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总所周知,中美数学教育在教学目标、理念、方法上都有巨大差异.事实上,教材最能体现国家教学大纲或标准,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比较教材的差异是十分重要的.文[1]聚焦实施课程中的问题表征,对教材中的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中美数学教育在教学目标、理念、方法上都有巨大差异.事实上,教材最能体现国家教学大纲或标准,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比较教材的差异是十分重要的.文[1]聚焦实施课程中的问题表征,对教材中的所有问题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做了全面分析和细致比较,从而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种教材的差异,特别是文中建立的分析框架值得做教材比较的研究人员借鉴.以下将按研究背景、问题、方法和结果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之一是数学教材,而数学教材兼有数学的原始、学术、教育三种形态^[1].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用教科书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工具式、主体式、基础式用法^[2],下面结合实例谈谈数学教学中对教材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编写致力于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的重要方式.”教材也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其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和交流。这些要求都对数学教学指出了方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数学教科书的比较分析已成为数学国际教育比较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尽管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数学教材存在巨大差异,而且这些差异或多或少地在影响着学生的成就,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框架来分析比较教材.特别是研究方法的模糊性更是使其他研究者在进行重复分析时产生了巨大困难.Charalambos Y.Charalambous等在文[1]中试图建立一个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的明确框架,  相似文献   

6.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是成功的,但与时代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材比较偏重知识的传授,对知识的发展过程、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单一、被动: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等重视不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材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发展数学能力的主要依据,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检测学生学习提供了基本素材[1]。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极少有人去关注设计教学程序的源头——教材,很少有人去翻阅、审读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更应该具有合作交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理念.郑毓信先生更是指出,数学交流“应被看成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有鉴于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交流的有关课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文[1]、文[2]对中学生数学交流情况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学生数学交流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文[2]还从观念和操作两个层面提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数学教学首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拜读了文[1]后,感触颇深:作为课堂数学教学的主要传播媒介——数学教学语言,是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的动脉,对辅导学生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文就新型课堂语言设计作了一次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从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究活动得到了高度的关注,也已被广大师生所接受[1]。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数学探究活动成为义务教育教材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目前,各种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都有探究活动设计,各有特色。数学课堂探究的氛围也很浓,老师总是尝试着将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获得,甚至有“逢课必探究”的味道。这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积极变化,但其中不乏探究活动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11.
数学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对新旧教材习题的比较和分析,使我们充分认识新教材的习题形式、功能及价值取向,准确把握习题教学与日常教学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和领会新课改理念.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材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发展数学能力的主要依据,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检测学生学习提供了基本素材[1]。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极少有人去关注设计教学程序的源头——教材,很少有人去翻阅、审读教材[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呢?笔者认为:一是教师对教材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体会不到教材与备课的密切关系;二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掌握正确的研究教材的方法。那么,怎样才能“看”懂、“看”透、“看”教材呢?本文仅就变换角度研读教材谈点个人体会,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选取我国代表性的7个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对其不等式内容的广度、深度、例习题的难度进行定量刻画和定性分析,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研究(如IAEP,TIMSS,PISA等)表明,课程和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和成就有重大影响.该项研究显示:"学习机会"是影响学生数学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又是影响"学习机会"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小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在他们眼中.数学很枯燥,虽然现在的教材有很多插图.但是由于比起其他课目来说。动脑比较多.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兴趣。这样.学习自然跟不上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对数学能够产生兴趣.那么对教学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数学探究学习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高度关注.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精心设计数学探究活动成为义务教育教材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种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都有探究活动设计,也各有特色,但不乏问题存在.从一些文献资料来看,论述较多的是探究学习的教学实施,对教材探究活动的设计讨论甚少.研究者拟从教材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数学探究活动设计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权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 ]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它远远超过责任感。”[2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也把“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作为数学教育的首要情感目标[3 ]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本文以数学教学为例 ,谈谈对这个问题的体会和看法。一、兴趣的心理学意义心理学著作一般把兴趣定义为“认识倾向的情绪表现”[4] 。笔者认为 ,要理解兴趣的意义 ,还应指出兴趣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正…  相似文献   

17.
数学命题的教学主要是指数学中公理、定理、公式的教学^[1]。数学命题的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一般学习理论和数学命题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有效实现数学命题的教学目标而根据特定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对数学命题的教学活动进行计划、调控的系统决策方案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8.
蒋燕 《中学理科》2007,(8):13-13
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一种有价值的心理认识倾向.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就会主动积极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让孩子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旺盛成长。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谢珺  陈月兰 《数学教学》2011,(11):5-8,18
随着TIMSS、PISA等大型国际比较项目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界越来越关注教材的跨国或跨系统研究.从目前关于教材中问题解决的研究来看,研究者们关注问题类型表征的较多,而对教材中是如何呈现问题解决的则很少被研究.教材、教师、学生三者在教学中有很强的连带关系,教材影响教学,教材上问题的呈现方式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机会产生影响,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应被广大教师、教材编者及相关人员所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