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戴维森和达米特关于实在论语义学争论的关键在于把客观的真理概念作为意义理论的核心是否合理。达米特从认识论真理观及语言的理解在于辩护语句为真的能力两个方面对戴维森的实在论语义学进行批评。但通过对戴维森实在论语义学的分析和证明得出:第一,戴维森关于真理概念的思想并不是与人无关的,而是与人密切相关。它是解释者和说话者主体间交流的结果,客观的真理概念是人们获得信念和意义的基础;第二,识别语句为真的能力对于语言的理解并不是必要的,一个合理的意义理论建构仍然在于一种构造语句为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本世纪英美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 ,构成了当代英美哲学的重要内容。这主要体现在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两大领域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无实在论、非实在论以及准实在论等之间的争论是英美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主要内容 ;戴维森的意义理论与达米特的理解理论之间的论战推进了当代语言哲学的发展。不仅如此 ,这场争论还涉及其他哲学领域 ,并将对新世纪的西方哲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达米特与戴维森之间关于意义与真的争论在语言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着重论述和分析戴维森和达米特针对对方和其他学者的批评是如何做出回应的,并得出,不论是达米特的反实在论理论还是戴维森的成真条件语义学本身都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西方现代哲学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无论是从研究的问题还是从研究的方式上,与传统哲学相比已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普特南在建立自己的指称和真理理论时,认真探究了罗素的相关理论,并且从达米特的反实在论真理观中获得了重要的启示。普特南的指称理论强调了社会和环境的重要作用。在指称理论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理想辩护的真理观,即:真理是在理想辩护的意义上与辩护同一的,他的观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批判实在论哲学家,罗伊.巴斯卡在其著作《辩证法:自由的脉搏》中将批判实在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辩证批判实在论。巴斯卡提出了辩证批判实在论的四要素(MELD),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社会活动转化模式(TMSA)理论,对社会结构与能动主体的关系作出了新的分析和阐述,从而为实现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地理学把实在论哲学引入本领域过程中对实在论进行了重构,重构过程中地理学批判实在论对其先驱巴斯卡批判实在论"存在着"哲学产生了偏离,其真正理论源泉是巴斯卡的哲学老师哈里的"存在者"实在论体系。"存在者"哲学中构成论的缺陷可以被"存在着"哲学中的生成论范式所弥补。  相似文献   

7.
从语言实践出发,在厘清意义概念与知识概念、理解概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达米特提出了理解的意义理论。理解的意义理论以显示性原则为手段,从言语者的语言能力、言语行为以及言语意向等层面显示归属给言语者的隐含知识。显示性原则是达米特意义理论的灵魂,贯穿于达米特意义理论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根据批判实在论,本文认为解释学方法突出了实在的意义维度、解释活动的创造性和解释对象的有机整体性,在经济学方法论领域,这些对于克服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经验主义、封闭系统观和还原论等缺陷大有裨益,但它也有自然与社会的二分法等本体论缺陷.在批判实在论的本体论分层论、社会行动转化模型和解释性批判原理基础上,本文对解释学循环原理做出新的诠释和转化,由此提出批判实在论的经济解释学方法并初步探析了它的研究范围、基本内涵和方法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理论是以社会世界为研究对象的理论,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问题是西方学术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论题。研究者对马克思理论科学性的解读不可避免地运用了当时处于统治地位的科学观,而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辩护则打上了深深的实证主义烙印。巴斯卡领导的批判实在论是在对实证主义科学观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另一种科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关系密切。相对于对马克思理论科学性的实证主义辩护,马克思研究社会实在的方法和巴斯卡所创立的批判的实在论更相符。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学的先验实在论观点,巴斯卡将自然科学的先验实在论哲学应用于社会科学中,建构了一种有限的、批判的、非还原论的自然主义即批判自然主义。批判自然主义通过对自然主义的辩护和重建,试图为社会科学中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结构与行动等一系列二元论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现实主义被异化了。现实主义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它既指一种文艺创作方法,也指一种文艺流派、思潮,还指一种文艺创作精神。从创作方法来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与人类的艺术生产的产生是同步的,但是真正确立这种创作方法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并且把它命名为"莎士比亚化"。从文艺流派和思潮来看,现实主义历经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的批判现实主义,20世纪初的革命现实主义,中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末期的无边的现实主义等发展阶段,而只是在"现代实践转向"过程中现实主义流派和思潮才明确地发展起来,同时在"后现代实践转向"中逐步多元化,成为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流派和思潮相抗衡的强大流派和思潮。从文艺创作精神来看,现实主义是永恒的,因为文艺永远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生活,永远在社会实践之中进行恒新恒异的创造。因此,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仍然应该坚持现实主义精神,鼓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流派、思潮,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植根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对沙俄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揭露尖锐批判,同时塑造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典型形象,为其赢得了不朽的声誉。但他的妇女观与农奴制息息相关,充满着矛盾与悖论。表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存在着妇女观与女性文学形象、男性霸权主体话语与女性反叛形象话语的双重悖反。托氏文本话语作家主体的“卧室理论”,实为“狼对小羊的真理”;女性形象反叛“卧室理论”的语义特征,实为“主体间性”的视界取向。  相似文献   

