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本文从价值取向、教育理论、课程体系、管理方式、道德素质、理念目标和国际合作等七方面对“三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多民族的国度里,多样性的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经济发展怎样接轨或融合?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在努力缩小地区经济差别的同时,如何在“多元”与“一体”的动态发展中既保持民族特色又融入全球化发展?我认为,认识多元一体文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要特别注意不同历史阶段中多元一体文化的特质与发展,以及与之是否相适应的民族体制、社会组织、生产方式、经济形态、习俗观念等等及其发展演化;在经济发展的催动下,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应在保持其民族特性的前提下整合创新。  相似文献   

3.
高职"六位一体"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鹏 《教育与职业》2006,(23):32-33
在我国,高职校企合作办学面临着许多困惑,而“六位一体”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将“基地、招生、教学、科研、管理、就业”六个环节紧密结合,是实现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高职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六位一体”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内涵和实践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作了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4.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该文结合电类专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明确“三段一循环”的课程教学体系,有效地把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电子竞赛有机地结合一体,突出循环反馈作用,集视、听、做、赛一体的教学模式,既提高教学质量,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素质。  相似文献   

5.
词"婉约"与"豪放"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始于明人张Yan,而以此划分词派则在清代。词或“婉约”或“豪放”相关词人作词的主观原理,相关词人自身的资质、气度,还与作品的题材及作品产生的化背景相关。对“婉约”、“豪放”。前人尚有正、变之议,今人则认为是一体分流,双峰并峙。我们要善于分别同一词派词作、同一词人词作的精粗高下。  相似文献   

6.
“3+x”考试方案的实行,对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依据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实践,建立“综合科目”的教学观已迫在眉睫。通过“政史结合”、“文史结合”、“史地结合”、“史外结合”、“数史结合”、将知识教育、发展智能、思想教育融于一体,贯穿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气”作为我国古代覆盖极其广泛的核心范畴,经历了一个从自然现象到世界本原,并与“阴阳”、“五行”等范畴相融合而成为一体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古代美学的本土特性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是两种学习方式,在中学教与学中同等重要,现阶段绝大多数学校还无法专门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将“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融合为一体,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有效、可行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代伦理学研究面临着“规范伦理学”和“德性伦理学”之争;也有把前两者等同于“德性”、“规范”伦理范畴的误解。产生误解的根源在于没有对人的伦理行为的一体两面的特征进行辩证的把握。伦理学的当代使命应该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德性为目的,规范为必要形式的意义追寻。  相似文献   

10.
《论语》的“身”、“己”、“我”具有丰富的自我道德功能与意义.“身”是表现个人内在面貌的外在具体形体仪态,是传释和绽放个人生命道德意义的“身体符号”,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对象.“己”在管理自己个人的灵魂的同时,也令“身”通过一个有形可察的身体实践——“行”将个人无形的内在自我体现出来.“我”在自我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功能是实现主体自我身份认同.“身”、“己”、“我”的相互关系复杂,“己”可约“身”,“身”又可“塑”“己”,“身”、“己”互动成为一体,“我”则是对“身”、“己”实现自我管理的主体,同时也可能是自我管理和教育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印度佛教雕刻是以各种“像”为主要载体,不同时期的“像”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其造像依次经历“无像”,“隐像”及“有像”三个阶段;艺术风格依次经历希腊化风格、古典主义风格、巴洛克风格,印度佛教雕刻风格的形成受到佛教教义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火”象征“媒介”、“洁净”、“生育”、“生命力”、“群体”、“终结者”;象征的所指与能指之间存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对应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由特定的民俗空间所决定。  相似文献   

13.
“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中国的“家庭”观念却承受着巨大的变迁。首先是男性的绝对家长尊严的丧失,家庭成员由家庭本位转向社会的“群”,这使得现代家庭的建立成为可能,而“群”中“个”的建构及其“度”的问题则又成为现代家庭建立过程的一个难解之题。这种建构的困难其实是现代中国建构之艰难的一次很好的隐喻。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家》、《北京人》、《憩园》、《伤逝》、《寒夜》这些作品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变迁的过程,前三部记录着传统家族的衰败,而后两部则记录着现代家庭建构之艰难。  相似文献   

14.
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的科学内涵,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弄清与其相关的若干重要概念.那么,从理论上搞清楚“模式与中国模式”、“特色与中国特色”、“一般原理与中国特色”、“国际经验与中国特色”、“经典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一些重要的概念,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在文学思想史上,鲁迅先生以其独立、反思、否定的精神成为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但先生提出的“遵命文学”却成了特殊时期被利用的对象,不少评论以此断定先生失掉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性”。本文结合概念提出的初衷与背景,分析了“前驱者”、“主将”、“将令”、“猛士”、“战士”等词语,试图重新思考“遵命文学”以及与鲁迅整体追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读书杂志》是清代高邮王念孙继《广雅疏证》之后的一部校读古籍的巨著,是清代训诂学和校勘学的扛鼎之作。全书引证丰富,论证严密,对史部的《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子部的《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子》以及汉代碑文作文字、声韵、训诂、校勘等方面的精密考释。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书中对有些条目的考释并非不刊之论。即对《读书杂志.史记杂志》中"固不闻声"、"有命"、"倍则战之"条提出疑问和解说。  相似文献   

17.
“文艺学”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下的二级学科,其核心就是文学理论的研究。然而在学术话语中“文艺学”等概念的使用存在着相当大的混乱,这不利于学术规范和学科建设。实际上,“文艺学”、“文艺理论”、“文学理论”与“诗学”等几个概念是同一的,而文艺学、文艺美学与艺术学则是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在“文艺学”合法性遭遇质疑的今天,更有必要厘定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8.
释“捆”     
对于《孟子》中“捆屦”之“捆”的解释,存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释为“叩椽”,一种释为“编织”,第三种将“叩椽”与“编织”合流。文章认为“捆”当释为“编织”义。  相似文献   

19.
"跩"这个词,自从有了"显摆、炫耀"乃至"洒脱、快乐、霸气"的词义后,一直被人们误解和误用:一是误解为方言词——其实它的使用已远远超出了方言的范畴;二是其字形常常被人们误写作"拽"。其实,"显摆,炫耀"的新义是由"跩"的本义"(走路)摇摆"引申而来的。"拽"字不具有"显摆、炫耀"的词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穆勒摘要》、《评李斯特》进行文本学研究,来反驳阿尔都塞提出马克思思想的"断裂"说,通过马克思自身文本的理论进程来呈现其对"交换关系"与"人的本质"的关系研究的逻辑演进,逐渐本真地呈现出"人的本质"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