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就必须注意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训斥,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说教,多一点探讨;少一点呆板,多一点幽默。  相似文献   

2.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到学科建设高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到学科建设的高度,需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把研究和贯彻课程整体性特点提到学科建设高度,不仅要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整体性特点的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之中,而且要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整体性特点的研究贯彻到四门课程的每一门课程中;把课程内容的凝练和教学提到学科建设高度,不仅要将四门课程的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六个二级学科的内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而且还应深入研究每门课程内容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教学改革问题;把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运用提到学科建设高度,不仅要构建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体系,而且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重新填词作为一种自由选择的文化行为,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误.进入新世纪,我们应该以"多一点理智,少一点盲从;多一点创造,少一点模仿"的态度来审视和对待重新填词.  相似文献   

4.
本土知识传统构成了本土社会文化传统的核心,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应该赋予本土知识以合法地位。本研究从文化学的视角反思课程内容的本土化——课程内容应考虑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民族文化模式的差异,以及城市和农村文化场景的不同。本研究关注促进课程内容本土化的发展策略——关注课程内容与教育目的的统一;关注课程内容的地域性、民族性;关注校本教师的培训与校本教材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评改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多一些尊重,少一点改动;多一些标准,少一点统一;多一些互动,少一点孤立;多一些单调,少一点乏味;多一些展示,少一点束缚;多一些探讨,少一点断语。只有这样给力地评改学生的习作,才会保护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才会激发学生努力地写好作文,才会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逆反心理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年龄背后的代际差异。调适逆反心理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冲突;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分歧;多一点沟通,少一点争执;多一点思量,少一点冲动。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应多一点自由,少一点限制;多一点讨论,少一点结论;多一点扩散,少一点集中.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的网络文化时代,中小学德育课程内容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契机。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依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受教者身心发展的特征,构建体现出真实性、时代性、互补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的中小学德育课程内容,并以此迎接和应对网络文化的冲击,是中小学德育课程内容改革的题中要义。  相似文献   

9.
学困生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学困生的转化方法多样,其中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以情感人,对学困生多一点关心,少一点忽视;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责怪;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引导,少一点埋怨;用教师无私、宽广的爱感动学生,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少一丝顾虑,多一点希望;少一句牢骚,多一点勇气;何必喋喋不休,怨天尤人?少一点憎恶,多一分热爱,那么所有美好的都将属于你。——佚名我小时候和奶奶一起住在阿肯色州的斯坦斐。奶奶开着一处小店。每当有以牢骚满腹、喋喋不休而出名的顾客来到她老人家的小店时,她总是不管我在做什么都会把我拉  相似文献   

11.
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必然是课程文化的变革,必然是自在的课程文化与自觉的课程文化的交互作用和同步转型。课程理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本质。课程文化自觉是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确定课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客观性的过程,其本质规定性包括理性思维、理性统一、理性态度、理性选择、理性目标,具体体现为主体性的课程文化意识、开放的课程文化胸襟、系统的课程文化结构、鲜活的课程文化生命、超越的课程文化品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大师布尔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再生产》一书中阐述的理论,即从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的整合视野,提出的崭新的文化实践及其文化再生产理论,提出课程是一种文化资本、一种文化专断和一种反思性实践的课程观,认为其对于我们今天课程知识的选择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课程概念看文化与课程关系之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课程的概念奠定在人类文化活动历史演进的基础之上。对文化与课程的能动性的认识,有助于我们超越仅将文化视为课程内容之源泉的简单认识,从而深刻把握二者从观念、内容到过程之间的互动关系。文化观念影响课程理念,文化形态影响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课程作为独特的文化形态对文化具有选择、整合、变革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课程文化研究框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文化研究涵盖了课程与文化的关系和课程文化特质两个方面。前者涉及到功能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文化分析理论、批判理论等的课程观,揭示了课程与文化之间的矛盾与适应;后者包括对学生、课程知识和教材等课程文化要素的研究,探索了课程各要素的文化特质及其在课程发展中的功能。这两者相互联系,体现在我国课程改革探索的现实之中,推动着课程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危机催生了社会学取向的课程史研究.到90年代,为应对美国教育日益突出的文化紧张,课程史研究适时从“社会”转向“文化”.这一转向不仅促成了课程文化史的兴起,而且为学校实践空间日益萎缩的美国课程学者创造了新的实践空间与方式,这便是将课程理论直接看成是实践,同时转入广域的文化社会领域,通过对美国学校中的支配性文化展开福柯式的历史揭示,使课程理论成为文化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6.
课程文化转型及其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整体转型性变革内在地蕴涵着课程文化的转型.课程文化转型是课程文化危机深化的产物,意味着一种课程文化模式向另一种课程文化模式的根本转换,体现出历史制约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断裂性和延续性的统一及整体性与渐进性的统一.课程文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在于课程文化所包含的超越性与自在性的矛盾,它是通过课程的自在丈化与自觉文化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而由于课程文化超越性的"先天"不足,提升课程文化自觉成为一个既蕴涵深切理论关怀、又富有强烈实践意图的命题.课程文化自觉既是课程文化转型的深刻基础,是实现转型的动力,又是转型实现的标志,甚至是转型自身.  相似文献   

17.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不是那种预设的规范性的和特定的知识载体,它是一种具有“人文化成”的、动态的、生长性的课程文化。校本课程在价值视域里是一个能够滋养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鲜活的世界,是学生生命驻足与流连的不可或缺的世界。因此。校本课程的教与学都是一种文化的实践。一种文化精神的建构过程。我们之所以将校本课程置于“世界3”的架构里。就是因为学生在与这个“世界3”相遇的时刻,这个“世界3”就成了被体验的对象,在体验中,此在与彼在的两个世界或者视野融合,或者视野裂变,但不管怎样,都会产生一种“有意味的体验”。并且,学生对这个意义世界的深度体验也会产生新的思维秩序.或者新的感知方式。这其实就是将校本课程的内容转化为一种开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根据文化基因的词源、传播方式、特点,选取了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课程开发、课程生成四个角度对课程作了解读和阐释,以利于更好、更准确地理解课程观。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程改革就是文化的变革,课程追随着文化变迁的理路而嬗变。作为文化变迁表现形式之一的课程改革,其中必然涉及并带来文化冲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冲突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冲突及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面对文化冲突,应在吸收、借鉴国外课程理论及其实践中的有益成分,结合我国的国情民性进行有机融通和实践的再创造,采取有利、积极、合理的文化政策,实现各种文化型式的有效整合,以便在真正吸收和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地应用,以服从并服务于我国课程改革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20.
Many traditional ethnic cultural items are being endangered in China. Using the Dongba dance culture of the Naxi people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seeks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endangerment of culture from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ultural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Dongba dance and the formal schooling of the Naxi people in Lijiang, China. By describing and comparing the traditional and current forms of Dongba dance transmission, the paper shows how the institution of formal education competes with older modes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resulting in the endangerment of Dongba dance as a living cultural relic. So, in order to truly realize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in transmitti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 guarantee educational equity, we should prioritize sophisticated ethnic minority cultural items in the assessment and selection phases of education, grant them institutional cultural capital, and put greater effort into developing an appropriat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o that ethnic minority culture may be transmitted and inherited via formal schoo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