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新生代作家的“鲁迅小说绝对比不上郁达夫,他的杂文谁都可以写”、“鲁迅是快老石头”、鲁迅等“老一辈的作品,他们到我们这里已经死亡”等观点,提出郁达夫对鲁迅的评价。郁达夫认为鲁迅“是中国作家中的第一人”;他的人格精神令人崇拜;鲁迅是我们“民族光辉的人物”.如果愚蠢地打倒鲁迅,我们就可能重回到做奴隶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李工 《中学教育》2005,(11):23-26
就像一位美国汉学家所说的:中国人,中国社会都在鲁迅的书里。毫无疑问,鲁迅的思想、鲁迅的精神则是这笔遗产中最丰富的矿藏。因此,当我们关注“目前的教育”,讨论“做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便不能不到鲁迅留给我们的“丰富矿藏”中寻找精神资源。[编按]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小说中广泛运用了众多的色彩语码,其中“红”所占比例为17.34%,仅次于“白”和“黑”,是鲁迅十分重视的色彩语码之一。鲁迅对“红”这~色彩语码的隐喻认知彰显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极具个性的精神观念。“红”经由鲁迅的隐喻化认知,其主要隐喻内涵为:中国国民的精神病态、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原始生命。但是,鲁迅对小说中“红”所隐喻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却并不认同。从整体来看,鲁迅对“红”的隐喻认知与西方文化价值观念更为契合,体现了鲁迅独特的隐喻认知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说到鲁迅,人们总体感觉之一就是“骂人”。但鲁迅是否真的骂人?又为何骂人?又是“骂”的什么人?鲁迅“骂人”的用心之良苦,用意之深远。鲁迅纯然是怀着对中国民众的真诚关心,怀着对中国社会的深重忧虑,怀着对中国明天的热烈向往,而拿起战斗的笔进行猛烈战斗,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论鲁迅——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研究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并专门论述“鲁迅精神”,概括“鲁迅精神”的内涵和特点的是毛泽东;第一个最全面最正确最深刻地论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的光辉业绩、崇高地位和巨大作用的也是毛泽东。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以三“家”一体的全面的整体的观点,从“文学”、“思想”、“革命”三个视角来评论鲁迅,对我们认识鲁迅,研究鲁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金庸作品呈现的精神世界在实质上是共通的。鲁迅作品的精神实质是对中国旧世界宣战的“战斗檄文”,而金庸作品的精神实质是构建精神家园。人的美好精神的启蒙,正是鲁迅与金庸作品精神实质上的殊途同归。鲁迅与金庸的作品都充满了对中国人的终极关怀。他们对国民性的探讨都深入国民灵魂深处。鲁迅与金庸的作品都起到了完善中国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重温鲁迅     
鲁迅,这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名字,这个被称为“20世纪中国文化之‘结”的重要人物,今年是他逝世后的第70个年头,到现在他究竟能不能被我们“绕开”?鲁迅精神和他的作品是不是如某些人所断言的“过时”了?鲁迅与他的作品于我们今天的青年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在“改造国民性”主旨下隐含浓郁的“饥饿意识”,这种意识是鲁迅个人生活经验的积淀在小说中的自然流露。“饥饿意识”使鲁迅对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的独立有着独特的思考,并以他的人生经历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取得精神独立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9.
传播鲁迅作品的重要途径是教学,在鲁迅作品的受众中,中学生应该是一个最主要的群体.他们中的有些人正是因为在中学接受了鲁迅作品的陶冶,对其以后人格的生成和学养的提高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教材是传播经典的有效途径,鲁迅作品不仅教人如何作文,提高读者的文化素质,而且教人如何做人,提高读者的道德情操;单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鲁迅作品也堪称范本.所以,鲁迅作品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被选入语文教材不仅是出于编者的慧眼,而且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民国时期,鲁迅作品被选入教材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新中国成立后,而且在解放区也享有崇高的文化地位.“文革”前,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收的鲁迅作品,约占全册课文的1/30至1/16,大多为全文,也有节选.“文革”期间,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仍占据了显赫的位置,不过,在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很多作品遭到了实用主义的解读.进入新时期以后,在多元化语境中,鲁迅作品中表达的一些信念和原则经常受到质疑,甚至出现了鲁迅作品是否应该从语文教材中“大撤退”的讨论,反映了不同意见双方对当今时代的不同认识和对当今需求的不同理解.由于鲁迅作品中语言文字具有的模糊性、多义性、复指性,意义具有的不确定性;又由于讲授这些作品历史情境的差异,教师和学生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的不同,因而对同一文本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理解.不过,新时期的鲁迅作品教学无论在观点和方法上都有很多新的突破.鲁迅作品在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也不同程度地被选入了教材,尤其在日本和朝鲜的影响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10.
胡风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活动家,“七月派”的领头人。他与鲁迅的关系极为密切,并肩战斗,心心相印,是鲁迅的忠实学生和亲密战友。数十年来,他继承“五四”精神和鲁迅精神,为民主自由而奋斗不息,为祖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不息;在文学上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道路,对鲁迅的文艺思想多有继承和推进。虽然历尽苦难,但却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勇于牺牲,不愧为鲁迅思想,品格和文学艺术的一代传人。  相似文献   

