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决策的前提是评价,通过评价,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不足会直接体现出来,便于管理者调整管理重心,因此必须为发展循环经济效果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选取资源利用、生态环保、经济发展水平、和循环经济特征四个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相对重要的指标层,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评价是以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依据,以实现循环经济为目标,以循环经济系统为评价对象,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对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状态、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监测;阐述了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功能和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从资源利用、生态环保、经济发展和循环经济特征四大系统构成判定准则,从中选取32个要素作为量化指标,构建了相对完备的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方面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系数法对1991~2011年辽宁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1~2011年辽宁省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缓慢停滞发展、快速发展2个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趋势不断增强。2011年辽宁省农业循环经济障碍影响程度依次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和资源循环利用。最后,据评价结果提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优化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困境,通过循环经济建设可以改变城市的发展模式,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必要步骤,在充分考虑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辽宁省各主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5.
农业循环经济是区分于传统经济体系的新社会经济体系,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形式。农业循环经济注重农业"循环"理念,指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约束条件,即保证资源生态环境的持续性。以滨州市为例,分析农业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和农业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提出更新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开发大项目;开辟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加大科技与基础设施投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激励机制等策略,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循环经济的产生根源分析可知,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人类传统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造成的,而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经济发展模式。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以促进经济、环境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3R"原则为指导,选取能代表农业循环经济效率的6个投入指标和3个产出指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湖南省2010年14个地市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有10个地市农业循环经济相对有效,有4个地市相对无效,化肥、农药使用量过多和劳动力冗余是制约其循环农业经济达到有效状态的主要因素,并从促进农业循环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观,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发展规律的产物。所以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人们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  相似文献   

9.
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GIS软件对晋江市乡村旅游开发下的乡土资源进行评价.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生产生活三个层面构建35个指标因子,并结合Yaahp软件对各指标因子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对乡村旅游开发潜力影响较大,随指标层变化较灵敏指标分别是传统民居保留度、聚落分布连续性、古树名木保护度、传统民居保留度、产业地域性、村民收入稳定性.通过对晋江市乡村旅游开发乡土资源综合评价,以期为晋江市未来乡村旅游开发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重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对重化工业园区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体现的不明显;节能减排类指标占的比例大;资源再利用或循环经济类指标过少等等.因此,应构建针对重化工业园区包括“经济实力指数、循环利用指数、节能减排指教、生态修复指数”4个—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以绝对指标和定量指标为主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循环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传统增长模式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因此必须将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低代价的循环经济模式,促进经济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并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指向进行重新梳理.  相似文献   

12.
对资源和环境的研究从来都是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循环经济的推广没有比融入市场体系更为有效的方式。作为旨在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矛盾的循环经济,实质上是在改变原有的生产函数,而技术创新本身就是导入一种新的生产函数。通过对循环经济思想的理论追溯和2000年-2007年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的相关指标的计量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证明了技术创新可以并应当成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是更高、更深层次的资源综合利用,是清洁生产的最终发展目标。循环经济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坚持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效保障和途径。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新世纪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要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从舆论上着眼,从政策上着手,从结构上着陆,从技术上着力。  相似文献   

14.
科学地评价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是循环经济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在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由于评价指标和发展水平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提出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已成为高校发展壮大一种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了克服传统办学效益评价重视有形指标,忽视无形指标的不足,本文对高校办学效益评价引入无形资产指标的意义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障,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推广.这种新理念、新模式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核心是资源和环境.循环经济在我国民族地区推广时,当地的生态习惯法起了何种作用?通过对贵阳市花溪区高坡苗族乡的调研,发现良性少数民族习惯法对循环经济的建设、推广起保障作用.同时,循环经济如能结合传统习惯法在当地得到有效运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循环经济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煤炭行业更是如此。在这种背景下,首先概述了循环经济发展及在煤炭行业的应用,进而探讨了循环经济的内涵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导向,最后分别从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评价方法运用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作为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性变革,经实践证明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重庆作为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人多资源少、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最佳途径。尤其是通过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经验,立足重庆市情,研究并提出重庆发展循环经济的应对对策,必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模式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根据生态环境系统客观规律,实现物质资源连续利用的现代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化战略和政策的主流和共识。以循环经济取代传统的线型经济模式是保障人类生存环境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优化选择,也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体现,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循环经济的实施必须构建理论、法制、思想、政策、制度、道德诸方面的支持和推进体系。  相似文献   

20.
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E—Learning的重要发展方向,而目前对于移动学习资源的系统化评价方法仍然缺乏成熟的模型。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利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AppStore中40个排名靠前的学习资源类应用程序的1000条真是用户的评论信息,来构建移动学习资源的评价模型。通过对这些评价信息进行内容分析和归类,统计各个指标项下的评论信息的出现次数来确定评价模型中各指标项的权重.并具体描述了各指标项下典型的用户评论内容,据此提出设计移动学习资源时在这些方面应当注意哪些要点。与传统的领域专家构建资源评价指标的方式不同,该研究提供了一种以用户视角出发的一种评价框架,对于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开发者,以及选择、购买移动学习资源的个人和机构用户,都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