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读者批评理论强调读者及读者视野,认为文学作品通过不断召唤读者的期待同时又重构读者的期待最终实现其文学价值.本文基于此理论,从读者期待视野、期待重构和召唤结构三方面对<奥赛罗>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市场的读者群体日益分化、细化,形成了传统读者群体和新兴读者群体的差别。与之相适应,图书选题策划工作乃至整个图书、报纸、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都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即必须处理好传统读者群体与新兴读者群体之间的关系,在进一步满足传统读者群体需求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新兴读者群体的需求。具体来说,要高度重视并及时地满足由新兴社会阶层、新兴社会群体转化而来的新兴读者群体的需求;要满足农民读者的需求;要精心呵护女性读者的需求;要对老年读者的需求给予应有的关照;要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面向中年读者的图书品种;要密切关注网上读者需求的动向。在坚持出版导向的前提下,选题策划者要树立“市场就是财富,读者就是效益”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提高科技期刊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市场经济和竞争条件下科技期刊的读者服务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采取以下措施来开展读者服务:从转变观念入手,牢固树立读者意识;从建立制度入手,加强读者服务工作;从划分读者群入手,开展针对性服务;从提高技能入手,增进服务质量和效率;从服务方式和方法入手,创新性地进行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4.
读者服务是贯穿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图书馆的工作应以读者为中心开展工作,各高校图书馆在读者服务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图书馆管理的基本原理,结合实践,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进行思考.提高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根据图书馆区分原则,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其次,提高馆员素质,提高读者服务能力;再次,加强对读者的教育,提高读者的文献利用能力;最后,实现读者和馆员的良好沟通,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读者是编辑出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读者意识是编辑出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鲁迅编辑出版思想的核心理念。在编辑出版实践中,鲁迅处处以于读者有益的价值取向,关注读者阅读需要和审美习惯,与读者进行平等交流,争取读者又不忽视社会效益,尊重读者,引导读者,提高读者。他这种决不敷衍作者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担当,为当下编辑出版人员树立了崇高的职业典范。同时,鲁迅的读者意识启示我们,当前的编辑出版应适应媒体融合趋势,满足读者多元阅读需要;谨记文化产品特殊性,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创新美化出版物,满足现代读者的审美习惯;建立编读共同体,让读者参与互动与建设。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图书馆期刊导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是图书馆活动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读者的存在和需求 ,体现了图书馆存在的社会价值 ,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反映了读者服务的水平和发展动向。本文从六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期刊导读问题 :1.教师读者的阅读需要与辅导 ;2 .期刊源的可接近性 ;3.期刊导读的主动性 ;4 .期刊文献的可得性 ;5 .电子化期刊的高效性 ;6 .学生读者的阅读需要与辅导。  相似文献   

7.
报纸离不开读者。读者是立报之本,是报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办好报纸,就必须尊重读者、研究读者、服务读者,这样方能赢得读者,而只有赢得读者,才能赢得未来。作为报纸家族的一分子,校报也不例外。基于此,文章从校报为什么要强化读者意识;校报如何强化读者意识;校报强化读者意识如何处理好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求从另一视角审视校报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的“读者中心观”是指导他个人进行编辑实践的原则。“大公无私”的高尚职业道德是其“读者中心观”的思想基石。他主张:要为读者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把读者利益放在首位;认真做好读者工作,热心为读者服务;善于倾听吸收读者意见。“读者中心观”是邹韬奋编辑出版思想的特色与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9.
第十一章 说 服说服是在不施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 ,仅用态度和语言影响他人的一种行为。说服与说明不同 ,其根本点在于目的的不同。说服的目的是要读者心悦诚服 ,而说明的目的则只是为了让读者明白、清楚。说服 ,要使读者接受 ,就要 :首先要了解读者的观点 ;要以读者的观点看问题 ,并找到问题的焦点。其次才是改变读者的观点 :一是适合读者的需要 ;二是提供使读者接受其观点的论据 ;三是容易被读者所理解。因此要改变读者的情感、改变读者的观点 (以深刻改变浮浅、以全面改变片面、否定谬误、立足诱导 ) ;重申理解读者的观点 ;注意在分歧中…  相似文献   

10.
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服务机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应该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观念,充分发挥馆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馆员的潜能,以便为不同层次的读者的不同借阅需求服务。文章从图书馆管理理念、图书馆员的读者服务意识和人文素养、读者服务方式等方面探讨了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认为要做到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应该不断转变观念,树立良好的读者服务理念,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和服务制度;增强馆员的读者服务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读者服务质量;鼓励并督促馆员加强业务学习,逐步提高馆员的人文素养;开展富有个性化的读者服务,尽力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借阅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是尊重人的权利和能力的和谐健康的图书馆文化的体现。本文阐述了读者管理的必要性;论述了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途径与形式;提出了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差异性分析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对读者需求的服务质量效果主要体现于读者所得到的满意程度。读者服务工作在新时期具有新特点。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期望与图书馆对读者服务质量期望的理解上具有差异;图书馆确定的服务质量标准与服务部门对读者期望的服务质量标准的理解上也存在差异。图书馆确定的服务质量标准与图书馆实际提供的服务质量不尽相同。另外,图书馆服务提供的服务质量和与读者沟通活动中承诺的服务质量不一样;读者期望的服务质量与读者感觉中的服务质量也存在差异。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改善应转变观念,树立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建立读者服务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工作读者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的读者满意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即加强资源建设,提高读者对期刊需求的满足度;改进服务手段,提高读者服务的便利度;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对读者服务过程中的关怀度。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工作读者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的读者满意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即加强资源建设,提高读者对期刊需求的满足度;改进服务手段,提高读者服务的便利度;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对读者服务过程中的关怀度.  相似文献   

15.
隐含读者与隐含作者和谐一致,一个代替作者说话,一个从读者出发,作者赋予了读者全部的阅读涵义;隐含读者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自我"和理想的读者形象,它完全接受隐含作者的意识形态,而现实读者最成功的阅读就是能成为文本中的隐含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一个成功的文学作品应该不断召唤读者的期待同时又重构读者的期待,这是读者批评的原则;《云水谣》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获得观众(读者)的一致好评,深谙读者批评理论之主旨。  相似文献   

17.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对该校基于校园一卡通的读者自助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一卡通的自助设备逐渐受读者欢迎;本科生是主要用户,占94.5%;使用频率逐月递增;读者的使用习惯正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8.
英语公益广告语篇中人称与语气的人际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为框架,从语气与人称两方面对公益广告语篇进行了人际意义分析。研究发现,公益广告旨在提供重大社会问题的信息给读者和劝说读者采取积极行动。提供信息这一言语角色主要由陈述句实现,其中省略性陈述句的使用表明广告主试图与读者建立一种亲密、轻松、随意的交流氛围以拉近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劝说读者采取积极行动这一言语角色主要由祈使句实现,祈使句的频繁使用表明广告主比读者享有更高的权势地位;包容性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使广告主在与读者建立亲密与一致性同时,施加义务与表达意愿;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有助于广告主与读者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是文学的核心,文学应为读者服务,适应读者的期待视野。网络穿越小说的点击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首先是作者在创作时与读者交流互动,适应读者的审美期待;其次是作品内容充分考虑了读者的期待心理,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20.
《滁州学院学报》2017,(6):129-132
在网络环境下,读者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很多高校面临着读者流失的问题。滁州学院图书馆采用汇文借阅系统,运用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对读者借阅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读者借阅比较被动,无教师督促大部分学生无法进行自主学习。结合读者的反馈意见,在此提出了三点应对措施:加强馆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读者培训工作;图书馆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