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牛津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津大学是一所古老而现代的大学.在长达8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牛津始终坚守着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致力于造就有教养的绅士,培养精英人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以及国际化教育.牛津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英国课程型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学术发展和职业取向并重的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高效率、低成本培养高层次人才。分析了英国课程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类型、学科分布、发展规模,重点探讨英国社会科学课程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选取牛津大学课程型硕士学位项目深入剖析其研究生培养实施的过程及特征。结合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对设置较短学制的专业硕士学位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连续大幅度扩招.而美国是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研究生教育体系最完整、最规范且具有多样化和灵活性的代表性国家.因此,通过对中美研究生培养过程差异的比较研究,无疑对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研究生教育在世界研究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从19世纪开始至今,历经了沿袭、改造、独创三个阶段,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培养制度。培养目标上的知识与能力优先、培养过程的规范与灵活、质量评估中的社会中介主导给我国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牛津大学的发展历程中,自由教育的传统对其影响深远。自中世纪起,牛津大学便秉承独立自主的精神,以培养社会精英人才为目标,以学院制和导师制为模式,以"七艺"、古典学科、人文学科为核心开设课程,培养了大批德性与理性兼具的精英人才。与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相对,牛津大学始终注重传授普遍知识,守护、传承和发展自由学术传统,并由此捍卫了其世界一流大学地位。这种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借鉴经验中发展——浅谈中美研究生教育之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连续大幅度扩招.而美国是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研究生教育体系最完整、最规范且具有多样化和灵活性的代表性国家.因此,通过对中美研究生培养过程差异的比较研究,无疑对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英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1.早期高级学位教育时期大约在13世纪,英国从欧洲大陆引进了学位制度,包括学士、硕士、博士三级。硕士和博士属于高级学位。但由于中世纪大学只从事教学活动,不具有研究性,并且此时的硕士、博士还谈不上专业化,所以还不是研究生教育,只能算是研究生教育的原生形态。先是吸纳巴黎大学学者而形成的牛津大学,后是牛津大学部分教师迁移形成  相似文献   

8.
日本怎样发展研究生教育_兼谈我国发展研究生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每千人口拥有研究生数远比不上美、英、法,但它的经济发展超过了英、法等国而居世界第二位,且在高科技方面显示出良好趋势.其原因之一是日本从国情出发,以培养高校教师队伍、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科技研究人员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去培养人才.本又重点论述日本如何从国情出发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对我国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英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专业机构和新闻机构等社会组织。牛津大学研究生教育处于英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之下同时又保持本身的自治传统。英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很好地促进了牛津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的内部质量保障建设。这些成功的经验对我们的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学位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高级阶段,对各国的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研究生学位教育由于起步晚,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而美国的研究生学位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中最为完善的。美国培养的研究生数量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居世界首位,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为代表的一批著名高等学府,其培养的研究生质量也居世界一流水平。因此,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为许多国家所仿效。本文拟就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二元体制下的牛津大学本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本科教育教学是牛津大学的办学特色.在大学和学院二元管理体制下,牛津大学建立了多层次的本科教学管理机构,致力于构建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保持和发展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卓越地位.  相似文献   

12.
起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导师制,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始终坚守着古典的大学理念,即大学以学生的理性培养、性格养成为宗旨,要培养集智慧、理性于一身的全面发展的人。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教园区(大学城)如同雨后春笋在各省市纷纷出现,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模式,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作为新兴事物的高教园区由于远离城市社会核心区,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存在不利的一面。加之高校扩招、学分制推行等因素,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严峻挑战。部分高校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方面已经作了一些探索,但是由于传统观念、角色定位、导师资源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对此,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合理定位导师角色和职责,整合导师资源,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设科学的考核奖惩机制,加强科学管理,从而在高教园区高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以法国巴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为代表的西方大学体系,历来就是以培养出色的精英人才而誉满全球,这些世界名校之所以能够引领世界大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沿,是和它的精英教育模式紧密相连的。随着精英教育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精英教育的功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传统的精英教育为国家培养官僚学术人才的功能相比,在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的功能更多地关注了经济因素和社会的良性发展,西方的发展模式也证明了精英教育是西方大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要成为一流大学,必须具有独特的办学特色和理念,耶鲁大学便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之一.在其长达3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耶鲁大学的办学者们一直坚持自己的自由教育理念:传承和发展知识,保护自由探究和言论自由,培养领导者和有思想的公民,开发人类的潜能,为周围的世界提供实现人类进步的机会.自由教育的办学理念成就了耶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牛津大学办学理念探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牛津大学在80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固守着探索普遍学问的办学宗旨和追求卓越的奋斗目标.牛津大学坚持大学的多职能性,把教学(人才培养)看作大学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绅士为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学院制、导师制、别具特色的专业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牛津大学与牛津城间的历史冲突分析入手,解析这一系列冲突事件对彼此所发生的影响,以及冲突在大学史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试图通过这样的一个经典案例的分析,为我们探索传统大学与它所在社区间互动的性质提供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大学之一,牛津大学在其八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牛津大学发展定位明确,办学目标一贯,始终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领袖型精英人才作为追求的目标;为培养一流人才,设计了"学院制",与大学分工协作,达成学术发展与人格养成的统一;而在学院里,又通过"导师制"熏陶学生,把课堂教学与个别辅导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近四十多年来,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广泛的社会变革中保持世界一 流,牛津深入反思了大学的宗旨和原则——“学术卓越”和“民主自治”,并 对治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2004-2006年的牛津治理改革大讨论是 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在学术与行政权力之间的一场激烈冲突。牛津的改革努力激 励着世界的其他大学反思自身的办学之道,反思大学的本质和未来。本文系统 分析了这场改革的背景、过程、特点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e so-called 'dialogue' between Government and higher education is bedeviled with mutual incomprehension of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other, and in the case of many in higher education a failure to appreciate how and why the political climate has altered since the euphoria and expansion of the 1960s. Both sides are victims of changes in attitudes and expectations which many have not filly grasped, and there has been a persistent failure to pose, and attempt to answer, the vital question as to what higher education is really for. The author, a former Fellow of All Souls, Oxford, and Professorial Fellow of Sussex University, MP for Cambridge since 1976 and, between 1979 and December 1985, Liaison Officer for Higher and Further Education, has been in the unique position of being on both 'side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