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异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异化问题的提出教育是什么?这是一个人们想弄清楚但又没弄清楚的难题。不同的人对教育有不同的看法 ,正是由于教育的复杂性 ,人们看待它时如盲人摸象 ,必然会产生偏差 ,以致在实践中出现了与教育本意相反的情况。虽然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至今还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 ,但通过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人们知道了教育应该做什么 ,至少知道了什么不是教育 ,即教育应该扬弃那些貌似教育的东西。人们对现行的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同的看法是 :现行教育异化了!人为什么要受教育?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 ,康德等一批哲人早已论述过…  相似文献   

2.
从技术的异化谈教育技术的异化和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技术异化的视角出发,提出教育技术异化的内涵及表现,分析了教育技术异化的成因,指出教育技术异化存在的必然性和可控性,进而从教育者层面探讨了教育技术异化的消解对策:正确认识教育技术的作用与价值、客观看待教育技术异化现象、科学规划和正确引导、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的异化与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发生了异化。教育异化主要表现为:教育科层化、教育官僚化、教育数量化、教育共性化。教育之所以出现异化,是因为科学技术发生了异化,成为统治人的外在力量。教育异化的本质可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来加以解读。要扬弃教育异化,使之回归到正常轨道上来,就必须:消除物对人的统治,确立合理的主客体关系;重视对人生命的终极关怀;正确地认识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试论教育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商品化的时代。生活价值的追求与技术知识对教育的统治,使受教育者在获得教育权力的同时,却丧失了生命的自由。教育异化包括两方面:一是人对教育的异化,二是教育对人的异化。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教育异化的宏观和微观表现,分析其根本原因,使教育异化变为教育解放的艺术就在于寻求个体内在生命的成长与外在生活的发展之间的平衡,只有当教育真正确认人的自由本性和智慧生活的人生意义,教育最终消除异化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从技术哲学视角出发,说明技术异化的概念;分析教育中技术异化的现象及其产生根源;从技术的任务角度出发,探究教育中技术异化消解的途径: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彰显技术的人文价值,使技术与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信息技术异化的根源分析及其消解的可能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教育领域现代信息技术异化现象的阐释和根源分析,给出技术与人的竞争关系是异化的直接根源,而导致异化产生的因素则可分为主体性原因和客体性原因两个方面。这两种因素在实践过程中都不可能完全消解,因此异化现象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弱化。经过论证分析给出了弱化的途径:树立合目的的教育观、技术价值观,在技术活动中凸显技术的人文关怀,使技术与人的关系重新回归和谐,使祛魅的现代信息技术走向返魅的后现代技术。  相似文献   

7.
杨晓 《中国德育》2006,1(6):17-19,28
20世纪90年代,当人们深刻地意识到信息化社会造成的人的自我异化正在超过人的社会异化所造成的危险时,少数教育专家开始对“学会关心”教育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学会关心”的教育范式应运而生。创建“学会关心”的教育范式关注的是人的自我异化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物化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注的重点。卢卡奇认为人发生了物化,即人的原子化、机械化、主体客体化和数字化。物化在当代社会中表现为技术异化,技术本是用来提高人们生活和实现人们全面发展的工具,但技术却成了压制人的工具,在技术下人开始失去自我创造力。技术异化对生产、消费、交往、生态等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正确认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有助于分析物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实践特性决定了信息技术必然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技术,回顾人类教育发展史,不仅证实了这个论断,也把教育受技术影响的发展轨迹展现出来。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技术发展显然能够增强人的本质力量,因而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了教育主体本质力量的增强,进而影响了教育实践并使其得以发展。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必然彰显于教育领域。当前,技术异化在教育领域中已经相当严重,作为解决技术异化问题的后现代技术必将成为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向,但后现代技术之于教育的价值绝不仅仅限于技术异化问题,其对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向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观点摘编     
◆从“应试”到“无奈”的教育异化人民网论坛发帖:黑格尔说: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性是善的这句话时,他们就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们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得的多的思想。在异化的应试教育下,使原本作为保护羊群的牧羊人——教师成为了对羊群肆虐的巫师,原本驯服的、软弱的羔羊在肆虐下因不堪负重,悲天自悯,而走上了自弃、自残、以至于反抗的道路,由羔羊蜕变为了“狼崽”。对异化教育的拒绝、放弃,对教育的反抗,转而对牧羊人的反抗。在羊群的不配合、反抗面前,作为牧养人的教师对之的失控、失调,也…  相似文献   

