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网络文化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永泰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2):90-91,94
厘清网络文化的内涵是对网络文化进行学术研究的前提。从技术的角度历史地考察网络文化的肇始,从语义学的角度考察网络文化概念的形成,是明确网络文化所在和所指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网络文化不同界定的分析,发现其分歧的根本所在,从而将认识引向深入。由此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的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生态问题已引起学界的关注,网络文化生态研究应运而生。但是,由于研究尚处于初期研究与探索阶段,迄今尚未出现关于网络文化生态研究的系统化研究成果,甚至未给出对相关概念的明确界定。这就意味着,高校网络文化生态研究首先也要厘清网络文化生态以及自身的概念、意涵,进而从构建生态系统的视野明晰高校网络文化生态培植的目标、原则、要素、内容,构建出有利于系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高校网络文化生态培植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近年来网络文化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 ,网络文化的研究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重视 ,成为文化研究中的一大亮点 ,并在网络文化概念的界定、网络文化的特点、网络文化的价值、负面效应及对青少年的影响、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六个研究领域取得了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在改造人类生产、生活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全方位的进入我国国民的生活,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对民众的价值观念、政治意识、行为方式予以强有力的影响,我国正进入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化社会。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对人类文化的进化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依托网络这种新型载体,文化与网络技术产生了交融,网络文化应运而生。论文以全新的视角,从物质、精神、结构维度对网络文化的概念和特征进行全方位的解析,力求在全面认识文化的基础上,能够一瞥网络文化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为思想教育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网络文化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健康、行为方式、政治倾向和价值观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的传播给高校的思想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利用优秀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已是迫在眉睫。一网络文化的内涵1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内涵非常复杂,非常广泛,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一直在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出现形成了特有的ltl络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必然的冲击。因此,对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本质区别的研究及它们相互影响和促进的研究,是新时期社会教育的新课题。从而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网络文化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构,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中发扬光大,让人们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对我们的重要性。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共存发展,有利于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发展方向的确立。  相似文献   

7.
根据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类社会可分为人力型、动力型和人工智能型三种形态。人工智能型社会是一种人工智能依赖型的新型数字化生产与生活类型,人工智能有助于人类解决动力型社会自身无法克服的气候变暖等各种高碳危机,却催生出具有强烈致瘾性和腐蚀性的网络文化,引发了广泛的人类精神障碍,这种网络文化称为高碳文化。高碳网络文化的内生性成因是人工智能技术固有的万花筒机理、互动机理、匿名机理和自由机理;外生性成因则是市场制导和法理缺陷。遏制高碳网络文化是建构低碳人生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当下面临的一个重大生存挑战。  相似文献   

8.
“网”在文化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正确理解网络,研究网络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网络文化具有全球性、虚拟性、交互性、自主性、创造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研究网络文化,可以提高全社会信息素养,使人们迅速转换角色,正确理解网络及各种现象,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价值观。虚拟社区、区域性文化和个性化文化研究,以及网络文化与教育的探索是当前网络文化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于网络文化的概念的研究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对网络文化形成了不同的理解。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表现出了有别于传统文化的种种新特点。网络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的多方面的影响,网络文化既是对传统的文化的否定,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作为当代文化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已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加强网络文化的研究与引导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网络文化对学习、交际和民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造成多重影响,但网络文化同时也有“双刃剑”效应,要注意克服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格异化和价值偏离等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1.
从宗族、宗教、水利组织、市场体系和婚姻圈以及象征、信仰等方面对美国学杜赞奇在《化、权力与国家》一书中所提出的“权力的化网络”这一重要概念进行分析和评述,指出这一概念对于研究中国乡村社会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俾使研究避免将国家与乡村社会简单对立起来的二分法思维方式和将复杂的社会现象、化现象看成单向联系的线性因果历史观,并借以纠正那种把“社会”、“化”笼统地视为一个整体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2.
大学的文化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文化功能体现在文化的选择、传递和创新上。大学同其它社会组织一道,共同与文化体系发生相互作用。大学对文化发生影响的作用,将会随社会发展而越来越得到加强。大学"文化"应该定位在知识、信仰、艺术以及道德、法律、习俗等社会规范的精神层面含义上。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机遇、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社会基本技术支撑的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使人类正在迈入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这种新型的技术、或经济基础,必然导致人类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形态发生相应的变革,当然也会带来多方面的困难与挑战。网络文化的建设只有适应新的时代特点,重在建设与创造,才是唯一可能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王倩 《江苏高教》2020,(5):86-90
当前的大学校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大学生提供信息与拓展知识、促进学习与便利生活的同时,不良网络文化在思想、精神、生活、学业、人际等方面对"网生代"大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校园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受到挑战。文章结合埃里克森(E.H. Erikson)"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相关研究,剖析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同一性形成具有的关联性,并指出应通过提升网络信息素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完善校园网络文化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引导并监管校园网络内容建设,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三个方面,构建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以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核心任务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对文化概念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学术界存在的关于文化概念研究的浮躁心态,认为对文化概念的深入研究,是文化学发展中不可回避的基础性工作;考察了中西古代的文化概念与现代文化学中的文化概念的联系和本质区别,具体分析了文化学领域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概念的合理成分和缺陷,把现代文化学中的文化概念定义为社会群体精神及其表现形式,论证了社会群体精神作为文化本质的根据。  相似文献   

16.
巴渝文化名人的类型划分,“巴渝”地域文化属性是其基本条件,首先与地域文化名人相类,因此与中国文化名人称谓存在明显区别。其概念内涵的要点集中体现在,巴渝地域文化的形成过程与文化名人地域知名度的相互关系的理解方面;研究可参考的学术思路主要有文化人格研究、旅游资源研究与文化变迁价值取向的影响研究等三种。  相似文献   

17.
在钱穆的思想世界里,文化即是历史,文化即是人生,研究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哲学。钱穆把文化的本质视为人生,视为生命,并从生命的内部去找寻文化的心性本体,从而使“文化”获得了哲学的认可与关注,文化进入了哲学范畴的领域。钱穆判定中西文化,一是内倾型文化,一是外倾型文化,它们的不同实质上就是人生表现的不同,即“成己”与“成物”的不同。钱穆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前景充满信心,各民族文化的新生必将带来世界文化的新生,中华文化对现代世界文化的新生将担任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传媒的开放性、快捷性和包容性决定了网络文化是数字文化、"快餐文化"和多元文化。网络文化的这些特质充分说明它是一种异质文化,一种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个体文化都不尽相同的新型文化形态。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开始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对现有文化的影响是颠覆性的,但网络文化在表层颠覆了现有文化,而在深层却与现有文化发生了融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互联网等新媒体为载体,带有海量、快捷、及时、互动等特色的网络文化,已开始渗透到大学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影响着大学校园文化的理念。大学校园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有其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对青少年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大众化”(mass culture)的概念所隐含的化等级观念、精英主义立场手和研究价值取向以及“知识分子”的立法角色,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开拓化研究的视野。近来,这些趋势已在化研究的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被否定。正是在此背景下,有必要用“媒介化”概念来消解“大众化”概念。更重要的是,“媒介化”是一个更大的包容系统,即要求研究把化研读实践作为一种化现象纳入到“媒介化”中去,学会利用媒介使个人观点得以普遍传达,以建立真正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