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因素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以前的劳动作为唯一的分配要素转变为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分配;由以前的政府主导型分配转变为市场主导型。在我国旧的分配体制被打破的同时,新的分配体制尚未建立起来,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问题、公务员收入分配不规范问题、农民工收入过低的问题等。深入研究和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问题研究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研究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问题,需要端正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混合分配方式的必然性、形式、对象、优越性及过渡性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收入分配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领域,近年来,虽然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缩小贫富差距,但是收入分配差异还依然较高.本文通过运用泰尔指数对2003~2012年安徽省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且对安徽省城乡收入进行了的定性描述.得出了结论,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安徽省居民的收入分配的影响很大.并为安徽省更好地解决经济增长过程中分配领域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的假设情景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当前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的公平取向。结果表明知识分子阶层与农民工阶层在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的情景选择取向上没有差异,但是在程序公平感的得分上,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而在分配公平感的得分上,则是后者显著高于前者。同时,本研究也表明大部分在城市生活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农民工和知识分子阶层均对程序公平有明显的认知,但前者对此缺乏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与国际分配正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明显的今天,国际分配不公越来越严重,很多全球性问题的产生都与之有关.国际分配正义包括两个层次,按照广义的理解便是全球分配正义(Global Distributive Justice);若按照狭义的理解,国际分配正义就是国家间的分配正义.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因此,民族国家间的分配正义是最终实现全球性分配正义的必经阶段.而在国际关系伦理传统中,国际分配正义是个颇具争议性的概念,自由主义者一般持赞成态度,提出了各种具有建设性和启发性的理论,现实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则站在批判者的立场,对自由主义者的观点进行了激烈批判.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各种理论多半是基于西方的伦理传统,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对此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的是在线租赁DVD问题,目的是使消费者得到最优的满意度并且商家赢利最大.文章运用二项分布、线性规划及EXCEL表格对已知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快速运算,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分配预案,求得最优的满意解.经计算分析知该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分配理论的发展研究中,目前主要出现了用多要素创造价值来解释分配和认为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无关的两种思路.而这两种思路都还不能对现实进行科学、有效的解释.从经典著作看,劳动价值论的分配理论首先是指"生产决定分配"原理.这一原理是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进行揭示的.这是分配的第一原理.而在人类生活的社会历史发展有赖于生产力(类的力量)的提高过程,并表现为生产力的"类化"即社会化过程.社会化过程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转化为"人与人"的关系来表征和由此付诸实践,并导致分工、所有制及其分配方式的产生,从而形成了"所有制决定分配"的关系."所有制决定分配"是"生产决定分配"历史运动的辩证形式.一般地,人类社会分配的内在发展表现为上述两种决定关系的辩证运动,这是马克思揭示分配辩证发展的理论内核.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配理论包括上述两个原理及其辩证关系的内容.中国的经济改革在分配问题上的理论阐述应坚持这一立场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了磁盘分配策略中的连续分配策略和索引分配策略,对两种磁盘分配策略的分配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分析了其各自特点,并通过对比总结了两种外存分配方式对磁盘存储效率的影响。结合两种外存分配策略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以上两种分配策略的混合分配策略,并对该分配策略的分配过程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内存的使用技术是所有程序设计员都重视的问题,C 内存使用,特别是动态内存使用技术更是C 程序设计员长期探讨的问题.合理使用内存是提高程序可靠性和适用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如果动态内存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内存泄漏.文章讨论了C 内存分配及动态内存的分配和回收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时间分配是大型设备预约系统中的核心问题,预约系统通过时间分配贯彻和落实学校的管理思路。我校大型设备预约系统首创基于角色限制弹性时间分配算法.该算法按照用户角色及现有预约状态动态分配时间,同时保证了共享率与设备使用效率。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算法的模型构建、约束条件,并通过数学建模分析了该模型的理论效果,实验结果展示了该模型良好的适应性及切合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我国现阶段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几个理论问题。我们认为: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在我们当今历史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客观必然性;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现阶段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方式,劳动者所获得的收入还应该包括按劳动力贡献分配的收入。  相似文献   

12.
城市灵活就业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农民工进城灵活就业,是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方式。农民工成为城市企业职工的重要部分。为了保护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各级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执行的结果是大量农民工拒保或退保。本文对农民工社会养老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对灵活就业农民工退保导致的逆向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出现漏洞和农民工利益受损等负面效应做了分析;对农民工退保问题做了对策性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消除农民工退保导致的逆向收入再分配,设计符合灵活就业人群的社会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基于公民身份缺失的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由于人口流动出现的农民工子女教育成为一个"问题"。基于公民资格理论的分析,农民工的身份一直处在"公民——农民工——市民"的相互角力与焦虑之中。农民工身份的建构过程本身是一种权益受损的过程,它首先忽视了农民工作为公民的平等权利,同时在实际权益分配过程中,还有受到地方利益控制下的"市民"身份的阻碍。因此,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求解需要公民身份制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8年全国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数据,本文对该群体的收入与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分样本回归中引入z检验通过总样本和分样本回归,本文得出以下三个结论:第一,男性和女性在工资收入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受教育年限、工作经验、婚姻状况、务工所在地等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均有显著影响;第二,不论是总样本回归还是分样本回归,不论是以受教育年限还是以教育层次回归,男性和女性的教育回报率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性别间的收入差异不是由教育带来的;第三,从受教育层次看,外来务工人员的回报率不是线性递增的,每提高一个教育层次,男性和女性的教育回报率都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5.
迈克尔·谢若登的“资产建设”理论为农民工城市创业精准教育与培训提供了一个恰切的理论视角。CHIP(“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数据库,包括“城镇住户”“农村住户”“外来务工住户”三大类调查数据)数据表明:农民工创业比例高,聚集于低端服务业,劳动流转率低,收入较高;社会保险等无形资产累积不足;有形资产具有一定的固定资产累积和闲置资金,但资产配置简单,创业本身负债不显著,资产抗风险能力低。据此,笔者提出将“资产建设”纳入农民工创业精准教育与培训,增加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建设内容,依据资产水平建立精准培训筛选机制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提升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成效的必要路径,而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则能够为农民工群体收入的提升以及城市建设进程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为此,关注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探索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完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推动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从农民工职业教育机构准入机制、企业参与机制以及资金投入机制的构建三个方面,对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学理层面的支撑,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多元合作理论是其重要的学理基础.当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参与度比例偏低,培训主体各自为政,有待整合,培训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规范,培训的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面临的整体现状.破解这些难题,需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观;需要整理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领导;需要多措并举,切实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需要多元投入,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在我国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现象。这一现象造就了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特殊群体也为我国现代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外出务工的现象越发普遍,外出务工人员也不断增多,劳动人口的转移与流动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当地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因此,研究外出务工影响下当地传统文化的发展变迁对于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民族团结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经济的大发展,需要大量的外来劳动力来支撑,随着我国对农业投入的增加和技术含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人力资本素质的逐步提升,由传统农业本身排挤出的劳动力将会越来越多。由于推力和拉力的作用,大批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逐步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农民工群体,由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身份的不同,导致他们在就业、收入、社会福利、子女教育等方面存在差异,于是在城市形成了新的经济结构形态即"城市二元结构"。"城市二元结构"的形成,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动摇了城市化的进程,扩大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差异。笔者建议通过加快户籍改革、统一城乡就业政策、逐步统一社会保障、为低收入农民工群体提供廉租房、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等措施来缩小城市居民与农民工收入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使用一般健康状况量表、自尊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35名农民工和426名其他职业群体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并受学历和收入等因素影响,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