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有道德的人——当代心理学向科尔伯格提出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观认为:道德理性的发展是成为道德人的关键,但是新的研究发现很多情境下道德认知发展阶段与道德行为无关。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根据内心反应、本能或良心来做出道德决定的,并不是对道德情境做出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是什么赋予内心“正义感”的?何时、什么方式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人的生命体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它们分别是人的物理存在、精神存在和道德存在。人的良心是人的道德存在的核心,是人的道德存在的最高表现形式和社会关系的最高实现。在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义务感的生成中,良心是前提。对于人的良心,需要从人的社会性与个体性双重特性的对立统一中来把握。在从良心到人的行为选择的过程中,人所要克服的首先是个人的那些不合乎道德的情感、欲念、情绪及其冲动,推动那些合乎道德的情感、意志、信念向行为选择的方向转移,随时随地矫正人的行为选择过程中的自私与偏颇。在公共管理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公共管理者的良心对于他承担社会治理责任和义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情绪这一心理要素来探讨道德心理及其发展的心理学家主要有弗洛伊德、斯金纳和霍夫曼。焦虑、内疚、良心是弗洛伊德解释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词;斯金纳运用不良行为和惩罚、恐惧与焦虑的联结来解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霍夫曼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强调移情在道德发展中起着首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情绪这一心理要素来探讨道德心理及其发展的心理学家主要有弗洛伊德、斯金纳和霍夫曼.焦虑、内疚、良心是弗洛伊德解释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词;斯金纳运用不良行为和惩罚、恐惧与焦虑的联结来解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霍夫曼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强调移情在道德发展中起着首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的利己本能,是先天存在的。而人的利己意识却是后天形成的,它受到人的利己本能以及物质资源有限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在利己意识的主导下,人在处理个体与群体利益的关系时,亦可做出一些具有利他性或者互利性的制度选择与安排。正是人的利己本性(包含利己本能与利己意识)才是法律与道德得以产生的根源,是法律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支点。  相似文献   

6.
良心和名誉都是使人遵守道德的极其巨大的力量。名誉是人的外在名声.因而是使人遵守道德的外在力量:良心是人的内心信念,因而是使人遵守道德的内在力量。但是,良心使人遵守道德的力量是纯粹的、无负作用的,它只会使人遵守道德而不会使人背离道德。反之,名誉使人遵守道德的力量是不纯粹的、有负作用的.它使人遵守道德往往以使人陷于恶德——假仁假义和自我异化为代价。名誉的负作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只有依靠良心来消解:如果一个人遭受了不该得的谴责,如果他因为追求自由、创新、自我实现而遭受轻蔑,他的良心便应该自豪,从而化解这种错误评价的压力;如果他得到了不该得的荣誉,如果他因为屈己从众、追赶时髦而赢得赞誉,他的良心便应该惭愧,从而改弦易辄追求自由、创新和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7.
弗洛伊德晚期三大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弗洛伊德是当代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心理分析大师。他晚期提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说、自我、本我、超我说以及道德与文明是压抑人性的产物等三大理论,对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其理论中泛本能主义、神秘主义、悲观主义等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对人的物化的抗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得以确立和运行的最基本的社会前提是市场经济主体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和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由。主体性道德人格确立的前提便是存在着自主决断、自由选择的权利,因为个体道德总是表现为一种良心导向的行为选择,这是市场经济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提供可能性的一面,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即对人的物化的诱迫,则体现着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对人格教育对人的物化抗拒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道德与人性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人性与道德具有本质上的相通性,这种本质就是视人之为"人"。在一定意义上,人需要道德来反映和表现人性,而道德的产生和存在又必须以人性为根基。人性之善是道德的本能体现,凸显精神之性是道德的人学追求。  相似文献   

10.
良心作为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范畴,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内心深处最隐蔽的个体行为道德调节器,同时也是人的内心世界的高级自我法庭,对人的行为的选择和评价扮演着道德天使的角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有必要进一步培养唤起社会主义新型从业者高尚的道德责任感和良心感。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存在诚信与利益、良心与名誉、虚拟道德与现实道德的道德选择困境,这些困境产生具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要摆脱此困境必须要优化社会道德环境,转变道德教育途径以及注重大学生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2.
论当代大学生道德选择困境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存在诚信与利益、良心与名誉、虚拟道德与现实道德的道德选择困境,这些困境产生具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要摆脱此困境必须要优化社会道德环境.转变道德教育途径以及注重大学生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3.
对良心范畴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心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范畴,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观念。日常中义里的良心与伦理学意义上的良心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一定要澄清在良心总是上的模糊认识,阐释马克思克义的良心观,培养和唤起新时期从业高尚的良心感。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初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已经远远超出了医学、心理学的范围,涉及到哲学、道德、宗教乃至社会生活诸领域,成为当代西方的主要社会思潮之一。弗洛伊德在其学说中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良心这一道德意识进行了分析阐述,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惑。本文就弗洛伊德的良心观作一初步探讨。一、禁忌心理是良心现象的最早形式弗洛伊德最初是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对良心现象进行论述的。在他看来,图腾  相似文献   

15.
刘珊珊 《文教资料》2007,(31):71-73
良心是一种道德现象,它在人的道德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并结合伦理学知识,对良心的概念、良心的形成机制进行了阐述,并重点论述了良心在领导者的具体领导行为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弗洛伊德关于人的本能的思想是他整个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石。他将人的基本本能分为生的本能(爱欲本能)和死的本能(破坏本能)。这两者是同时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彼此结合,由此形成人的复杂的生命现象。在对弗洛伊德本能学说的理解方面有一些不恰当的看法,需要我们作出细致的辨析。  相似文献   

17.
王本陆 《新教师》2022,(3):12-15
解决教育两难问题应努力追求两全其美的结果,为此,在进行教育两难问题决策时,必须秉持道德良心办事.道德良心或良心是伦理学的重要术语,它是后天修养的产物,是人的综合性道德能力表征,是人的道德心理结构的功能表现.良心包含良知、良情和良意等不同方面,表现为人在道德生活中明辨是非、爱憎分明、见义勇为、坚持不懈等.在教育两难问题决...  相似文献   

18.
道德选择是指人们在面对各种道德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时所采取的态度和方式,它是人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没有人在面临道德问题时的道德选择,就不会有道德的发生、发展,更不会有道德主体的生成。道德选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存方式。“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①动物和动物之间、动物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比较单纯,是一种接近于“自然”的关系,不存在“道德”关系。它们不需要也没有选择,它们只是按照动物的本能和需要来处理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19.
良心是个性行为的重要道德调节器,同时也是人的心内世界的高级自我法庭。它对人的行为选择和事后的行为评价扮演着道德天使的角色,因此不断探索、揭示、培育和运用良心、是个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良心具备道德认识、道德调节、道德意志、道德评价等多重功能,在个人道德生活中起着内驱的、核心的作用。重视良心,倡导良心,培育良心,对于道德建设,尤其是学生道德教育和教师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