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美学特有的重要审美范畴。意境论在中国古代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对意境论进行传统研究的章很多,本拟从化学的角度简要疏理一下意境论生成的总体缘由。追根溯源,中国古人对意境的经久不衰的审美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化“天人合一”的浑融性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中国古代论和美学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意境论的内涵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变化、扩充着,并且遥渐渗透进了中华民族的化精神.由论范畴衍变成化范畴。意境论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意境论的内涵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变化、扩充着,并且逐渐渗透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由文论范畴衍变成文化范畴。意境论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在吸收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于哲学、社会、人类、宇宙的深入思考,对"意境"这一古典美学范畴进行了独特的界定和解释,赋予意境以更加深广的内涵。宗白华的意境论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层次的创构性、视角的开放性和思辨的深刻性等重要特点,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典文论的“意境”美学发展史上,皎然是一位重要的诗人。他在诗歌的创作方法理论上重视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并提出了“诗情缘境发”的意境观、“取境”的诗歌意境创造方法和“采奇于象外”的意境审美特征,大大发展了唐朝的意境论。皎然以其独特的“意境”论,为唐人研究诗歌意境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后人新的“意境”观点的进一步提出。他的“意境”论成为“意境”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界"及"意境"出现的频次进行对比,发现"境界"出现的次数远高于"意境","意境"一词主要出现于《人间词乙稿序》中,所以《人间词话》的核心思想是"境界"说。在此基础上对"境界"及"意境"的美学内涵进行辨微,认为"境界"说包括美学特征论和人生修养论,其美学内涵大于"意境"说。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兴”的内涵非常广泛、丰富,它已涵盖了艺术构思和审美鉴赏两大领域。本文试从文学创作论角度来探究“兴”与意境生成的关系。认为“感兴”状态下情景的交感、浑融,必然影响意境美的生成,而“兴”作为修辞手段所具有的“曲包”技巧并由此而产生的“余味”和“味外之重旨”,也足以显现意境的美感特征。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论创作,诗歌表达的递进层序有三:一是意境,二是构思,三是主题。先形成好的意境,再通过好的构思,才能表达好的主题。意境是主题生成的环境。论欣赏,诗歌审美的高下之比有三:一是主题,二是构思,三是意境。从主题审美的视角看构思,才知构思妙从何来;从构思审美的视角去看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孔子美学思想的基本点,是孔子为文学艺术确立的审美标准.孔子的和谐美学思想深深地嵌入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艺术美学.中国艺术以"意境"、"传神"等为审美的最高境界,实质上就是追求审美的和谐境界,与孔子的和谐美学思想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美学非常看重人生,认为人与自然万物是同体同构的,视人与天地自然如一大生命。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庄美学思想认为作为宇宙自然生命本源的"道",既是生命的基础、生命活力的源泉,也是美所生成的根本所在。由此出发,老庄美学推崇"与道合一"的审美境域论。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我国诗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意境的精神内涵即心与物的统一以及如何统一的问题.禅宗对心与物关系的审美传达对诗歌意境认识的生成影响至大,并最终促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至高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意境理论以老庄哲学为理论根基,又是逍遥思想在美学意义上的延伸。从意境论的内涵和进入意境的独特方式——"游心"等方面阐释了"游心于意境"的审美范式及其对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的影响。游心与意境,借助境中的物象表达对"道"、对个体生命的认知,并以此实现主体任性逍遥的精神自由。意境理论既成就了唐人的创作,更荫庇了一代代不必费心避开尘世,又可以保持一定审美自由的文人学士。从某种程度上说,"意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华夏民族在遵从儒家伦理的现世状态下,释放心智,实现精神自由的"家"。  相似文献   

13.
范畴的泛化是意境在当下审美活动中重新确立审美价值的重要路径。其实,意境范畴的发展史就是它的"泛化"史,这是一个将审美经验不断拓展到新的审美活动中的过程。古典语境下,意境范畴的发展是由古典诗学泛化至古典美学的过程。现代语境下,意境范畴则从民族美学泛化为美学原理的范畴。由此,意境范畴在现代审美活动的有效性才能够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4.
鲁迅审美价值发生论,是对鲁迅的审美之于价值关联的认识、态度、观念以及践行的审美事态如何生成的研究.鲁迅审美价值发生及其生成是在内、外机缘共生的场力下完成的,我们认为传统审美文化积淀、科学美学的吸收、唯美个性的张扬、深度美学的夙求构筑了鲁迅审美价值发生的深度轨迹,探究鲁迅审美价值发生论,对澄明鲁迅的美学范式及其价值多有裨助.  相似文献   

15.
"空白"作为诗词意境的重要特点,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表现极为丰富,它拓宽了诗词的审美空间,延伸了诗词的表现力,彰显了诗词的独特魅力."空白"带给古典诗词独特的美学特质:空灵、简洁、无言之美,营造出云山烟水与冥无的美学境界.深入把握"空白"论的美学特质,不仅是我们更好地鉴赏中回古典诗词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我们深入体验中国传统美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韵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审美创造,从卦象生成的来源和过程两个力面,读解《周易》卦象生成论的美学意义。阐明卦象生成论在确立审美创造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模式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音乐美学中研究和探讨意境美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含义,是探讨中国音乐艺术本土化、民族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这里着力论述了艺术意境与音乐美学意境的异同、音乐审美中意境美的特征,提出意境美是音乐审美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8.
意境论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独创的一个美学理论,文学意境以它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成为抒情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作为抒情文学的主要形式,中国古典诗歌中有很多富有意境的作品。本文以童庆炳主编的《文艺理论教程》的文学意境理论为依据,以稼轩词为例来分析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林纾论古文的审美艺术,推"意境"为"文之母也"、"神味"为"行文之止境",其下以"敛气蓄势"论"气势",以"天下之最足动人者"论"声调",以"最灵动、亦最绵远"论"筋脉",着意于对古文形式因素的考究,这也是林纾意境理论的组成部分,无论对古文的审美欣赏还是艺术创作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意境理论的现代整合与内审美的视域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和意境论源自古人,但其解释权却在今人手中;今人对意境和意境论的解释又必须符合古人的原意。由于在这一悖论的背后潜伏着古代意境论无通约性的尴尬,因此,意境论的现代整合就不仅可能,而且必须。从内审美的观点看境界、妙悟、意象和意境,将另有一番境界。在意境研究之内,会发现境界的本质和特点;在意境研究之外,会发现意境生成和流变的中轴或道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