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零回指是一种无形有义的照应手段,它没有实在的词语形式供我们辨认.汉语的意合特征,使零回指使用成为无标记(unmarked)用法.而英语的形合性则使零回指成为有标记(marked)用法.因此确定这种回指形式在具体语境中的确切含义,准确判断其性质作用,成了正确理解原语、准确翻译的关键.对汉英零回指的类型、零回指的特征、零回指与省略以及零回指翻译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无论是对翻译教学还是对语用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都具有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红学界”,围绕“护官符”及其第四回,人们早就说过了千言万语,肯定还将有万语千言.笔者才疏学浅,自谓悟出了一点新意,不揣冒昧,斗胆道来.一、“护官符”是一部高度浓缩的“官场现形记”我以为,倘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护官符”堪称高度浓缩的“官场现形记”.作者高度概括了旧官场的种种弊病,扣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采用生动的形式,作了形象的表述.  相似文献   

3.
“这”、“那”指代词本身没有固定的含义,它们的意义随所指对象的变化而变化。“这”、“那”隐性回指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指示代词的所指不是明显地出现,而是隐含(implicit)在语句的隐性所指对象中,是一种语义上的衔接。回指项替换先行项以后,意义也会随之改变,这给语言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一百万字语言资料的考察,主要探讨“这”、“那”类包括型、联想型和总括型三类隐性回指的所指规律或倾向性规律。  相似文献   

4.
说“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动词用法词典》2117个动词义项后搭配“起来”的情况的考察,从句法结构、语义方面分析“起来”的用法,认为“起来”有三种不同的用法:1.动作行为动词、2、趋向动词、3.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5.
谈“一”字     
“一”字虽然字形简单,但它却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字.“一”字的基本用法:一是它独立为字的用法;二是它作为构字部件的用法.“一”字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字,有实词的用法,也有虚词的用法.当实词用,有数词、形容词、动词等用法,当虚词用有副词和连词两种用法,情况比较复杂.“一”字作为构字部件使用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作形声字的形旁,二是作指事字中指示性符号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NA了”结构:1、指出表状态的及带书面色彩的形容同一般不能进入“NA了”结构;2、分析了“NA了”结构表示性质变化完成并持续进行.出现了由非A到A性质的新情况,偏离了某一性质标准,肯定某种性质等4种语义及其表达的歧义;3、分析了“NA了”结构的语义特征及产生歧义的内在原因;4、简略分析了“NA了”结构的用法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NA了”结构:1、指出表状态的及带书面色彩的形容词一般不能进入“NA了”结构;2、分析了“NA了”结构表示性质变化完成并持续进行,出现了由非A到A性质的新情况,偏离了某一性质标准,肯定某种性质等4种语义及其表选的歧义;3、分析了“NA了”结构的语义特征及产生歧义的内在原因;4、简略分析了“NA了”结构的用法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全国斌先生关于动量词“回”与“次”的差异问题提出一些异议。我们认为:一、早在唐宋时期,动量词“回”与“次”就是一对近义词;二、强调[+过程]是古汉语“回”的功能之一,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某些方言中得以保留了下来;三、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回”与“次”在称量对象方面没有什么差异,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用方面。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给他”存在一种虚化用法.“给”的强影响性和“他”的虚指用法的发展以及“给他”在一定语境下的高频共现,使得“给他”中“给”和“他”各自的语法功能淡化, “给他”被重新分析为一个表示影响性并具有起加强语气作用的准语法词.本文从历时角度入手,试图探究“给他”虚化的动因和路径,也在共时平面上从句法、语用、语音对该结构进行了大致的描写.  相似文献   

10.
从“回”字导入江苏卓智贺敬之的《回延安》,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篇课文的导人,我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做到这一点,第一课时,我便从“回”字说起。简介作者贺敬之的生平之后──“课文标题《回延安》是一...  相似文献   