13.
The concept of powerful knowledge (PK) has central dichotomies and contradictions, which this article questions. The origins, meaning, purpose and reality of PK are considered. PK is based in social realism, and the article suggests how critical realism could inform more illuminating analyses of knowledge and power. The two versions of realism are compared for their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dichotomies and dialectic, and to types of knowledge as sacred or profane. The dichotomies assumed in PK theory, which will be reviewed, are: separating concepts from values; informal everyday experience versus formal academic education; separating disciplines versus interdisciplinarity; passive versus active learning and curriculum versus pedagogy; and policies versus theories of power and knowledge.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se dichotomies are unrealistic and unhelpful. If teaching informed by PK theory is to benefit students and society, and if knowledge is to be associated with power, it will be helpful to overcome or revoke the dichotomies, which are better understood through dialectical analysis, as shown throughout the article.  相似文献   

14.
D·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是关于可能世界的一种解释理论。在与温和实在论的竞争中,受到了众多学者的批判而处于不利地位。刘易斯认为可能世界是“具体的”和“现实的,这种可能世界并不是极端意义上的世界,相反,却是表达了可能世界的平权。对应体关系取代跨界同一只是一种选择问题,是为避免莱布尼茨同一物不可辨别性原理的失效而采取的一种选择。总体来说,模态实在论虽有各种问题,但它本身是流畅的且具有其自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艾青的抒情诗关注较多,作为有独特诗歌的理论体系、中国现实主义现代诗派的开创者,艾青的叙事诗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广阔的现实画面,深刻的思想内涵,浓郁的抒情色彩,自由洒脱的诗体形式.朴素、简约、生动的语言,成为一代叙事诗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6.
周立波文学真实观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阶段:30年代的文艺理论活动到延安鲁艺任文学教师并开始小说创作时期,是接受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开始,以知识性的理性认知为主,对文学真实性的理解是与“为人生的艺术”倾向性结合在一起的;40年代初现实主义真实性的时代要求与倾向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真实性本体意义的领悟,是周立波接受《讲话》“教益”的最大收获,并最终以其小说创作之路的成功选择显示出作家对现实主义艺术真实性与倾向性辩证关系的个性理解。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早期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证主义的人生目的论、理性主义的人生意义论和现实主义的人生动力论。冯友兰早期对人生哲学的探讨,是他的全部学术思想的基础,他的早期人生哲学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他的"打破界限"、"平等对待"、"比较研究"的主张和实践,对文化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冯友兰先生早期人生哲学中有不少自相矛盾的论述,也有很多问题未能展开并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8.
The influence of Bhaskar's critical realis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evident in the debate on the natur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This philosophy, dedicated to the overthrow of positivist doctrines, in particular those of empiricism, nominalism, and causation as constant conjunc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contemporary proposals for new perspectives and possibilitie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re are, however, aspects of critical realism, as it is presented, that may repay further reflection.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 rejection of statistical modelling by critical realism is not supported by scientific realism. The argument is illustrated by substantive analys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verty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reading) using the PISA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2000 UK data set. It is concluded that an approach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xplanatory narratives based on scientific realism is more likely to effect a principled integra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有其独特性,他特别强调创作主体、主观精神,这是他标新立异之处,也是他受人批判之处。他在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方面,也发表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并提出了"感性机能"和"形象思维"等概念。针对当时机械唯物主义、客观主义等的流行,其现实主义理论有其特殊意义,同时,其特殊意义还表现在一种追求标新立异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伊坦·弗洛美》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小说中人物身心的畸形象征着人物的异化;故事发生的地点--麻萨诸塞州象征着束缚、压抑人的清教传统;矿野和森林既象征个人与自由,又象征危险与邪恶;主人公的居所、季节等要素也各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丰富的象征意蕴加强了小说的深刻性和批判意识,也使华顿超越了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