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有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求有端正的思想品德、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壮的体魄,特别还需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等.对青少年的这些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依靠全面的素质教育才能够做到.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能,也就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初露端倪 ,催生了创新教育理念的产生。现代教育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如何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文章试从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学方法的更新以及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马瑛 《青海教育》2008,(9):86-86
21世纪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的核心。为此,必须抓住青少年时期这一形成创新基本品质的最佳时机予以培养。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形式,需要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大胆探索,以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创新精神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有创新的想法,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不墨守成规,而是善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新的问题,凡事问一个为什么。创新能力,就是具有创新的基本本领,这是创新精  相似文献   

5.
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又是青少年自我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好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诱导质疑;挖掘创新潜能,鼓励猜想,培养创新思维;合作探究,激发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虽然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现行的教育体制束缚了学校通过课堂提升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手脚.在此背景下,如果能够解决好课外创新活动中的信心.内容.技法、思维、措施等五个问题,能够解决好课外创新活动的展示形式,课外创新活动将会在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基础教育中,实施“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创新能力的生长,而良好的素质教育是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保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积极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研究和倡导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创新教育这个新生事物对教师产生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产生了新旧教育观念的冲突。在创新教育过程中,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姚龙琴 《教育艺术》2009,(12):27-28
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创新教育观念.要逐步消除"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基础教育要重视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与生俱有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借鉴欧美发达国家成功的教育经验,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学习,为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学习的目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三个方面讨论了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推行教育改革的今天,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才能的人才,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竞争的需要。而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才能培养的关键在于创造性的思维。在历史教学中打破旧有的惯性思维的束缚,通过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创造力是正常人普遍具有的潜在的心理能力,创造力内隐理论对创造力的非正式评价及培养都起着重要的潜在作用。创造意识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在创造力内隐理论基础之上,可以说内隐理论是创造意识产生的最初形态。正因为创造力内隐理论的存在,随着逐步的显现、认识,不断的深化、发现,会逐渐明朗,最后成为创造意识。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意识将直接影响中小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水平的提高。所以培养每位未来教师形成正确的创造意识,是当前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重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人格特征。另外,作为教育过程主导者的教师,自身更应该具有创造性,也要善于借助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才的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力在成才中的作用表现为:创造力是成才的必要条件,创造力决定人才的质量。创造力人皆有之,培养人才创造力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创造力的普遍性与层次性;培养过程注重人才素质智力因素——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激发创造热情,完善创造性人格;不断付诸行动,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生物教学应通过创设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创新欲望、培养创新个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结合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培养要求和创造力研究成果,阐明构建研究生创新培养机制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创新培养机制的基本方法,即建立研究生创新培养机制的目标系统--智力生态系统。研究了智力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组成、教育模式、激励机制;提出了基于智力生态系统的研究生创新培养机制的实现方法,包括创新教学内容、建立导师组互动团队、建立知识创新平台、创建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机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建立国际互访和联合培养制度等。在智力生态系统的运行中贯穿着对研究生进行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探究,以期实现现代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大学和大学生两个视角对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当前大学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不成体系,专业划分过细以及自主性欠缺等问题,指出了粗化专业设置、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制度规范、健全评价体系等改进方法与建议,描绘了真正的创新体系应该具有的特点,并展望了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必将进入"创新强国"行列.  相似文献   

18.
在人的潜在能力中,创造力是最具价值的能力。儿童阶段是开发创造潜力的黄金阶段。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正常的儿童都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针对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个性与创造力关系探析,归结出创造性人才的八大个性特征并提出培养儿童良好个性,开发儿童阶段潜能的可能性与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不仅要培养高理论研究和设计的人,更要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动手能力又很强的人才。现在的高校毕业生只是掌握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这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主要还是要具有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我们的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把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到日程上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素质和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20.
电脑技术带给设计的变革毋庸置疑,但同时应看到,电脑的应用也存在诸多的负面效应。电脑不是"一切",它是人脑的延伸和扩展,它无法替代人们的大脑,无法替代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在具体的工作中,设计人员需要技术,运用技术,但在需要深刻理解技术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徒手训练,培养设计思维和启发创意灵感,提高其创造性思维。未来的设计师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汇的表达,自如地运用电脑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人和电脑之间的交互才能真正达到"人机结合"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