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西方的"互文性"文本理论出发,揭示了陶渊明与张衡、束皙的关系,对嵘《诗品》品陶之说进行了补充。文章特别强调陈寅恪对古人"应具了解之同情"的态度的重要性,通过理论的阐发和诗文的对照,表明了陶渊明对汉晋以来文学传统的继承。同时,本文对《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作者指出,陶渊明与张衡、束皙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其平生的志业与人生的践履亦有差异,但是,隐逸的情怀与脱俗的高趣,却是其共同的追求。由此,张衡的归田与束皙的贫居成为《归园田居》诗的深层文化背景,陶渊明也成为这两位作家的异代知音。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中国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又字渊明,也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小时候家境贫困,但他努力研讨儒家经典,29岁起担任江州祭酒,后辞官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诗人之一,今留有诗歌120多首,辞赋散文10多篇。他的诗歌基本上可分为咏怀诗和田园诗两类。咏怀诗表现他对现实社会政治黑暗的不满和抨击,田园诗则歌颂劳动,赞美农村生活,同时也反映农民的疾苦,他的诗作中有代表性的有《杂诗》、《咏贫士》、《归园田居》、《移居》等。陶渊明的散文和诗赋也很有名。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陶渊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诗文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篇优秀之作。因为该文“自况”、“实录”之特点,写作时间的确定就显得极为重要。这里主要从《五柳先生传》中所表现的人物生活状况,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和社会理想三方面展开论证,提出了《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晚年所作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归去来兮辞》(下面简称《归》)是我国古代“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传世名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对这篇作品评价甚高:“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读此诗,扑面而来的是一缕中国古代圣洁、飘逸、浪漫、悠游的隐士遗风,让我们寻根到一种恬淡的隐士文化。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是作为一个诗人而著称的 ,其中又以田园诗的成就最大。几千年来 ,他笔下所展示的那平和、静穆的世界和他那光辉伟大的人格 ,曾诱惑多少人去追求一种田园理想和牧歌式的生存环境啊。《归园田居》五首写于晋义熙 2年 ,即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陶渊明一生三仕三隐 ,而每一次出仕都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理由。我们可以把《归园田居》五首看作是其告别旧环境和投入新环境的“开场白”。《归园田居》中作者始终沉浸在一种“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的昂扬而欣喜的愉悦之中 ,归田后他几乎一直生活在这种宁静、轻松、自由的心境中。他强调…  相似文献   

6.
《归园田居》第一首是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一首?  相似文献   

7.
朝鲜诗人申钦的《归园田居》六首是其"和陶诗"的代表作,体现了他对陶渊明人格和诗风的仰慕,艺术水平较高。其中,第一、三、五首深得陶诗精髓,与陶渊明进行了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第六首受苏轼和陶诗的影响,具有苏诗的旷达豪情;第二、四首则因归隐期间潜心学《易》,而以理语写归情。申钦的和陶诗也是朝鲜诗坛和陶诗的典范,是朝鲜士人追慕陶渊明精神以及中朝文学交流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乞食》诗是魏晋风度在诗歌中的集中体现。这首表现陶渊明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的诗歌至少从三个层面展现了魏晋风度的内涵:一、真率自然,不滞于物;二、意气相投,知己情深;三、坚守节操,追求自由。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诗《归园田居五首》,是中国五七言诗田园诗的开山与典范.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彭泽县(今江西彭泽西南)令最终归田,时年四十一岁.义熙二年(406)春夏间,作《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家,在浔阳(今江西九江)柴桑.  相似文献   

10.
《归园田居》等陶渊明诗文蕴涵着许多现代生活理念,这也许是陶渊明诗文在新时期依然魅力无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年第4上期“异响争鸣”栏目刊发了金文连老师的《不能再以陶渊明诗文误导学生》(以下简称金文)一文,该文认为人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以及《归去来兮辞》给学生传达了不良的信息,陶渊明其实是一个“官不官”、“民不民”、“人不人”的人物,是古代隐士的典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学习认识了解了不少诗人,《归园田居》及《饮酒》,使我们认识了陶渊明,这位魏晋南北朝时期脱颖而出的个性化诗人。当然,他的作品有许多,这里只对他的两首诗作一下对比浅析、鉴赏。  相似文献   

13.
《陈敬容诗文集》几乎囊括了陈敬容一生所写的诗歌、散文,但仍有遗珠之憾.文章拟对新找到的《诗一首》《读书杂记》《简略的印象》等三篇集外文进行整理与钩沉.  相似文献   

14.
在新修订的中学语文课本里,陶渊明的诗文占了很大比重。课本里,既选了他的千古名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辞》,也选了他的《归园田居》与《饮酒》诗中几首历代传诵的名诗。把陶渊明的诗文当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头戏,自然是很有道理的。道理就在陶渊明的诗文朴素自然,感情深厚,语言优美,音节和谐,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辞与斧凿之痕,读来特别真切,非常感人,在田园诗上的贡献无人可比。我们既可以欣赏他创造的意境之美,更可学习他使用语言的高妙技巧。  相似文献   

15.
备《归去来兮辞》(以下简称《归》)时,我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一个"陌生"的陶渊明。在我的印象里,陶渊明是一位品格高洁的隐逸诗人,他好读书、性嗜酒,不慕名利、崇尚自然一这样的陶渊明形象主要来源于《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类清新淡远的诗句。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闲情赋》是一篇非常奇特的赋作,无论其主题内容、表现手法,还是艺术结构、艺术风格,都与多数人印象中的陶渊明迥然有别。学界对该赋主题的理解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本文以为,《闲情赋》恰恰典型地展现了汉赋以来,赋体表现艺术上一贯的本质特征,即似讽似劝,亦讽亦劝,劝大于讽,呈现出"舛互式"的美学特质。《闲情赋》主题的多重性和矛盾性,正是赋家矛盾心态的形象展示。  相似文献   

17.
《归园田居》共五首,作于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第二年。按年龄来推,此时作者已41岁,属不惑之年。在那个壮志难酬、社会动乱、官场腐败的年代,他认清了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进而重新审视生活、思考人生、定位价值取向。于是,他弃官回乡,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在此时间里,他所作的诗文多以农村优美、恬静的自然风光来抒发作者的丰富情感。其中,《归园田居》(其三)就是代表。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与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均为五言古体诗,风格平淡自然,都表现出自然任真的情怀。但《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已经辞官归隐的情况下创作的,大多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而《和陶饮酒二十首》则创作前后,苏轼仍在朝为官,处于"半仕半隐"的外任生涯,因此其诗主要表现的是苏轼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与无奈。  相似文献   

19.
《湘君》、《湘夫人》(以下简称“二《湘》”)是屈原《九歌》的第三篇和第四篇,它们实际上是同一首诗的上下两章。这是一首抒写“巫者”的失恋之歌.同时也是一曲“节妇吟”。以上是笔者对二《湘》长期思考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主动辞去了彭泽县令,决意退隐田园,从此不再出仕。次年,他写了《归园田居》组诗五首,描写自己离开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躬耕生活和田园风光。《归园田居》第一首,即《少无适俗韵》。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