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分析1978—2010年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因果关系,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表现均为负效应,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持续增强。因此,河南省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以工业化为主导,发挥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VAR模型的计量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81-2012年城镇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于工业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对分析结果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的结果表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工业化的重要动力,城镇化对于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优于农业现代化对于工业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新“四化”协调发展状况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目前理论界普遍使用的、以平衡理论和效益理论为基础的评价模型分析河南省新"四化"协调发展理论和实践,结果表明:2000—2005年河南省"四化"整体发展一直处于失调状态,但协调发展度则处于上升状态,2010年左右则开始步入良性协调阶段。为此河南省应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形成合力,推进河南省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测度了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利用现代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协调发展状况.结论为: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呈逐步提高趋势,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且两者存在协整关系;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状况逐步改善,并进入中级协调状态,应采取有效对策加快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湖北省1984—2014年的样本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三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统计数据表明,湖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相互影响,效果差异明显。因此提出调整工业产业结构、稳定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建议,实现"三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如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三化"中,工业化是核心,起主导作用;城镇化是引擎,起引领和推动作用;农业现代化具有基础地位,起基础和支撑作用。"三化"间的关联及其互动作用机理表现为: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反过来又保障工业化和城镇化,从而推进"三化"互动协调、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推进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安徽省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城镇化滞后工业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非农产业发展不足,未来应着眼于通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来促进安徽省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同步”,即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有序发展。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一部分耕地由于建设用地而被大量征用。因此,必须处理好耕地与征地之间的关系,在保护全省耕地资源的前提下加快四化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1980—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经济发展是城镇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城镇化对来自农村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较强,而农村经济增长对来自城镇化的冲击效应较弱,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解释水平仅为8%。  相似文献   

10.
包容性城镇化越来越成为助推中国经济包容、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中国梦"早日实现的一件利器,而服务业因其吸纳就业能力强等优势又是助推包容性城镇化进程顺利开展的法宝.通过对河南省包容性城镇化和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包容性城镇化是服务业的格兰杰原因,而服务业不是包容性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最后提出包容性城镇化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相关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三化"协调发展是指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文章在阐述"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和机制后,分析了新乡市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现状,并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各自角度提出了推进新乡市"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推动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文章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视角,系统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问题,并从政策制度、经济保障、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了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加快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实现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新四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城镇化和其他“三化”共同构成了“一体两翼”、“一化”托“三化”的逻辑关系。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钟君 《安顺学院学报》2018,(3):99-104,110
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是社会发展进程的主要方面,也是贵州脱贫攻坚,后发赶超的主要抓手,文章通过测算贵州2006-2014年全省九个地州市"三化"耦合协调度发现,除了贵阳的"三化"协调发展达到优良外,其余各地区大都是勉强协调程度.通过"三化"互动关系研究(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发现城镇化对农业化和工业化的影响效应大于工业化和农业化对城镇化的影响,工业化与农业化之间没有形成明显良性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15.
运用E-G两步法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在内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1984-2008年江西省农业收益与农业从业人员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从业率与农业贡献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农业贡献率与农业从业率之间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农业贡献率变动显著地影响着实际农业就业率的变动,但农业从业率变动并不能显著地影响实际农业贡献率的变动。  相似文献   

16.
在技术落后、人才资源匮乏的条件下,中西部地区要实现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资金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西部地区“三化”协调发展中需要大量资金,然而“三化”特殊性与资本逐利性,大量资金流出农村地区.文章深入分析“三化”中城镇建设、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导致了“三化”协调中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资金短缺,并提出了解决其资金短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以释放经济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文章基于1978-2015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和人均GDP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建设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建设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一个较小的负向作用,但在长期内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因此,河南省应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以提升城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深化制度改革,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构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对皖苏两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远低于江苏省,总体处于低度失调水平;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程度普遍较高;皖苏两省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度均较高,相互促进作用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两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耦合理论,构建了三者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测算了2001-2014年间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河南省各地市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地区和黄淮地区耦合协调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20.
皖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城镇化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也探索了一些有特色的模式,"十二五"时期,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中部地区崛起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安徽加快皖北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皖北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皖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目前刚刚起步,规模小、总量低,且市场化程度不高;城镇化建设水平低,结构失衡,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协调。如何解决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问题,将是实现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