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对高职院校德育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德育目标问题;二、高职院校德育队伍建设问题;三、高职院校德育资源运用问题;四、高职院校德育价值取向问题。指出高职德育既要注重高校德育的"共性",又要注重高职德育的"个性";高职德育取向,要建立在现代价值基础上,"以生为本";高职德育工作者既要做德育的实践者,又要做德育的思想者。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价值取向徘徊在传统教育的功利性阴影之中,没有充分认识德育的关键作用,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德育边缘化倾向。汲取儒家智慧,完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必然要求,是高职教育办出质量与特色的必由之路,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向.高职院校的德育应充分利用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价值取向,构建融入生活的开放式德育系统,创新走进生活的德育方式,从而建构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模式,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现实背景出发,提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即能力提升、德性养成、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全面发展德育价值工作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5.
舒醒 《职教论坛》2012,(36):54-57
在不同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相互作用影响的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针对办学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重新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德育体系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论证构建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的可行性,提出以突出职业性为原则,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内容体系和以实践为落脚点,构建红色文化德育体系的实施载体的思路,以期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陈建波 《文教资料》2012,(11):133-134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培养祖国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德育内容空、德育过程虚的现状,"德育为先"仍只停留在口头上,德育效果不甚理想。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性专门人才的目标,决定了高职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院校创新德育工作刻不容缓。高职院校应针对高职生与本科院校学生在文化基础、学习习惯、认知水平及学历层次等方面的区别,实施"主体性德育思想",创新高职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订单培养"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从价值取向的功能、表现形式以及矛盾反映的角度分析高职教育实行"订单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订单培养”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从价值取向的功能、表现形式以及矛盾反映的角度分析高职教育实行“订单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就业能力培养导向下去构建高职院校德育评价体系,对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十分重要,对提高高职德育实效性也有着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要在就业能力培养导向下去组织多元化的德育评价主体、丰富立体化的德育评价内容、拓展多样化的德育评价形式、发挥德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高职德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未来社会中知识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取向,但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仍未形成一定规模。从高职教育现状分析开展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从学校、社会和学生3个方面剖析培养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首先要正确评价学生,我们学生的水平不是越来越低而是越来越高,这决定着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越来越好,而不是每况愈下。其次我们要明确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真正定位是在"理性良知",既要有大学层次的理性水平的教学,又要能真正开启每个人本有的良知;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政治课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包含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这是必须面对也必须真正有水平把握的;而"理性良知"和"意识形态"之间是什么关系更是这门课的老师必须好好把握的,只有这样才能把这门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课真正上好、上活。教学方法是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我们在正确理解教学核心内容基础上的方法论探讨与研究,才是有的放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整合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政策在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鞭策优秀学子努力挖掘潜质方面创造了骄人的成绩,但却鲜有笔墨记录其教育功能的发挥。德育的方式分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两种,而隐性教育的暗示性、潜在性恰好满足助学政策德育功能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发挥国家助学政策隐性教育功能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宁本涛  樊小伟 《中学教育》2020,17(2):107-112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是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变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国五育融合研究论坛”就“五育融合”的基本内涵、政策导向、理论探索及实践路径等重要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5.
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任务,除了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外,也应包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课程理念下,每一位担任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老师都应当高度重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它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德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对大学生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应注重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道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教育体制和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一要树立“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二要不断充实德育内容,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三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努力拓宽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小学品德课堂中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品德课堂必须创设生活中的情境,供学生来体验和感悟。当前品德课的情境创设存在苍白无力、内容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追求形式的热闹等问题。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在课堂教学上创设形式上求趣、内容上求真、方法上求活的教学情境,激发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情感、思想、经验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使品德课教学收到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德育与文化的内在关系要求我们应该从文化的视野中去探寻德育理念的变革。世界德育理念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是一致的。德育理念的变革既要看到全球化背景下德育的普适性要求,又要看到国家、民族、文化在德育理念中的特殊意义。德育理念的变革需要我们在厘清德育内涵、确立目标和分层教育方面倍加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不能过高估计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高校德育理论发展的哲学意义,因为哈贝马斯的哲学理论同样面临难以克服的困境。要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把交往行为理论中的有益观点重置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基础之上,建构多元文化情景下的高校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