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指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发展与终结,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推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完整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阶段、发展形式等一系列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继承、丰富和中国现实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正确分析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现有利于我们搞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社会主义政治内涵作了新的诠释,提出了政治就是大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经济上面、政治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等论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邓小平政治观,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张茹 《教师》2012,(8):118-118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人邓小平,把物质利益问题作为其光辉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闪光点。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物质利益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观。本文通过人民利益、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按劳分配四个方面分析了邓小平的物质利益观。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社会主义却蓬勃发展。究其根源,是因为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创立了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证明,21世纪社会主义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继承邓小平与时俱进的精神,大胆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江琼 《高教研究》2006,22(2):11-1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社会主义却蓬勃发展。究其根源,是因为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创立了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证明,21世纪社会主义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继承邓小平与时俱进的精神,大胆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是20世纪杰出的政治家。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大胆探索,在实践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与此同时,邓小平对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概括,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特别是对列宁关于“经济方面的政治”、毛泽东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生命线”的观点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正确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对于我们处理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从政治高度总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20几年里,由于选择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因而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选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正是邓小平的历史选择观,邓小平的历史选择观不仅和科学社会主义是一脉相承的,而且是一种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 ,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提高效率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邓小平继承并超越了毛泽东的社会公平观。邓小平的社会公平观以效率为基础 ,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以效率促公平 ,以公平推动效率。邓小平的社会公平观 ,符合中国国情 ,科学地解决了在中国初级阶段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提供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切实可行的价值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是指邓小平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从政治角度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发展问题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特别是对列宁关于“经济方面的政治”、毛泽东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观点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大师关于经济方面的政治观作一历史的、逻辑的考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正确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对于我们处理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从政治高度总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分配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社会主义分配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分配观。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进程,始终贯穿着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全局与局部、过程与目标相统一的内在逻辑。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对于破解当今中国社会分配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三进"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政治战略行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苦性、曲折性,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规定了邓小平理论教育的战略地位;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这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13.
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在邓小平理论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是邓小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历史性课题,形成了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经历了前后相继的三个发展阶段。邓小平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逐步形成。江泽民提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成熟。胡锦涛提出的"和谐文化观",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观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有了新的思考并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观,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反腐倡廉理论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党的反腐倡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对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祥 《唐山学院学报》2023,36(5):10-20,34
鲁迅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珍贵的精神资源。改革开放前后,鲁迅精神具有不同的内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鲁迅精神是一元的革命斗争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鲁迅精神是由斗争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为民情怀等多种元素构成的一个整体。鲁迅精神由一元到多元的发展,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改变、话语体系转变、改革开放后各种错误思潮的泛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需要等多种因素促成的。中国共产党对鲁迅精神的阐释整合了鲁迅身上批判和建构、公共性和参与性的多种特质。新时代,应该从文明交流互鉴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角度,深入挖掘和弘扬鲁迅精神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扶贫开发经过了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攻坚式扶贫和扶贫开发的阶段,探索和总结扶贫开发的主要模式和基本经验,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是在实践“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践“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建成了社会主义新;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践“三个代表”过程中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在继承了毛泽东党建思想和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基础上,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明确向全党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邓小平在上个世纪90年代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新起点上,应当与时俱进地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内容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论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