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测查量表(PCL)考察了震后初期汶川、都江堰地区2538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也检验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测查量表(PCL)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结果发现,震后初期汶川都江堰地区的中学生有一定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检出率;女生、14-15岁、初三、家庭经济条件差、有家人伤亡、房屋倒塌及其他财产损失和在地震中目睹惨烈场面是影响中学生震后出现PTSD的危险因子;PCL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因素分析支持三因素模型,且具有较满意的α系数和分半信度,是检测PTSD比较满意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一流的大学一定是一流的大师与一流的大楼同在。这里的"大楼"不仅是学校建筑,更重要的是建筑背后的科学与人文精神,正是科学与人文的精神使大学的"建筑"具有了独特的气质,使大学的"建筑"成为了具有大学精神的"大楼"。中国的大学在"大楼"的建设上其实离一流的大学还有很远的距离。一是,中国大学的建筑缺少"文化"内涵;二是,中国的大学还没有教师工作室;三是,学生的宿舍没有"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关于现行教育体制与素质教育的思考□游永恒把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适应时代需要的素质教育模式,这在我国教育界已经形成共识。但从实际效果看,至今仍收效甚微。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笔者认为,问题的症结除了教育观念落后这一深层次的原因以外,还在于有形成和强化...  相似文献   
6.
论现行教育模式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我们已提出了多年,有的学校也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现行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考试导向,面向精英,传承记忆,负担沉重,滥用惩罚,发展片面。在此模式中,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被整合在考试和升学的目标下,教育的终极关怀已经不是人的发展而是让学生获得升学的通行证。我国这种旧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它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及其人格成长的消极影响至今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现在,由于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德育…  相似文献   
7.
课题组使用事件影响量表(ISE-R)和有关内疚、压抑、失望、社会支持、无生命意义感、无信心感的六个附加题对四川5*12地震极重灾区阿坝州的181名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有创伤后应激障碍重度症状的人群为7.9%;(2)女性教师的事件影响量表的平均分高于男性教师;(3)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之间在PTSD症状上差异不显著(都大于0.05);(4)常常出现内疚、压抑、失望、无生命意义感的教师受到地震的影响和冲击明显高于没有或很少出现这些感受的教师;(5)社会支持的程度不影响地震对教师的影响和冲击程度;(6)无论感受到地震的影响和冲击有多大,大多数教师在现阶段对未来都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校本培训的认识,结合校本培训有效性问题的调查结果分析,指出影响校本培训的主要因素:校长的重视程度、制度的保障、教师自身的动力、师资的力量、培训信息的沟通、培训的方式、培训的经费。提出校本培训的策略: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导向,提高校本培训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立足本校,联系实际,加强对外合作;校长要做好培训的第责任人;注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形成校本研修文化;建立规范灵活有效的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应试教育模式的形成既有教育体制的原因和教育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更有其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我们的调查表明,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对待考试的态度等方面,公众的价值观和心理反应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于应试教育模式。但调查也表明,在公众中同样存在希望教育改革并接受素质教育模式的社会心理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内容就是促进公众教育价值观的转变,使教育模式的转变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作依托  相似文献   
10.
深刻反省我国的教育“重点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永恒 《教育学报》2006,2(2):36-42
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基础教育中形成的教育“重点制”促进了部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升学教育,但实践也证明这种“重点制”在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这种模式下的教育行为无法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这种模式远离教育公平的目标;这种模式引发学生各种心理问题;这种模式造成道德教育的失落;这种模式还导致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很多教育问题都与我们的教育“重点制”这种制度设计密切相关。为了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必须重新认识和深刻反省我们的教育“重点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