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所有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对其作合理、适度限制是所有权保护的内在要求。所有权限制是所有权从绝对性走向相对性、从个体性走向社会性的必然要求。从所有权限制的目的、限制的来源、限制的类型、限制的本质、限制的意义等方面认识所有权限制的法律特征,有助于更深入、准确地理解所有权限制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
"所有权社会化"思潮的理论预设是私人所有权的完善保障,社会基础是私人利益对社会利益的妨害。这一思潮忽略了所有权自始即受到客观条件和法律的种种限制的事实,只是对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而被暂时忽视的社会公共利益的重新关注。鉴于我国缺少的不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视,而是对个人利益的尊重,我国当前不宜提倡"所有权社会化",应该在兼顾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适当强化私人所有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公有所有权:一个分析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所有权,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群基于共同利益而对特定财产所享有的所有权,具体包括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公有所有权具有公益性、利益主体抽象性、权利行使间接性以及权利保护方面的易侵性等特征。我国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性质上属于公有所有权。公有所有权理论是一个分析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崭新视角,它可以正确解释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历史和现状并为其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关于完善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制度显示出不少弊端,特别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虚置,以及与国家土地所有权客体界线的不清,导致大量的弃耕抛荒、农民利益受损。应当通过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划清集体土地与国家土地所有权客体范围,确立农民社员权,赋予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适当限制下的土地处分权等方式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  相似文献   

5.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成员权,是成员权人基于建筑物的物理构造、使用功能和权利归属的不可分性形成的共同关系而彼此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只有加强对成员权的法律保护,才能进一步维护区分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体现广大业主的意愿。文章在分析成员权的概念、内容,行使原则与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员权在行使过程中所遇到的侵权问题及应采取何种方式救济,以期实现对区分所有权人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6.
善意取得制度对从事交易的善意第三人来说是权利保护,对原财产所有人或经营人的物上追及权来说则是限制。我国民事立法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规范不够系统、严密,只有动产所有权善意取得的零散规定,并未涉及动产质权的善意取得,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着重从要件构成方面详细阐述了动产所有权的善意取得和动产质权的善意取得。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确立了保留所有权买卖制度,对保护出卖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立法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本文对这一制度的意义、法律效力、适用范围、风险责任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刘珊 《考试周刊》2011,(6):236-237
我国《物权法》确立了对不同主体物权予以平等保护的原则,该原则的确立不仅具有重要的私法意义.而且对于法治政府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物权平等原则通过平等保护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个人私有财产权利.划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限,有效地限制公权力,促进政府的依法行政.以此促进法治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调整房地产领域的法律法规规定,城镇国有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地上物的所有权属于用地者,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地上物的所有权由国家无偿取得。法律制度的此种设计模式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弊端,理论上也存在难以阐明的障碍,实有修改之必要。为平衡保护土地所有权人与土地使用权人的权益,应借鉴大陆法系的地上权制度,规定土地所有权人欲取得地上的所有权,须以市价补偿为原则。  相似文献   

10.
所有权保留是一种买卖和担保紧密结合的交易形式。关于所有权保留的法律构成有不同的学说。"所有权加占有说"不足以保护保留买主的权益,"所有权加期待权说"不能和现行民法理论相契合,所有权保留的法律构成,应是与抵押、质押、留置等并列的一种担保物权。  相似文献   

11.
私有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立法对私有经济的歧视却远未消除 ,独资企业的责任形式便是其中表现之一。本文试对西方独资企业责任形式的发展作出简要回顾 ,并对中国独资企业责任形式的立法现状和存在问题展开分析 ,最后提出完善中国独资企业责任制度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2.
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并无实质区别。应该建立个体工商户向个人独资企业的"转板制度",明确各自制度优势,实现商个人体系的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个人独资企业投资是企业的所有,在个人独资企业中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投资资格的确认、投资投资的财产的性质与范围、投资民事责任等法律问题的探讨对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的实现和完善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外商投资独资化趋势日益明显,这既有外商获取垄断利润的内因,也有中国入世、扩大开放度的外因。外企独资化利弊互现,内资企业只要正确应对,完全可以生存、发展并壮大。  相似文献   

15.
法益是指由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利益和价值。盗窃罪的法益是指为刑法保护而被盗窃行为所侵害的利益和价值。本文在分析域外“本权说”和“占有说”法益理论基础上,对我国关于传统的“所有权说”提出质疑,并从物权保护角度,提出我国盗窃罪的法益应当是对财物的他人占有本身。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导致大量农地被征收。为保证征收行为的合法化,各个国家对征收的公共利益作出了界定,由于我国法律对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导致许多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侵害农民的土地权益。文章主要针对公共利益和征地过程中的公共利益目的进行论述,以正确引导我国行政机关在征地过程中准确定位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7.
情况判决的核心在于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的平衡,但由于判决的适用条件中"公共利益"、"重大损失"的概念难以判断,在此前提下情况判决的实施有可能导致公共利益被滥用,公民权益也会遭到损害。为此必须从公共利益、重大损失的界定模式入手,首先由立法机关从立法上对这些概念加以界定,在此基础上司法机关在法律适用中进行解释以明确其具体界限,并且配合行政诉讼中的停止执行制度,以确保公民权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公司独立人格能够发挥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自我国推行公司制度以来 ,公司独立人格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 ,伴随着公司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普及 ,对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现象也不容忽视 ,它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许多弊端。  相似文献   

19.
权力腐败是权力主体滥用权力,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来满足个人、团体、阶级等利益的行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权力运行中的“三大矛盾”所引起,本质上是“公利性”与“自利性”的矛盾。为此,要根本上遏制权力腐败,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用法律规范权力、依靠人民监督权力、利用道德约束权力。  相似文献   

20.
“公共利益”是当代各国宪法和法律中常见的概念,我国宪法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二条修正案分别规定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但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并没有对“公共利益”作出解释;理论界至今也没有完整而权威的界定,甚至在国际公法学界也找不到精准的诠释,造成实践中“公共利益”的滥用。通过综述各种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可以找出其中共性的结论,为描述我国宪法条文中的“公共利益”含义,以及限制其随意使用提供借鉴和佐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