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创造了高度的文明、巨大的财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地理学科对环境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其环境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合理运用地理教学的优势、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也能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懂得如何利用和保护资源,如何保护人类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以及有关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生态意识教育是环境教育的深化和升华,它包涵了环境教育全民性、终身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即生态意识教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在各个不同学科教育之中。地理作为中学阶段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方面,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也肩负着责无旁贷的使命。将生态意识教育贯彻到常规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邬官虎 《地理教育》2015,(Z2):12-13
地理,地指“大地”,理指“理论”,狭义地理学是指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所以地理是一门研究面很广、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而且人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面了解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每个学生都容易体验到的需要,保护地理环境、合理地利用改造地理环境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必然也会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所以生活化是地理课程的内容取向,也是地理教育的使命和信念,地理课程也被誉为“富有生活情趣的学科”。地理教育应当是终身教育,是维持个人生活和人类生存的教育、增强生活品质和生活品位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地理教学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结合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的实际,着重阐述了大力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且从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制作和地理实验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内容与方法,对加强中学地理学科能力培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教学是该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同时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科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知识内容的讲授,更侧重于学生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的教学主要以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思想的形成,保持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与个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结合笔者的个人经验,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而提出锻炼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具体对策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地理课程标准》将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基本理念,乡土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地理课堂联系实际、体验生活不仅符合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更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可以改变地理学习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弊端,使学生认识到地理教学有趣且有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教师讲授、考试,学生记背内容"模式,但初中地理具有重要的学科地  相似文献   

9.
梁福弟 《文教资料》2011,(30):168-170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现代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地理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也是一门生动有趣的学科,兴趣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学科的特殊方法,在中学地理教育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要明确地理略图教学是地理学科独有的教学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其次.运用地理略图进行分析、探讨地理事象的分布情况、相互联系和演替规律.是培养学生良好地理思维的重要途径:再次,是探讨地理略图教学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地理教学论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用新的理念重新审视地理教学论的指导功能、内容结构和学习方法,以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为目标,同时应把中学地理学科的特质性作为教学论内容结构的灵魂,提升师范生地理教育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12.
地理是门综合性学科,其中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如:地理概念,地理要素,甚至人文生物、土木建设等等。学习地理不但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大自然,懂得大自然的规律,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往地理教学的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呆板,但是新课改对于地理教学提出了更禹的要求,不在紧盯分数,而是要求学生们学习对生活和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如此,教师对于地理学科的教学也应该进行创新,努力将地理教学搞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育》2010,(1):18-18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北校赵霞教师问答:地理是研究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环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而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与人类活动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地理学科内容涉及的面广,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因此把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4.
一、加强地理素养教育的意义1.地理学科之属性与发展决定了地理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地理课是中学各学科中唯一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学科。地理教育还肩负着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育人导向功能的重任。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届国际地理学会的主题,就可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背景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以及区域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选择和组织加工,进入基础地理教育的课程,成为地理课程的基本内容构成之一。区域地理内容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价值。首先,区域地理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区域自然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和社会经济要素(人口、民族、工业、农业和城市等)等方面综合认识区域特征,进而培养学生综合认  相似文献   

16.
地理课程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针对地理学科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创新教学方  相似文献   

17.
王欢 《地理教育》2013,(Z1):34-34
<正>一、用创新思维理解和落实地理新课程理念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个目标如何实现?地理教师首先应该把创新的思维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渗透到学生思想中,帮助学生认识地理学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联系人类当前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将学生心目中"考前大量背记,考后大多忘记"的无意义活动、一门考试的负担,变为关系个人切身利益、整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用学科。用创新的思维帮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生存环境及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自然学科,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因此,认真研究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非常重要.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蕴含的素质教育作用,对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开展地理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初中地理学科是以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为核心的。区域地理鲜明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和难点。下面结合教学谈谈区域地理教学的基本方法。一、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1.归纳地理特征:归纳地理特征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必须获得的地理学习能力,但很大一部分老师只是在教学目标里列出这一能力,课堂上真正落实的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  相似文献   

20.
冯润利 《考试周刊》2011,(17):175-175
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来看,研究的中心内容就是人地关系,这是人类生存的大问题,是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使中学地理教育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便成为地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