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新课标和新课改所要求的.由于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缺失,所以才呼唤加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问题.其实人文性是各学科所共有的属性,运用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才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必须将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很好地统一起来,力避顾此失彼,重此轻彼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张静雯 《文教资料》2011,(29):32-34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但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高职大学语文应明确课程定位、改革教学内容,并从人文性、工具性、综合性等方面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莫云 《教师》2012,(15)
一、大学语文不能忽视工具性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具备两种功能:一是提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二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就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各类高等院校开设情况来看,教师大多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弱化了工具性的训练。大学语文课时较少,和专业课没有什么联系,学生也没有什么压力,大多数教师把大学语文课变成纯文学欣赏课。因为大学语文课要求比较“软性”,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固然没有体现出来,人文性特点在短短的30-40课时之后也缺乏有说服力的效果,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大。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同时也应兼顾人文性与应用性。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母语的运用能力。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遴选大学语文教材,并主动开发大学语文课程资源,这样才可以保持这门课程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韩华 《文教资料》2013,(36):43-44
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开展学生演讲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这个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和易于开展的特点,实践证明是体现大学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一种好方法.文章对开展大学语文课堂演讲活动的实施方法、意义、作用和注意事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对大学语文的价值现定位可以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方面,大学语文既具有工具价值又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工具价值,大学语文在全面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阶段,以学生为本是大学语文存在和发展的原动力,深化教学改革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新课标和新课改所要求的。由于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缺失,所以才呼唤加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问题。其实人文性是各学科所共有的属性,运用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才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必须将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很好地统一起来,力避顾此失彼,重此轻彼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的竞争是激烈的,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既能为学生更深地了解和掌握母语提供机会,也能帮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大学语文不再是简单的工具性语文,而应朝着人文性语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大学语文的两个基本要素——工具性和人文性出发,我们主张将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工具性要素、人文性要素、政治思想要素、习惯技能要素。这四个要素是协同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功能,在高职教育阶段如何让大学语文更好地服务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本文研究的主旨.本文在分析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和途径.并结合自身所在学院的实际情况,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丁帆、朱晓进、徐兴无等三位教授主编的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是一部体现教改方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的创新型的通用教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大学语文理想教科书.它的问世,是高校大学语文教改和研究的标志性最新成果.其优势和特色着实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大学语文本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但当前的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和发展面却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本文指出了大学语文迷失困境的原因所在,以及如何处理大学语文重工具性、重人文性,还是重素质性的问题,并通过案例探讨大学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燕 《零陵学院学报》2004,2(5):133-135
从大学语文的两个基本要素——工具性和人文性出发,我们主张将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工具性要素、人文性要素、政治思想要素、习惯技能要素。这四个要素是协同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是一门集文学性、趣味性、审美性、工具性于一体的公共课程,开设此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其审美能力及对汉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现今的大学生,尤其是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不重视,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处境尴尬:定位不明;教材建设混乱;教学不受重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注意: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重视教材编选;坚持工具性、人文性和美育性的和谐统一;坚持以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为主的素质教学观。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传播人文精神;处理好课堂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坚持因势利导,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及工具性功能,需要教材这个载体加以实现。而实现人文性的手段,不仅要依靠优秀文学作品的美学感染、人格熏陶等,更重要的是建构健康、文明的思想文化体系。实现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主要体现为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而思辨能力、人文素养又是这些显性能力得以提升的潜在需要。因此,大学语文教材建设还应该将人文素养的培养、思辨能力的提高作为实现其人文性、工具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过去将《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为对中学语文"欠账"进行补课或补差,导致《大学语文》课备受冷落,现在将其定位为人文素质教育基础课有了一大进步,然而过分强调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和文学性,也是不妥的。《大学语文》课程应当定位为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基础课,《大学语文》课应肩负三大方面的任务: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文学审美能力,培养人文精神。概括起来可以称之为"三文"即文字-文学-人文。  相似文献   

18.
功能与定位:面对高职教育中的《大学语文》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语文>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与定位还没有完全得到明确,在课程开设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应根据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创造因子等功能特征予以定位,并通过定位课时、教材、师资、学习氛围等多方面的保证,实现其课程功能目标.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既非纯工具意义和纯基础意义上的语文,也非纯人文意义和审美意义上的语文,而是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的有机融合。工具性是基础,是求真;人文性是提高,是求善;审美性是升华,是求美。大学语文要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人格修养,也即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突出语文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心理需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也由工具性转为人文性。针对这些变化,大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实践情感教育,教师应注意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文本实施精神文化教育,从而优质地完成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