11.
智力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学校教育发展史的早期,人们就开始意识到智力与人的自由的关系.本文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视角审视目前的智力观,剖析了目前教育中的学生智力异化的现象:"智力=分数"的理念、应试教育方式为主、"优异成绩"与脆弱的内心等.由此,重新摆正学生智力发展的方向,转变单一的智力观,从应试教育走向关怀教育,对现存智力发展的异化现象学进行理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异化论中指出,物质世界中的人必须通过教育途径才能克服异化、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强调了人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理论的相关论述,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当重新认识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过合理选择通识教育的授课内容、积极推进通识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从相关制度上对通识教育予以保障来实现当代高等教育现实环境下通识教育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造成了网络环境下人的异化:个体理性缺失、主体能力和地位弱化、个体交往受阻以及传统伦理道德体系面临重构。网络造成人的异化严重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健康,亦会引发现实社会的冲突和矛盾。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环境对人造成异化的几种具体表现,来探究异化的原因所在,进而寻求人从网络异化中回归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学运用中存在异化现象。具体表现为:有目的无手段,手段与目的不符,以及手段变成目的。造成异化现象的原因,有观念的,也有技术的。因此,提高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增强其运用教育技术的实践能力,是消除异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育正义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处理教育生活或问题的某种合理性、正当性、公正性。弘扬教育正义要关注社会背景中出现的教育异化问题。教育异化是指教育事物中的性质或正义因素出现了某种范围与程度的转变或蜕化。现实中的教育异化可以主要归结为办学思想的异化、教育目的的异化、教育管理境界的异化、教育家园品质的异化、教育学术品格的异化及师生关系的异化等。消除教育异化与弘扬教育正义的主要策略:结合从严治党活动切实端正教育行业中的党风政风;把微妙无形的教育规律像有形的庄严建筑那样凸显在我们心中并加以遵循;突出教师主体地位和民主监督作用,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灵魂与主人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产生了教育过程中技术居间(mediation)作用异化的问题,其直接原因是技术意向的搭配含混,深层原因是经验脱离的意向偏置,外部原因是资本市场对教育技术意向性的渗透.基于此,在教育中技术意向性应遵循教育的意向性,明确教育中技术需突显的过程性指向.在教育实践中应明晰不同技术的结构指向与居间作用,根据技术在人与世界互动中的居间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具身的技术、诠释学的技术、它异关系的技术以及背景关系的技术.在教育中应根据技术的意向特征,通过有效组合不同居间关系的技术,打破单一技术局限、遵循教育意向,更优地助力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教育异化问题是现代教育反思的奠基性问题。教育的异化可以理解为社会铸就方面的异化与人的精神的自我异化两个方面。社会铸就方面的异化表现为官僚化、技术化和群体化。教育世界异化的精神实质在于人的精神的自我异化即人的生命与人的生命价值的异化。教育异化的精神根源乃机械论教育哲学。超越教育世界的异化必须超越机械论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教育主体在与数字化技术的碰撞下面临主体性缺失的风险。文章从主体性概念的哲学探究出发,解析出师生主体性缺失与技术异化问题的内隐与外显现象。师生主体性缺失自然地发生于教学活动中,内隐且难以觉察;技术异化现象具有外显性,代替主体性缺失暴露在观察者的视野之内。基于视角主义理论,从“人”“教育”和“技术”的三重视角和两两关系审视技术异化现象,构建“三位一体”异化关系分析结构。究其异化原因,追溯至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形而上学根基,通过链式逻辑分别演化出“有机体—环境”和“主客体依存对立”的存在模式,进而衍生出技术意向性和技术不当使用的归因实体。对主体性缺失的现象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主动遵循数字技术的意向性逻辑、借由发展实践修复师生主体性的缺失、超越原有建构模式以回归师生主体性本身的复归策略,以期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筑牢师生主体性根基。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本质是"影响"人,但是当前教育中存在着教育目标异化、教育过程异化和教育管理异化等现象,造成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产生偏差,导致教育出现竞争化、功利化和技术化倾向。要改正这种倾向,就必须回到教育是"影响"人这一本质属性,通过各种措施优化其"影响"效果,而不是让教育背负上过多的职能,成为"异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西方翻译研究对归化和异化的讨论产生"翻译的文化转向"的概念,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在社会历史文化的语境下研究归化和异化.就此展开讨论并指出: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的,在翻译过程中,应恰当地将2种方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