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行政问责制的推行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引发了公正危机、信任危机、责任危机和民主危机,致使行政问责制的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化解这些危机,具体措施应有:明确权责,准确地界定行政问责客体;强化异体问责,实现行政问责主体的多元化;拓展问责范围,保证行政问责事由的全面性;建设透明政府,实行阳光问责;加大惩处力度,增强行政问责的威慑力;完善问责程序,实现行政问责的规范化;完善问责官员复出机制,防止官员"带病复出";培育新型问责文化,创造良好的行政问责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事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教育质量的提高,迫切要求推行义务教育问责制。目前我国实施义务教育问责制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主体具有单一化倾向,文化具有滞后性,评估体系不完善,信息公开具有模糊性等。因此,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问责的法律法规制度、构建义务教育问责主体多元化、培育积极的义务教育问责文化、推进义务教育问责信息公开化,完善义务教育问责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推行行政问责制是建立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对所有权力主体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和公务员执行能力的重要举措.地方政府推行问责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规范地方党员干部的权力,确保国家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本文以铜仁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自推行行政问责实践以来以及取得的效果,为我国行政问责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民主化浪潮的推进,问责制也被逐渐引入教育管理体制中.当前中国高校行政问责存在问责主体不清晰、规章制度不健全、问责范围不明确等问题,必须从建章立制、明晰职责、创造问责文化氛围、搭建多元问责制平台等制度建设的层面构建中国高校行政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5.
政治问责包括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目前启动的政治问责制主要是同体问责,而不是异体问责。所谓同体问责是指执政党系统对其党员干部的问责,或者行政系统对其行政干部的问责。政治问责制重在异体问责。异体问责制的内容主要是五大涉宪主体之间的问责制,其中包括人大代表对政府的问责制;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问责制;民主党派对政府的问责制:新闻媒体对执政党和政府的问责制;法院对执政党组织和政府的问责制。至于执政党对于政府及其领导的问责,在性质上仍然属于同体问责,因为各级政府领导主要是由执政党推荐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在非典疫情危机中应运而生,并且伴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行政问责制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但在实践中,由于问责法律体系不健全,行政问责制的全面推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这里从对行政问责的内涵开始,对行政正问责制度进行分析,在现实中和实践中寻找单签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并在理论上位问责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教育行政问责制的建立健全对于激励与约束各级政府促进区域教育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行政问责制是教育问责制与行政问责制的交集。当前我国政府行政问责中对于"教育"关注严重不足,而教育问责中对于"地方政府"关注相对不够,对于地方政府的教育问责成为两种问责体系的交叉薄弱点。改进教育行政问责制需要解决为什么问责、问什么责、谁对谁问责、怎么问责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行政问责制是责任政府的重要实现途径,同时也是政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非典过后,行政问责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学术界和社会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由于问责制在我国推行的时间有限,异体问责在问责过程中存在着问责主体不足和缺位的状况,致使问责机制的优势难以发挥。因此,异体问责还有待强化。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安全与民生息息相关。行政问责制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运用,强化了政府官员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行政责任意识。本文从行政伦理的视角来探讨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指出目前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存在诸如问责的伦理基础薄弱、问责主体角色冲突、问责制度化和程序化难以深入等问题,提出应从构建常规的问责监督程序、加强行政问责伦理建设和深化新闻媒体舆论监督问责等方面来完善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0.
行政问责制的法理逻辑表明,人民主权是政府权力的逻辑基础,如果没有人民主权,也就不可能有政府权力,因此,政府权力必然要受人民主权的制约,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应对人民负责.而在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却出现了权高于民,权大于法,问责执行机关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等现象.生成我国行政问责制现实悖论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历史传统的原因,也有政治体系发展不健全、配套制度与改革相对落后的原因.解决此问题的关键,需要一些政府官员转变观念,树立"权为民所用"的服务意识,同时,要健全各级政府的责任体系,强化制度执行的针对性以及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控制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一个有高度负责任的政府应该积极主动承地担政府应有的责任。然而,在我国,传统的"官本位"行政文化、现行行政问责制及政府回应机制都阻碍了责任政府的建设步伐。为此,在构建责任政府的过程中,要大力培养责任型行政文化的"软环境",要不断完善行政问责制,同时要积极、及时回应民众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2.
在对群体性事件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可知我国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存在诸如"被动公开"和"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机制、缺乏合理的评估与问责机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转变政府行政观念,增强信息公开的主动性与真实性;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一信息发布口径,建设完善的信息管理机制;开展信息公开评估,建立信息公开问责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政治—行政二分法和官僚制理论是传统公共行政的主要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政治责任、宪法(法律)责任和政府整体责任几个方面来理解传统公共行政框架下的责任模式。这种责任模式的缺陷表现在:政府作为整体对社会的回应性降低;对于行政组织中的行政领导者而言,只有政治责任,而无管理责任,对于行政人员来说,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公众负责;行政人员自主性差,缺乏负责任的意识。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以官僚制为其体现形式的,当前的行政责任体系存在如下问题:官本位的政治文化与“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定位的严重脱节;责任结构体系形式化、片面化;行政人员缺乏道德自主性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4.
公民问责是行政问责的一部分,是行政问责的深化,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和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公民问责制的发挥作用必然要求政府消息公开、问责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等一系列制度的保证。文章从公民问责的理论渊源、我国公民问责的现状入手,探讨构建我国公民问责制度的具体路径,以期对我国公民问责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参与行政问责对于推动行政问责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公民参与行政问责呈现出缺失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在于制度供给不足,包括信息公开机制缺失、权利保障机制不完善等,使得公民难以参与到行政问责过程之中。应当通过制度化的方式确认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主体地位、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等保障公民参与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6.
浅析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是在政治学、公共行政学以及法学等诸学科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责任追究制度。它有其内在的价值理念,即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有限政府。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的发展凸显传统政府治理模式的诸多弊端,威胁到政府执政合法性,这客观上要求政府转型。政府转型的目标是构建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应着力于从以下方面入手:倡导"公民本位",重视公民需求;调适政府职能,聚焦公共服务;践行信息公开,保障透明行政;崇尚法律权威,维护法治秩序;明确政府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倡导结果导向,提升政府绩效。  相似文献   

18.
政府行政伦理要求法规化、制度化已成为一种世界趋势。不仅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进行道德立法和建立专门的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方面都有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与此相比,中国却至今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公务员道德法典。因此,加强政府道德责任制度建设,成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健全问责制和引咎辞职制以及道德监督机制是政府道德责任制度化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村籍大学生是国家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受益者,他们受助后的社会责任感如何,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文章以四川省4所高等师范院校的860名在校农村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从社会责任感的五个维度: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同伴责任感、道德责任感、社会关注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值得借鉴的“政府引导、高校指导、社会倡导、家庭善导、学生主导”的“五导”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已成为促进乡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深化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乡镇政府行政管理创新步伐。通过借鉴国外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实践经验,树立“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细化乡镇政府行政管理职责,构建服务型政府,从而实现我国乡镇健康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