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教学理论知识的地方性建构——兼论教学流派的创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普遍主义”是一个时期教学理论研究的“具象”,它框定了教学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普遍主义”秉承现代知识观,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形而上学化的产物。“地方性知识”是对“普遍主义”知识观的时代“消解”,在此,知识是“个人”的、境域的,对知识的辩护随着知识的生成过程的观念合理导引了教学理论研究的方向——教学理论研究应该倡导教学流派理念,并回归教学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文学研究中存在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建构主义等三种不同的文艺学知识建构方式。文艺学知识建构的本质主义体现在文艺学教材、文学批评实践等方面,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本质主义表现在重建非经典化知识、建构文艺学知识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方面,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建构主义指涉文艺学知识“场域”、“关系主义”等。文艺学知识建构中多元思维应该形成一种自由和谐的关系,时刻保持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加强文艺学知识建构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3.
经典认识论具有非文化中性、语境无涉和覆盖面过窄的特点。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不同文化的地方性知识,扩展认识论的研究领域。首先,在认识论、文化人类学、知识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地方性知识概念的内涵可以被概括为:它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文化语境相关性和本土文化空间内嵌性等特点,以及评述和适应环境的功能。其次,从描述性辩护和规范性辩护两条途径为地方性知识的局部合理性辩护,进而表明对于它在其中产生的文化社群及其语境而言,地方性知识是能够被社群接受、满足需求、适应环境的恰当手段,而没有任何出于他文化的理由可以拒绝这种局部合理性。最后,我们提出一个面向地方性知识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地方化认识论。  相似文献   

4.
在评述跨文化传播的典型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提出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研究跨文化传播的新思路。文章主要对地方性知识视角的分析功能、分析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式的阐述,认为借助地方性知识的视角能够弥补跨文化传播中研究视角不足,为跨文化传播研究带来新的内容和特征。此外,还对地方性知识视角的研究局限和必须注意的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在知识生产方面具有以下特点:在研究对象的建构方面,他倡导研究关于实践的总体性社会事实;在知识生产的思维方式上,他强调关系性主义;在知识生产的概念工具方面,他发展了惯习、场域和资本等重要概念;在知识生产方法论方面,他强调方法的"适配"性;在知识生产者的伦理方面,他强调反思性.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有助于妇女研究中研究领域的拓宽、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开放,并有助于促进知识生产中的反思性.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方性知识强调所有知识的平等与特性,反对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文化中心主义。任何一种民族地方性知识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魅力和优势,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得到不断的彰显。由此唤醒了民族地方性知识的"文化持有者"——民族地区图书馆对民族地方性知识载体民族文献信息收集的自觉,以便使民族地区青少年一代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这种民族地方性知识,成为民族本土社会的建设者,保证民族本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文学理论走过了30年的路程。经历了一个以主体性话语和审美主义话语为底蕴的理想主义言说,到文学知识的地方性、历史性建构,文学理论作为人文学科如何可能的追问,再到元理论与反思性成为普遍的文化症候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贯穿着对文学理论合法性的诉求。而文学理论也在回应时代的"急难"中发出了应有的声音。透过纷繁的现象表层,我们不难发现文学理论30年从文学观念的拓展、思维方式的变革,到研究领域的深化、研究资源的丰富,特别是知识讲述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事实上,文学活着,理论依然精彩。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戏剧知识的传承中要把握地方性和文化性,就是要从用生态主义课程观来看音乐知识的产生与传承,本文通过四个维度:动态知识与静态知识的高度结合塑造全息式音乐课程画卷、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合力凝聚成徽剧音乐的课程内涵、用理性与非理性思维方式去理解徽剧音乐的文化意义、学科交融达成音乐理解的两种智慧等,展开对音乐知识产生和传递过程中协同性的研究,旨在呈现出传统音乐知识的高度协同性.  相似文献   

