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而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具有独到的价值.因此,教育生态和教育公平问题受到了当今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教育也存在着不平衡,特别是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育发展不均衡引起的不公平现象愈来愈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主要从教师的角度阐述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做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原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从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现状着手,分析产生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以供有关人士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认为,教育目前值得研究的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区域教育发展如何均衡化的问题;另一个是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特色如何评估的问题。前一个问题正是目前我国教育俩临的突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是教育不够公平,二是教育水平不够高。这两个问题是社会各界最关注的,也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关注的问题: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中研究这两个紧密联系的问题,在全国也是有普遍意义的。目前,大家对均衡教育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对均衡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测量方式以及这种方式对教育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如何定位仍存在争议。因此,研究这两个题目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政策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在深入分析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原因及因调整所产生的利弊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的均衡——不均衡——均衡动态发展模式分析,阐明了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均衡发展之间的关系,明确了以人为本在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尝试提出了有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由于地区差别、地理环境差别、城乡差别等而出现了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因此也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例如城乡差别造成的教育不均衡。高中英语新课程参考了国际标准,新的高中英语教材有与国际接轨倾  相似文献   

6.
教育发展与教育均衡之间存在着悖论: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规模、投入与数量持续扩张,但教育均衡程度与水平却在下降,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恶化。这不仅是理论与逻辑上的推论,也是为我国教育实践所证明了的事实。产生此悖论的原因在于,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当前阶段,由于参考群体的变化,人们产生了普遍的相对剥夺感,教育均衡或公平感走低,从而引致整个社会对教育不均衡现象的广泛批评。教育发展与教育均衡之间也呈现出经济学上的倒U型曲线关系,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教育发展与教育均衡之间悖论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问题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资金投入不足和不平衡、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流失严重、教育资源闲置和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是教育不公的体现,也严重影响到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应然之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问题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资金投入不足和不平衡、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流失严重、教育资源闲置和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是教育不公的体现,也严重影响到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应然之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带动了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水平也得到了相应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加之政策和体制的原因,使得我国的学前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本文以学前教育中存在的城乡差距为研究对象,并引入行政学的观点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健康均衡全面发展的政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所以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发展也长期不平衡。受此影响,个体的均衡发展受到制约,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日益凸显,影响社会稳定。人的全面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理想追求,是教育均衡发展的终极关怀,体现了教育内部公正的要求。因此,在教育公正环境下促进个体的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公平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与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弱势人口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教     
<正>目前,我国教育到了从数量发展到质量提高的转折点。今天的教育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成绩不小,问题不少"。教育最大的问题和重点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而不公平的原因是质量不均衡,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区域、城乡、城市之间的教育都不均衡,虽然现在取消了重点校,但在老百姓心中还是有这种观念,这主要源于教育治理的不均衡。教育公平靠政府解决,教育质量要靠学校来解决。小学人均经费北京是1万多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失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是由资源、观念、师资、政策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这种不均衡严重影响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人才培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尝试均衡发展,对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一、均衡发展的内涵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的均衡发展,是教育的一种新境界,也是科学的教育理念。它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主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王义刚 《辅导员》2011,(24):17-18
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是长期阻碍我国教育整体水平提高的一大难题.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也是短时间内很难彻底解决的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地区之间经济发展达到相当的水平.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才能够解决。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地区之间.不同学校也很难实现均衡发展。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是应试教育,围绕着高考这一主题,学生、家长乃至学校都特别注意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这就使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产生了严重的不平衡。为了改变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国家教委提出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重...  相似文献   

16.
根据相关指标、数据等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区域不均衡的状况。而造成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区域不均衡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政府扶持的力度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改变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就需要对产生区域不均衡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对产生学前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善学前教育发展区域不均衡的一系列可行性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提出的一项教育发展战略.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过程中,它必然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受教育者家庭经济和文化的差异、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平衡等因素的制约.国家在实施这一战略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性以及其所应当承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坚持着“先经济后教育”的教育财政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既与当时人民群众对文化教育的渴求有关,也与当时政策决策层不平衡发展论及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教育不断地被边缘化,教育规模和教育经费也多次被削减,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但是,这一思想的出现是当时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无法因个人的意志而转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战略目标之后,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这种不平衡,包括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和校际之间的不平衡,其中后两者也即区域内的不平衡更易为百姓所感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包括促进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教师资源的均衡和生源的均衡。其中,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最为关键。在农村学校硬件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在农村普遍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现免费义务教育的大背景下,提高师资水平、努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由于地区差别、地理环境差别、城乡差别等而出现了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因此也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例如城乡差别造成的教育不均衡。高中英语新课程参考了国际标准,新的高中英语教材有"与国际接轨倾向",这样的高中英语课程很可能无法满足全国各地的所有的学校和学生的需要。一、教师课程创生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