11.
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书中,曾精辟地论述了“使动词”和“意动词”的问题.而后,有些专家学者又进一步探索到:古汉语的动词尚有“为动”用法和“与动”用法这两种特殊的语法规则.这些学术创见,诚然颇具意义,价值甚大.除此之外,近年来我还发现:古代汉语的动词尚有一种新的用法——即“向动”用法.这种动词,姑且称之为“向动词”.  相似文献   

12.
指示代词“是”在《论语》中出现频率很高,具有回指话题成分、回指述题成分和回指整个命题三种回指功能,并且当它回指的是话题成分时还具有提示话题的功能.指示代词“是”是一个高可及度标记,且具有单向回指性,它在《论语》中的出现受时间和结构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我参加自学考试尝试了一种“三轮回”复习法,井把它迁移到小学教学中。所谓“三轮回”复习法,就是有意识地把复习的内容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复习时采取第一轮从前至后顺流式,第二轮从后至前溯源式,第三轮中心开花幅射式的三回合复习的方法。 “三轮回”复习法具有特别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及时处理教学顾此失彼的弊病、复习程序简单等优点。以语文为例,复习有横向、纵向两种。横向,就是按知识分类复习,如汉语拼音、汉字、词、句、段、阅读、写作;纵向,就是按课文编排的顺序,一课接一课,一个单元接一个单元地复习。不论横向还是纵向,“三轮回”复习法都可采用。顺流式复习,从拼音开始,一步步渐进到阅读、写作,或者从第一课起,  相似文献   

14.
“幅”与“副”这两个字区别起来有一定难度。同学们在记忆的时候,可以从两点来比较:一是两个词都做量词的时候,区别它们的用法;二是掌握它们在做非量词时的用法。“幅”是“巾”字旁,做量词时,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比如“一幅布”、“一幅画”等。“副”是“刂”旁,做量词时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成套、成对的东西,比如“一副对联”、“一  相似文献   

15.
时间副词“就”“再”“才”的语义、语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副词“就”、“再”、“才”都有多种意义和用法,但有一种用法是相同的,即出现在表时间意义的词语的后边,如: (1)明天就走 (2)明天再走 (3)明天才走我们把这类句式记为公式:(S)′T就/再、才VP。其中,T代表时性词语,VP代表谓词性短  相似文献   

16.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在多种语言和方言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什么”作为我们经常使用到的疑问代词,表示疑问是它的最基本用法,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非疑问用法也是普遍存在的。概括来说,它表现为五个方面:“什么”的任指用法、“什么”的虚指用法、“什么”的列举用法、“什么”的否定用法、“什么”表委婉语气的用法。  相似文献   

17.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在多种语言和方言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什么”作为我们经常使用到的疑问代词,表示疑问是它的最基本用法,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非疑问用法也是普遍存在的。概括来说,它表现为五个方面:“什么”的任指用法、“什么”的虚指用法、“什么”的列举用法、“什么”的否定用法、“什么”表委婉语气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誓不相隔卿”中的“相”字的释义,笔者曾见到过以下几种说法:一种认为该句中的“相”字,表示偏指一方,可不译出;一种认为作副词用,引申为“互相”、’‘彼此”;而有的则干脆回避,未予提及。究竟孰是孰非,本文不揣浅陋,略陈管见,以抛“砖”引玉。按第一种用法,在《孔雀东南飞(并序)》中有回五个“相”字也是“表示偏指一方”分别译为“我”、“你”,而惟独“誓不相隔卿”中的这个“相”字也是偏指一方,却不译出不能使人信服。第二种用法把该句中的“相”字归入副词类,解释为“互相”,显然是…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教学第八册,小数的性质例 1、例2。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性质,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2.会根据小数的性质正确判断出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根据需要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可以正确地在小数末尾添上“0”。 3.在理解小数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受到“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浙江遂昌话有三个不同读音的“着”:着1[dei13]、着2[tε?5]、着3[dε?23-].按意义和用法的不同,“着3”又可分为“着3a、着3b着3c”.“着3c”是只能用于否定句的句末语气词,在语义及句法上与肯定句的句末语气词“了2”形成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