9.
强调以学习者共同体为核心来开展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活动是联通主义区别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学习者共同体已成为联通主义学习范式下的知识生产群体,但其知识生产属性尚不明确,亟待更深一步探究。由此,本研究借助机器学习领域中的词向量(Word2vec)语义分析工具,以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代表的传统知识生产为客观参照物,在同一个主题下对联通主义视阈下的c MOOC "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的知识生产属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c MOOC的联通主义知识生产呈现出三种类别的属性,分别是:主题聚焦性、理念时新性和视野广角性。而以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代表的传统知识生产则呈现出分层结构性、特定群体关注性和物质供给侧重性三种类别的属性。基于以上结果,本文进一步从生产群体、思维理念以及实践应用等层面对比和剖析两类知识生产的影响和启示。作为以国内首门c MOOC为研究对象开展的联通主义知识生产属性与传统知识生产属性的对比实证研究,其结果不仅为国内、国际上以c MOOC为表现形式的联通主义知识生产实践提供了客观证据和直接指导,同时也首次探明了联通主义学习范式下的知识生产属性,为联通主义知识观及其知识生产理论的构建和充实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艺学知识形态建设中存在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建构主义等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本质主义表现在文艺学教材、文学批评实践等方面,反本质主义通过反思经典知识颠覆传统、用“日常生活审美化”重构文艺学知识形态,建构主义反思与重绘文艺学知识“场域”、凸显“关系主义”的文艺学知识形态。文艺学知识形态中多元思维方式应该形成一种和谐关系,需要进行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加强对自身建制、学科理念进行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1.
“科学素养”概念具有多元化的理解,其内涵本土化是一种趋势。“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涉及了该地区的地方性知识。调查结果表明:在现代知识的冲击下一些地方性知识已经面临着威胁。在科学素养调查中有必要引人地方性知识,它不仅是对地方性知识的强调,也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后果的一种审视与比较,更为重要的是,引入地方性知识是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评价的本土化探索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是"地方人"对自己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断认识的结晶,它记录着"地方人"生存、繁衍和发展历史进程并已经融入"地方人"的生活,每一个"地方人"身上都深深地打上了地方性知识的烙印。它对"地方人"生存和发展、对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和谐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当前,全球化和现代化对地方性知识产生了巨大冲击,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面临退出"地方人"的生活,走进历史博物馆的困境和危机。传承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3.
“知识场”视域下学科融合的内在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融合是当今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文章从物理学中"场"理论出发,尝试构建"知识场"。知识场是客观存在的,是知识的一种运动状态,具有不平衡性,它的自组织特征又会引起知识内涵改变和外延增加。通过知识场效应即知识的扩散和吸收分析了学科融合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西部长汀县童坊镇举林村与举河村流传百余年的"闹春田"习俗,以及在四都镇渔溪村举行的"打石佛"活动,不仅展示了客家人以丘陵山区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地方性知识,而且以集体狂欢的形式化解不同姓氏宗族之间的矛盾,达成地方社会结构中各种力量的动态平衡,起到了社会安全阀的作用。通过对闽西客家传统民俗"打石佛"与"闹春田"的深入解读,在重新审视现代民俗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廓清客家村落传统民俗的现代变迁。  相似文献   

15.
地方性知识是地方课程开发的知识论前提,澄清其能指与所指有利于地方课程价值的充分实现并提高课程开发主体的内在积极性,变依托外部行政指令的外推式开发为依托开发主体内在驱力的自组织开发。目前,地方课程开发主体对地方性知识之认识存在多向度上的误读:第一,囿于偏狭的“地理空间”理解其适用地域;第二,理解其形态与价值上的形而上学倾向;第三,地方性知识主体被窄化为纯地理空间意义上的“地方人”。基于此,地方性知识的应有之义在于:地方性知识是超越具体知识形态的知识观念,是包融知识价值立场、知识具体形态在内的多层次结构体并与普遍性知识具有通约性。在深化地方课程开发过程中,地方性知识的选择应当充分基于地方性知识的实质并扎根于地方生活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皖西地区风水兴盛,地方官员、士绅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的需求,基于“兴人文”“振文风…‘发科甲”目的,常以风水的名义进行互动,对“学场”进行创造性营建,即兴造州县儒学、建文峰塔、修魁星阁和文昌宫、改设城门等有助文运的建筑。地方官、绅还通过修治城池水利、保护龙脉等实际行动,完善促进和保护“学场”风水,以实现其各自的目的。风水成为官绅谋求地方社会秩序稳定的理论工具,推动地方正统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地方综合性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确立为: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语言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专门人才。但目前英语专业教学中往往存在由“实训缺失”而带来的:语言综合技能薄弱和“学院式”英语与职后实践应用无法对接两大问题。宜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现状及社会需求,整合全院力量,构建并实施了“学生参入”的教学模式,课内外衔接,鼓励学生参与,突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8.
陈惠津 《高教论坛》2013,(11):84-86
将多种理论、多门学科融入到教师职业成熟的研究中来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教师职业成熟阶段的研究也因不同理论的介入而呈现出不同阶段的景象。以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为骨架来建构教师职业成熟阶段,将教师职业成熟阶段分为职业储备期、职业整合期、职业创生期,并揭示各阶段在其对应的知识领域、决策技能领域、执行加工领域中的特征表现,为丰富和拓展教师职业成熟阶段理论作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身体只是作为心灵的物质载体存在于知识教学世界中,处于"被用"而"不知"的状态,最终造成身体的压抑乃至消隐。基于"身体认知"、"身体场"等理论视角,在知识教学中应重建"身体"概念。知识教学的目的,绝非"心灵成长、身体遭罪"。知识教学的身体检视,不仅在于将身体认知作为一个新的问题域,更应从"抽象主体"回归"身体主体",并据此观照当下知识教学中的身体遭遇,给身体一个舒适性存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教育学领域中关于乡土知识及其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者们主要围绕乡土知识的内涵,乡土知识的内容与类别,乡土教材的开发及其应用,乡土知识课程的内容与设计,乡土知识应用的成效与问题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持续跟踪引进与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从信息技术视角进行乡土知识应用研究,这是相关研究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