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理学对徽商的影响,虽然强固了这一商帮的封建性,消弥了其作为“变革性因素”的作用,但也应看到,朱熹理学的精粹,塑就了重视商业理性、有高尚人文理性追求的一代儒商。朱熹理学对徽商影响之两面都值得认真探析。  相似文献   

2.
在程朱理学体系形成和完善过程中,道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北宋儒学家二程等人借助于道家本体思维模式对传统儒学进行新的诠释,创立了理学这一儒学新形态:南宋朱熹继续借助道家本体思维对原始儒学和北宋新儒学进行综合提升,使北宋新儒家建立起来的理学体系趋于完善.由于程朱理学体系是运用道家具有整体性的本体思维模式建立起来的,故能对先前儒学有所超越:一是较之先前儒学具有思辨性,能更加周全地看待问题;二是更具理性精神,能更多地从当下实际出发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程朱理学的这些新特色在其故乡古徽州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新安理学颇具理性精神的价值观念的形成、进而对徽商群体以及徽商文化的形成具有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明清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徽商之好儒,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其中以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影响最大。徽商在经营过程中,能自觉用儒家思想规范自己的商业活动,讲求义利之道。徽商贾儒相邦、敬业拼搏、诚信进取、勤俭协和的精神,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安理学从南宋朱熹开创起,至清初戴震创立皖派经学而终结,延续时间长达600多年。在此期间,徽商利用自身的财力优势,出巨资兴修书院,购置书籍,组织新安理学家编纂理学书籍、刊刻书籍,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扬新安理学,并重视对族内子弟的培养,提供学子的衣食之资,对其中读书优异者予以格外奖励,为新安理学培养了很多后起之秀。因此,徽商在其发家致富后对新安理学的鼎力扶持,是其得以长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康熙的哲学思想是理学思想.理学亦称道学,人们以宋儒讲论事物所以如此之理,兼及性命之说,大异于汉儒训诂注释之学,故谓之理学.周、邵、张、程奠定了理学的基础,朱熹集其大成.但因朱熹认为"性即理",世人谓理学;陆象山认为"心即理",世人谓之心学.康熙却是推重朱熹.他曾说理学"至于朱夫子集大成而继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世一定之规.……理正言顺,和平宽宏,非后世浅见而轻  相似文献   

6.
浙江的严州在地缘上与徽州相近,在血缘上与徽州相连,在风俗习惯上与徽州相似,是朱熹理学衍流深远的重要地区之一。严州地域上的优势、朱熹的人格魅力和深厚学识、学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这是严州朱熹理学盛行的主要原因。朱熹及其学说对严州理学发展的贡献,一是促成了严州地区理学学者群体的涌现,二是推动了严州"习理"之风的形成,三是影响了严州当地的礼仪制度与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7.
北宋初期,在复兴儒学的过程中,儒学家吸收佛道思想,发展出一种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即理学.理学肇始于北宋的周敦颐,经程颢、程颐兄弟完善,最后由南宋的朱熹集其大成,建立起完整的理学体系.两宋这些儒学家的主张,被人们称为"程朱理学".南宋时另有一儒学家陆九渊,在"心"与"理"的关系等问题上与朱熹分歧很大,形成一门新的流派,人称"心学".心学到明代由王阳明集其大成,因此心学也被称为"陆王心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属于理学这个广义范畴,两个学派有很多观点是相通的.然而,作为不同的理学流派,两派在哲学观和修养方法等方面却体现出了相当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对先秦以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总结和改造,建立了完整的"理学"教育理论体系,其理学教育的中心就是道德教育。本文对朱熹"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两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朱熹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朱熹理学对当官“为民“思想的阐发,丰富了儒学“民本“、“为政以德“、“官为民役“的内涵,一朱熹的“为民“思想和为官实践,闪现出朱熹理学的人民性光辉,是朱子思想精华之一,它对徽州出为仕宦者的影响,造就了一大批当官为民的理学名臣,成为徽州文化的又一个亮点.朱熹“为民“思想至今仍有借鉴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路薇 《河池学院学报》2021,41(5):13-18,30
南宋朱熹既是理学家,也兼具诗人、书法家的身份.他以儒家义理为基底进行诗书创作,奉守严正持"敬"观,并将持"敬"的功夫从理论层面延伸至个人行为修养及诗歌书法等艺术领域.朱熹反对夸张繁复的艺术技巧,提出文道并重,注重艺与道的统一.注重"气"在诗文书法中的一以贯之,并且在诗书创作与理论中从推崇"古法"过渡到后期不完全否定苏黄的"无法之法",将理学思想与艺术法度平衡融合,对其时及宋末元初均有深远影响.朱熹以其深厚的理学修养和文学积累,在诗歌和书法创作批评中融入理学思想,使诗歌与书法表现出理学视阈下的会通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