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而高校教师入职培训是提高教师质量的关键环节。地州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存在培训组织不合理,方式单一;培训内容空洞,实用性不强;培训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转变观念,重视高校教师的入职培训,加强入职培训制度建设,突出教学技能培训,加强后续培训,巩固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西方国家在高校教师培训方面各不相同,美国比较注重教师的个人培训和自由发展;英、德、法等国则偏重于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和整体发展。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以及发展速度来看,高校教师培训与西欧诸国较为相似。现有的各类高校教师培训虽然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对高校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教师培训体系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高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有三种典型模式:教师自我个体行动模式、外部制度引领模式和教师组织支持模式。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发挥高校教师的主体能动性,提升高校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能力;二是优化制度设计,实现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三是建立高校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提高组织支持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自我评价制度是最能够激发高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方式.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支撑高校教师自我评价制度建立的理论,并就如何促进高校教师自我评价制度的完善进行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校本培训的认识,结合校本培训有效性问题的调查结果分析,指出影响校本培训的主要因素:校长的重视程度、制度的保障、教师自身的动力、师资的力量、培训信息的沟通、培训的方式、培训的经费。提出校本培训的策略: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导向,提高校本培训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立足本校,联系实际,加强对外合作;校长要做好培训的第责任人;注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形成校本研修文化;建立规范灵活有效的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6.
不管在改革教育教学上,还是在教师专业发展上,都需要高校全体教师共同协作才能完成。通过调查我国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情况,在教师教学水平差异的基础上,构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帮助高校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但在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时,面临着很多障碍,比如高校组织障碍、制度障碍、文化障碍等,可以采用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和重新塑造高校文化和转变教学理念等方式来突破所存在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通过项目培训或教育提升大学教师作为教师和学者的胜任力。笔者认为英国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具有服务人性化、项目多样化、终身教育指导思想的特点正为我国高校教师培训所缺失。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应贯彻终身教育理念,建立起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成长体系,教师培训过程中要考虑个体教师需求做到以人为本,从而提高整体教师素质发挥教师潜质。  相似文献   

8.
在简要分析国内外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中国内地高校在推进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高校教师发展的理念相对滞后,教师培训"重形式,轻质量",教师发展的多方管理导致教师发展缺乏统一性,教师发展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发展机构工作内容单一而不完善。从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教师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和引导教师科学发展的系统性政策3个方面分析了制约中国内地高校教师发展的因素,提出促进中国内地高校教师科学发展的建议:更新高校教师发展的理念和内容;加强教师培训与培养的质量管理,完善教师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师发展机构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逐步过渡到高校教师个体自我选择的市场化取向模式;为了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以及形式多样的培训形式,应该构建开放、多元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新体系;在理顺常规培训的基础上淡化晋级捆绑,为市场化取向的高校教师培训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0.
从高校教师专业化概念的内涵谈起,结合当前高校教师专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主张通过强化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责任意识、制订大学教师的职业标准、培养大学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高校教师培训的效度和效益,以及培训机构、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途径,促进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高等学校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