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教师》2005,(3):27-28
我在给青年教师上示范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要求学生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句子时,一个从来不举手的学生找了这样一个句子:  相似文献   

2.
赵燕翼同志没见过闻一多先生,但读过他的诗集《红烛》、《死水》,珍藏了闻一多先生的木刻头像。他受闻一多先生影响拿起刀笔走上文艺和革命的道路。他一直把闻一多尊为“心中的老师”,写了一篇文章登在《群言》上。我也从未见过茅盾先生,但我有《茅盾文集》乃至《全集》,其中的很多作品我曾反复研读过。更为难得的是,在我还是学生时,以及后来当了教师,茅公曾数次复函赐教,并为我荐发作品,直到他逝世前几年还帮我审定  相似文献   

3.
<正>今天听了两节诗词的公开课,一节课是讲闻一多先生的《死水》,另一节课是讲《沁园春·长沙》。两位授课老师都是年轻教师。他们授课的方式都比较传统,前者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来引导学生领悟闻一多先生的"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然后就是通过意象的分析来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感情,最后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后者也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人的满  相似文献   

4.
臧克家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中,怀念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简要描述了他的生命历程,认为闻一多是个"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特别是他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拍案而起"与特务分子面对面斗争的大义凛然,更显示了作为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  相似文献   

5.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里的诗句。《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 5年写成的。他以深厚、炽热、焦灼的感情,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七块领土澳门、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作与祖国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在诗中,闻一多先生以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深情地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七子之歌》的创作闻一多先生1899年出生于湖北,1912年成为北京清华学堂第二届学生,192 2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的几年里,闻一多既目睹了资本主义的文明,…  相似文献   

6.
昆明师院学报编辑部来信要我写点回忆闻一多先生的稿子,并说:“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的演讲,听说是您记录整理的,不知确否?”为了力便,这篇回忆录就从这里写起。是的,我曾记录整理过闻先生那最后一次的演讲,发表在昆明《民主周刊》的最后一期(一九四六年八月二日第三卷第十九期)。当时还见到过另一个记录整理稿,刊登在昆明《学生报》上,记得两个稿子文字上有些出入。  相似文献   

7.
生:《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语言文白交错,还不时地仿造成语,不易被理解,请老师给我讲讲。  相似文献   

8.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等于7嘛。闻一多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艺术领域里,却可以有更多的想象。”他拿出了一幅题为《万马驰骋》的图画让学生欣赏,只见画面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的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一多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后,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有万匹马在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的效果吗?”学生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民主战士,是蜚声中外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他可歌可泣的一生,值得人们深深地怀念。在“一二·一”运动纪念馆里,有一帧条幅,上面写着“闻一多先生精神不死”9个大字,并注明写条幅的时间是“1946.7.15”,条幅旁还有说明,说“这是某同学用闻一多先生牺牲时的鲜血写的”。后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用闻一多先生的鲜血写成的条幅》,详细介绍这血写的条幅。读罢令人思前想后,疑窦丛生。  相似文献   

10.
诗歌《死水》是闻一多先生的一首代表作。闻一多先生于1922年7月赴美留学,1925年5月离美返华。这首诗,最初发表在北京晨报副刊《诗镌》1926年4月8日出版的第3号上,诗后注明写作日期是1925年4月同时发表的,还有一首《黄昏》。(参见1948年开明书店出版的《闻一多全集》“年谱”,以下不注明出处的引文同此) 1925年4月,诗人明明还在美国。但不少评论似乎都忽略了这一点!北京出版社《阅读和欣赏——现  相似文献   

11.
《发现》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原载诗集《死水》,全诗共十二句: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兄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一篇构思精巧、主題深刻的记叙性散文。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如下两方面特別值得学习。首先,文章立意高,构想巧。由于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特别熟悉,所以,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抓住最能突现闻一多先生个性特点的“说与做”作为中心,来剪裁,虽然写的是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但作者却能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文教师,大家对这样的课例或许并不陌生,比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 导入新课后,教师往往这样讲述:今天,我们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然后或板书,或小黑板出示,或多媒体显示一些词语——基本上是课后“读一读,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初一下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著名诗人臧克家。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美,事例典型、结构精致、语言精练、抒情浓郁,突出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质的最本质特征。全文充满了感人的力量。现将它的美点归纳如下,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5.
一、提示、设问阶段在学生自学课之前,一般说来,教师要作一点“提示”,即运用提示性的讲解,或交待学习本课的目的要求,或介绍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情况,或指点自学的方法,或来一点生动有趣的“课引子”等等.提示的目的主要是以下两点:①给学生独立阅读创造一定的条件;②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作了必要的提示之后,则采用设问的方法,即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如教《最后一次讲演》,提出五道导读思考题:①闻一多先生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取名“最后一次讲演”?②为什么说杀害李公朴先生是“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作者在痛斥敌人和赞颂烈士时,用了哪些词语表达他那爱憎分明感情?③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④闻一多先生对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是伟大的诗人,他的《女神》具有划时代意义也是早就为人们所肯定的。一九二四年闻一多就曾说过:“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时代的精神,有人说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孝子。”(《女神之时代精神》)闻一多先生从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肯定了《女神》的重大成就,尤其高度称赞了《女神》的时代精神。但是闻一多先生还未能对作品中最先进的思想内容,即社会主义因素作出应有的评价。郭沫若在《女神》的序诗中说:“我是个无产阶级者,因为我除了赤条条的我外,什么私有财产也没有。《女神》是我自己产生出来的,或许可以说是我的私有,但是,我愿意成个共产主义者,所以我把她公开了。”这里所说的“我是无产阶级者”,“我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再次强烈地感受到"先生是学生的贵人"。高而瘦、须发花白的寿镜吾先生,在小鲁迅请教"'怪哉'是怎么一回事"时脸上有怒色地说了"不知道",但他这样一个方正、质朴、博学的宿儒在学生这样的一问中对这个学生有了察觉有了思考,于是就有了后续的教导。四十五岁的鲁迅在回忆中写道:"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这里写的是"我"而非"我们",  相似文献   

18.
今天在这里庄严举行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108周年和殉难61周年暨《拍案颂——闻一多纪念与研究图文录》出版座谈会,我谨代表首都师范大学向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致以衷心感谢!对我校闻立树教授和北京大学闻立欣老师编撰的《拍案颂》成功出版发行表示深切敬意和热烈祝贺!同时衷心感谢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对出版《拍案颂》给予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四册第八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引用了闻一多先生生前说过的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准备象李先生一样,……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可是,备课时,我参阅了《最后一次讲演》(下称“讲演”),却是这样说的:“我们随时象……”,  相似文献   

20.
在提笔写这篇文字之前,我的本意仅仅是想为大家介绍一下或许你也可随口哼出的“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这首歌的歌词的创作背景。我无意也无力于对演艺圈、影视圈、歌坛的“苍云野狗”作出我的评价。然而,看了两条消息后,我觉得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距澳门回归还有21天之际,闻一多的次子、年逾七旬的闻立雕先生和北京几所幼儿园的孩子们一起唱起闻一多74年前的诗作《七子之歌》。泪光晶莹中,闻先生为孩子们讲解了《七子之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家祭无忘告乃翁”,澳门回归,“七子”俱投母抱,闻一多地下有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