11.
言说人生     
鲁迅的经典作品是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某种意义上,鲁迅已经成为正义与良知的化身。……鲁迅的作品(如从教科书中)被删除,那么倚靠作品传承的“鲁迅精神”也遭到了涂炭。 ——香港《中国新闻早报》特约记者侯金亮  相似文献   

12.
《铸剑》创作于20年代中后期,取材于中国古代“三王冢”的历史传说故事。鲁迅严肃地考察中国历史与现实,他从这个充满血腥的历史传奇中发现了一种充满勇敢决绝的牺牲色彩的斗争精神,它与鲁迅自青年时代起就努力倡导的启蒙主义文艺思想十分吻合。小说凝聚了鲁迅该时期深刻独特的生命体验,揭示了鲁迅对中国历史精神和实质的精确把握。宴之敖者是鲁迅所理解的战士、革命者形象,是鲁迅自我意象的象征。作品包含着鲁迅对革命斗争经验与革命者命运的深刻、独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鲁迅坚持的清醒现实主义精神.代表着民族的自省,使中华民族从盲目走向自觉,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自我在世界中的定位。鲁迅的文章切中要害,每次都让那些拼命掩饰的面具无情地滑落.“横眉冷对”的确是鲁迅形象至为鲜明的特点。如在鲁迅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鲁迅用“自夸”、“他信”、“求神拜佛”、“怀古伤今”.“自欺欺人的脂粉”、“状元宰相的文章”等词进行挖苦讽刺,  相似文献   

14.
阿Q精神隐喻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鲁迅在创作过程中,就已经对阿Q进行着价值的重估,表明了价值意向的迁移。阿Q形集集中体现了鲁迅艺术世界对“反常”精神现象的关切,阿Q与狂人、未庄的关系隐含着鲁迅内在的精神矛盾与痛苦。“精神胜利法”作为生存困境中精神超越,具有思想化及个体生存上的特殊价值。重估阿Q就是对精神的自觉、自主乃至自足性的肯定。鲁迅通过阿Q精神对传统化精神的反思也应当在新的观念下予以反思,并由此进入对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与命运的重新神视。  相似文献   

15.
建国之前,鲁迅形象的建构主要经历了“五四”时期、左翼时期、延安时期等三个阶段.由于不同社会文化语境存在着差异性,鲁迅形象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面孔.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的一个“卡里斯玛典型”,鲁迅形象塑造背后蕴含着诸多革命性因素.鲁迅形象和20世纪中国重大问题形成了一种同构关系,要想厘清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鲁迅形象是一个有效切入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鲁迅精神是最具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的现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鲁迅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弘扬鲁迅精神,就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鲁迅精神,就要以人为本,提高国民素质;弘扬鲁迅精神,就要甘为“孺子牛“;弘扬鲁迅精神,就要坚持“韧”的战斗;弘扬鲁迅精神,就要博采众长,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7.
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上海鲁迅纪念馆23日发布了在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南京等六城市就“鲁迅先生在当代的社会认知度和评价”展开的社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鲁迅在当代大众心目中依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多数受访者认为鲁迅精神并未过时。而调查显示.72.05%的受访者认为鲁迅的批判精神依然具有当代性.并非“不合时宜”,并且不会过时。  相似文献   

18.
一、“鲁迅已经是中国雅文化的一部分” 梁鸿:我注意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近几年,除了业内学者在兢兢业业地继续研究、发掘鲁迅的精神世界之外,大众文化视野中的鲁迅似乎更为活跃,并且几乎总是从另一面来叙述鲁迅,由此形成了学界与民间之间的鲁迅争议。比如,前几年王朔的文章,现在韩石山的说法“少不读鲁迅”等等。两个领域的声音几乎完全相反,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人文精神博大精深,其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钻研和敬仰,那就是独立精神、韧性精神和泥土精神。,独立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脊梁的正气和胆识;韧性精神体现了华夏儿女顽强拼搏的意志和秉性;泥土精神则是中国知识分子踏实勤谨的品质和风格。这三种精神最能展示鲁迅的风骨,最能体现世所推崇的中华“民族魂”。在物欲横流和官本位猖獗的当下社会风潮中,鲁迅有助于我们感受华夏民族魂的召唤,重振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心灵深处激荡着一种饱满的自由意志。鲁迅的自由意志是尼采用的“酒神”和首家的 “狂士”性格的集合。杂文是鲁忱自由意志最充分的载体。鲁迅的自由意志决定了鲁迅洞察黑暗、与黑暗进行殊死搏斗的品格。自由意志使鲁迅专断、霸道而缺乏宽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