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职前教育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阶段,其教育质量影响到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当前,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中存在偏重教育理论知识传递、忽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重视实践教学、加强高校与幼儿园的深度合作已成为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改革的重心。“U-K”专业实践共同体是高校与幼儿园基于合作共赢目的建设的、有助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型组织。它使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在职发展融为一体,使幼儿园成为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力量,为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提供了极好平台。  相似文献   

2.
职前幼儿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是增强职前幼儿教师保教实践能力,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要途径。当前职前幼儿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实施存在学前师范生参与教育实践的内生动力不足、外驱力缺乏、反思性实践缺失等问题。基于此,要深化职前幼儿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改革,强化教育实践课程的内驱力和外驱力,形成学前师范生参与教育实践的内外动力机制,并注重实践反思,为职前幼儿教育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全面提高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教学反思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践中,反思与实践的疏离所形成的“反而不思”和“思而不反”,导致教学反思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功效。幼儿教师只有从“心动”走向“行动”,坚持教学反思的实践路向,才能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对卓越教师培养提出了意见,这使以培养幼儿教师为主要任务的学前教育专业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要培养卓越幼儿教师,探索卓越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协同理论和反思性实践理论,构建了“多方协同合作,全过程实践”卓越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探讨了此模式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及保障措施。“多方协同合作,全过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还需不断探索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职前的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阶段,职前课程体系承担着师范生专业素质培养的核心任务。培养乡村幼儿教育师资,师范院校的职前课程体系也应体现相应的特点。就目前专科层次的幼儿师范院校来看,职前课程体系需要针对乡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进行合理优化。  相似文献   

6.
实践课程是反思型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平台.传统幼儿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着对实践理解狭隘、实践与理论疏离、实践课程缺乏层次性等不足.基于反思型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目标的幼儿师范教育实践课程,应以以实践性知识为核心的专业知识观、以情境性与实践性学习为特点的专业知识获得过程观以及以“全实践”理念为指导思想的专业实践观为基本理论依据.课程体系应包括观摩性实践、学科性实践、研究性实践、自主选择性实践、整合性实践五个层面的内容.这种实践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有相关政策的保障,需要系统规划,更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以及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为支撑.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幼儿教师培养的目标、课程理论和社会需求特点为依据,分析了目前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原因,提出构建教育类专业课程、学科类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类专业课程3个一级模块以及教育理论类等9个二级模块的课程体系,以完善原有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性,更好的促进幼儿教育专业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师范特色的关键。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按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秉承优势,探索了幼儿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本文阐述了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的背景、界定、意义以及“理论的实践化”、“实践的理念化”、“反思的常态化”的渗透式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的实践一反思价值取向理念,以期克服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割裂的弊端,改变传统封闭型的理智取向教师培养模式,为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水平和实践能力探索有效途径,走出一条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幼儿教师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9.
中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关系着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质量,关系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前途.与美国相比,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在目标上追求全才与塑造,在实施上追求完成任务、达到规定,在评价上追求完美与标准,重结果轻过程,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参与教育实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削弱了教育实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不利于高素质准幼儿教师的培养.我国与美国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上的诸多差异主要受到两国不同社会文化传统、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应借鉴美国相关举措,在建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目标时兼顾“社会实用”与“个人发展”,明确培养目标;在建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内容时赋予高校发展更大的自主性,提高课程的针对性与灵活性;发挥整合理念,加强实践课程与教师资格制度的契合与连接;坚持系统观,完善和实施与实践课程相关的其他配套标准,建立幼儿教师教育标准及权威鉴定机构,完善实践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从制度层面保障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UGS幼儿教师教育模式实现了高校、政府、中小学(幼儿园)协同创新“三位一体”.实践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主张教师通过反思改善实践,实现专业发展.高师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要依据新“标准”改革培养方案并合理设计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在理清幼儿教师能力层次结构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实践课程;以反思与行动研究帮助师范生积累与提升实践性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对实践课程进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提高课程质量.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泉州市公办园教师为主要对象,就幼儿教师学习自觉性程度、学习动机、学习内容与方式(途径)及影响教师学习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幼儿教师读书现状(特别是自学专业书刊)亟需改善;实践性知识的丰富应引起教师培养机构的高度重视;重视并发挥同伴在幼儿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在教师职后培训工作中应实施分层培训制度,以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教师发展观不仅影响着教师如何工作,影响着教师对其职业的态度和信念,而且也决定了人们对该职业所需的核心“知能”的认识与理解。舍恩主张的“理论与实践循环互动”的发展观消解了传统教师专业发展中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他提出的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有助于使教师从传统的“技术性实践”和“操作主义”的束缚和支配中解脱出来,为教师创造力的释放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教师角色:从"规定"走向"赢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教师的角色价值主要是以外在取向为主,教师只是按照社会规定或期望的角色规范进行职业行为,这种规定性的角色严重抑制了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自我潜能的实现,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羁绊.在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下,教师角色只有从"规定"走向"赢得",即追求一种自我更新的价值取向,教师的职业实践才会具有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的基本取向正在由强调专业知识的“理智取向”转向关注教师个人知识的“实践一反思取向”和关注教师成长文化背景的“生态取向”。客观地审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现状,发现教育实践课程仍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重构教育实践课程,对其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科学地确定教育实践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合理地实施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是近年来教师教育领域一个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也是目前国际上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反思性教学”。本文从幼儿教育的角度 ,对“反思性教学”的功能、方式、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 ,并对如何提高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进行了浅微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人师表”的合理范畴论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为人师表,应该有具体的时空范畴和行为范畴,而不应当把它泛化到教师的所有行为和一切时空环境。这既是对作为教师的人的尊重,也是教师专业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然困境与应然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身份的存在性焦虑,主体意识的贬抑与隐退以及技术化操作程式对教师教学实践创新的抑制,构成了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内外结合,系统提升,保障其持续、健康和有效推进,教师生命开放、实践创新及合作文化建构日益成为新时期教师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应然取向。其中,生命开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实践创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表征,教师合作文化的建构是专业发展的持续保障。  相似文献   

18.
高师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河南师范大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提出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即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及"反思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两方面展开,强化师范生的教师岗位意识和职业信念,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发展潜质;理论与实践是高师院校实践教学的两翼,其实施的关键在于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反思"为主线贯穿于其中。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目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上,而且表现在学前教师专业成长范式上,学前教育的现时和未来需要"实践反思性幼儿教师"。师范院校应该适应时代发展和现实需要,把培养"实践反思性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专科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论历史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课程的推行,要求教师迅速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能力近年备受国内外教育界的重视。教学反思能力的主要特征有: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性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教学反思能力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主要是:有助于教学研究的深入、实践智慧的生成等。发展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需要以一定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其基本策略包括:案例研究、课堂观察、课后小结与反思札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