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培育壮大青岛市海洋高端产业,对于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产业选择标准和主要指标体系,结合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基础,认为港口物流与海上运输业、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等七个产业能够在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引领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发展规模、产业要素和产品组合的基础上,指出了蓝色经济区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产业协调、区域合作和利益分配三个层面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装备制造业是一国工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关中—天水经济区(简称关天经济区)因其要的战略区位和良好的工业基础成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本文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作了定性的分析,并且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市场份额、贸易竞争优势等指数对其进行定量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关天经济区的装备制造业生产基础良好,生产产量也在翻番增长,和发达地区的装备制造业产量逐年接近,但出口的比例非常有限,和长三角等地区还有巨大的差距。其次虽然还未形成产业集群,但是产业的聚集程度对关天经济区装备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影响较大,这也为关天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对山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青岛市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城市,应合理确定自身在经济区内的定位,率先融入自身辐射圈,以此带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加快推动全省区域发展的一体化进程。青岛必须积极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努力抢占城市生存空间,加快推进制度设计,灵活运用各种各类自由贸易协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蓝色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计算区位熵和行业集中度指数对皖江城市带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皖江城市带在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在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处于劣势;第二,皖江城市带各城市的优势产业参差不齐,合肥、芜湖和马鞍山的优势产业较明显,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滁州、巢湖、宣城和池州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相似,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为提高竞争优势,皖江城市带各个地区要充分利用已有产业优势,建立城际协作机制,进行合理分工和合作,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发挥集群效应。  相似文献   

6.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市城市化程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电大开放教育在这一区域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放教育的状况,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的开放教育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提出了电大开放教育助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与挑战。与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产业发展要求相比,山东半岛七市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体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从职教资源整合、专业布局调整、推进校企合作、加快科技与产业融合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升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与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协调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建设中会伴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隐患,如由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构建以及海洋工程建设、滨海旅游等引发的海域污染、海洋生态系统破坏和海洋资源枯竭问题等。为保持山东半岛海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从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寻求相关的法律依据,并分析其不足和缺陷,提出改进的建议。此外相关制度的完善对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至关重要,着重对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以及海洋功能区划制度作了论证,从而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9.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必须以海洋产业为重点,坚持海洋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实现海洋第一、二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烟台市海洋产业的协调发展,要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提出可行性的举措。主要是:1.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和休闲渔业,提升海洋第一产业;2.加大科技投入,培育现代海洋产业,提升海洋第二产业;3.以港口、滨海资源优势为依托,促进海洋第三产业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山东省重要经济功能区已经上升为国家经济战略。以民营企业这一特殊的市场主体的投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市场准入制度中有利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行政指导、投资融资、税收等措施,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产业布局调整与资源整合提供市场准入制度方面的对策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富有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的伟大创造与壮举。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结构,要高度重视建立区域科学与合理的布局结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必须紧紧地同"经济文化强省"连在一起,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进而加快推进建设"创意型山东"的步伐,全面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创造力水平。蓝色经济全新的经济概念,决定了一种新的商品经济形态的建立,决定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需要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又需要实施新的科学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建设中,大学地域特色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建设中,大学需要发扬老一辈红色革命文化精神,还需要培育蓝色海洋文化精神,树立绿色生态文化精神,打造色彩斑斓的创意产业文化精神.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建设与大学地域特色文化发展互相推动,共同发展,为实现山东文化强省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山东半岛的会展业发展目前处于后进地位,要想跻身于全国会展业的前列,需要半岛城市群的会展进行整合,相互优势互补,通力合作,共同进步。在整合发展的过程中,各城市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往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意见相左,出现不合作的问题。本文就山东半岛城市群会展发展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整合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被纳入国家发展的战略蓝图,打造中国蓝色硅谷,显然已成为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支柱。山东半岛拥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蓝色资源,更重要的是山东历史悠久,积淀着深厚的教育传统基因。因此,如何加大对蓝色教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亟待研究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均GDP、GDP和人口指标对2000年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定量测度,运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泰尔指数来描述区域经济差异程度,可以得出结论:山东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一直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基本呈缓慢缩小趋势,各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是造成山东省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四大区域的比较上看,鲁西北的经济差异程度最大,鲁中地区次之,山东半岛地区的经济差异下降幅度最明显,鲁南地区的经济差异水平最低,但近几年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提供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合利用多种气象分析资料和降雨量资料,对2009年6月8日-11日我国东北地区一次大范围持续性降水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本次降水过程发生前,东北亚地区处于南北双槽结构之间,随后北槽向赤道发展切断后形成东北冷涡。8日东北南部是对流降水,9日过渡为南部对流消亡,北部建立冷涡锋面降水。其中,8日辽宁的对流性天气,是南槽东移,中层辽东半岛从反气旋性气流转为气旋性气流,从辐合区变为辐散区;低层的辽东半岛从位于西南急流的平直中部,变为位于急流尾部的强辐合区;垂直方向,局限于中上层的上升运动,发展到整层上升,促发本次对流。  相似文献   

17.
青岛创建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是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需要,也是助推产业升级的需要。青岛拥有经济发达、开放度高和区位优越等诸多优势,要紧抓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努力建设面向日韩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推动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推进日韩产业园建设,捕捉全球产业分工的新趋势,探索更加便利化的贸易机制,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从而加快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青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海岛资源,在由海洋观光旅游向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过程中,如何立足海岛资源优势,合理规划走特色之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发展大框架下,青岛海岛休闲产业应借鉴国际名岛开发经验,进一步用法律法规去规范海岛的开放利用,依托地方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加强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借力海岛文化打造度假品牌,实现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