17.
1 符号标识的应用举例(1)有 10克不纯的CaCO3 ,其中可能含MgCO3及K2 CO3 ,使其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共得CO24 .4 4克 ,请据此分析 :A .肯定有MgCO3 ,无K2 CO3 ;B .肯定有MgCO3 ,可能有K2 CO3 ;C .肯定有K2 CO3 ,无MgCO3 ;D .肯定有K2 CO3 ,可能有MgCO3 。(2 )有等质量的镁、铁样品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经测知产生的H2 质量相等 ,请分析以下判断 :①Mg含杂而Fe为纯净物 ,②两者均含杂且杂质不同 ,③Fe含杂而Mg为纯净物 ,④两者均含杂且杂质相同。A .全部正确   B .全部…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 ,是利用化学反应 2NO2(g)N2 O4 (g)来演示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的 ,但在实际演示中 ,平衡体系混合气体在加、减压强时的颜色变化并不显著。因此我们改用NH3(g)+H2 S(g)NH4 HS(s)的反应来作实验演示 ,并运用正交设计法寻找其最佳实验条件。1 基本原理在NH3(g) +H2 S(g)NH4 HS(s)反应中 ,当增大压强时 ,化学平衡向生成NH4 HS的方向移动 ,此时可观察到体系中有白色晶体出现 ,当减小压强时 ,化学平衡向生成NH3和H2 S的方向移动 ,此时可观察到原先出现的白色晶体逐渐消失 ,体系又…  相似文献   

19.
由于高一新教材 (P 3 8)要求讨论如何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对于CaCl2 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能否产生沉淀成为争论焦点。有人认为 ,酸性气体二氧化碳通入CaCl2 溶液不会产生沉淀 ,即不发生反应 :CO2 +H2 O +CaCl2 =CaCO3 ↓ +2HCl同理反应 :NaHCO3 +CaCl2 NaCl+CaCO3 ↓ +HCl亦不会发生。然而事实是将CaCl2 溶液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有白色CaCO3 沉淀生成。为什么会有沉淀产生呢 ?一、定性探讨碳酸氢钠溶液中既有水解平衡 :HCO- 3 +H2 OH2 CO3 +OH- ①又有电离平衡 :HCO…  相似文献   

20.
题目一 :在 1 0 0℃和 2× 1 0 5Pa的条件下 ,反应aA(气 ) dD(气 ) eE(气 ) 建立平衡后 ,在不加入任何物质的条件下逐步增大体系的压强(温度维持不变 ) ,下表列出不同压强下反应建立平衡时物质D的浓度不同压强下D的浓度压强 (Pa) 2× 1 0 5 5× 1 0 5 1× 1 0 6D的浓度 (mol/L) 0 .0 85 0 .2 0 0 .44  根据表中的数据 ,回答以下问题 :(1 )压强从 2× 1 0 5Pa增加到 5× 1 0 5Pa时 ,平衡向反应移动 (填“正”或“逆”) ,理由是 .(2 )压强从 5× 1 0 5Pa增加到 1× 1 0 6Pa时 ,平衡向反应移动 (填“正”或“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