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学徒制以学校、企业为"双元"主体,学生又兼具学徒"双重"身份,通过教师、师傅的联合授教,来确保学生学到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与技能。中奥双主体现代学徒制在我校的实施,由中奥双方教育主管部门共同监管,如东经济开发区政府、奥地利经济发展局及三一帕尔菲格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中奥合作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办学特色,提升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探索"企业与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基于17家现代学徒制企业试点的分析,发现企业受到来自"学徒""双导师""课程与教学"及"政策及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困扰;基于此,拓展"学徒"招生渠道、厘清"学徒"身份、培养"学徒"契约精神、构建"因企而异"的个性化"双导师"管理制度及管理机制、重构"学徒"课程体系、开发学徒培养的适切教材、完善和创新关于"学徒"的政策体系并关注政策执行,是破解企业现代学徒制实施困境的重要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学徒制的师徒关系经历了前学徒制时期的基于技艺传承的血亲和养父子关系和行会学徒制时期基于契约规定的分工合作关系,近现代学徒制阶段逐步演化成基于教育义务的利益相关者关系。在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背景下,学徒身份的双重性决定了师徒关系的双面性,学校教师与学徒是职业教育义务下的师生关系,企业导师与学徒是隐性契约下的师徒关系。在教育性特质基础上构建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学徒培养等均有深刻意义。在新型师徒关系下,"学徒的全面发展"成为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的核心,情感纽带在师徒关系中的回归,师傅从"双导师"到"多元角色"的转化,师徒之间从"师教徒学"到"师徒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和从"师德约束"到"多方监督"的转换将成为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徒制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律,可兼顾学徒(学生)的就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的人力资源保障。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企业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而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徒权益保障机制的缺失以及学徒培养质量的保障体系不完善,企业师傅的教育培训技能技巧的缺失以及后顾之忧等困境。破解现代学徒制困境的途径在于建立健全学校、企业、学徒和企业师傅的利益驱动和制度保障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5.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实施的现代学徒制,由学校配合公司遴选牧场师傅,确定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学徒生经过岗位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企业生产实践环节,形成学训交替的双主体培养模式,强化学徒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和实践技能,提升学徒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的职业教育制度”.本文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与斯堪尼亚销售(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例,从校企联合招生、企业激励制度、课程衔接设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组织运行、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培训等方面,总结了商用汽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议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学徒制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试点实施中,校企师资团队中的企业师傅型教师和学校教师是关系师带徒人才培养与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基于现代学徒制师资团队的内涵分析,提出了现代学徒制师资团队的选择要求、培养途径设计、培养内涵与措施、师资团队管理与激励,并探析了企业师傅型教师和学校教师担任学徒师傅的培养路径和办法,旨在为区域经济条件下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开展师资团队建设提供实践依据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自试点以来面临企业机制不全、培养标准不一、师资水平不齐、学生目标不明等困境,尤其是酒店管理这类技术要求不高的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难度更大。本文提出双主体、双身份、双本位、双选择的"4D S"人才培养模式,从企业和学校双主体、学徒和学生双身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双本位、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双选择等方面系统阐述如何解决困境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师带徒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应从构建"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双身份"学徒身份问题,形成"双体系"校企课程结构,打造"双导师"专兼师资队伍,建立"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来解决教育模式、学生身份、课程体系、导师机制、评价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师带徒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应从构建"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双身份"学徒身份问题,形成"双体系"校企课程结构,打造"双导师"专兼师资队伍,建立"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来解决教育模式、学生身份、课程体系、导师机制、评价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