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推进大学治理改革是我国大学改革的战略方向。在现代大学治理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大学治理中存在行政权力扩张而学术权力弱化的失衡局面。这种状况的出现有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原因。我国大学治理改革要确立以学术权力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提升学术权力在大学治理体系中的作用,需要通过提升学术机构的地位、加强大学法治规章建设、培育以学术精神为核心的现代大学精神等三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针对理论上对大学行政权力范畴的认知差异,本文对大学治理中的行政权力进行了解构.研究认为,大学行政权力的价值逻辑在于学术人员(或教师)对“学术本位”回归的诉求.与国外相比,中国语境下的大学行政权力不但包含了与职位相联系的制度化了的“行政管理权力”,还将政治权力、政府权力以及部分学术权力内化其中,几种权力在大学内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语境下的大学行政权力生态.大学行政权力的纵向治理边界可界定为学校层面的行政权力制度设计,横向治理边界可表述为学校层面上的相对于学术权力的行政权力的范围.大学治理要秉承“一切基于学术、一切为了学术、一切由学术引导”的动态整体的“学术性行政”的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治理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澳大利亚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墨尔本大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财政紧缩的背景下实现了学术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墨尔本大学在静态的治理体系结构中始终把学术治理放在核心地位,在动态的权力运行中坚持基于学术委员会的自治机制、各层级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以及不同权力系统之间的制约机制,并积极实施以学术研究、教与学、知识转移为要素的"三螺旋"学术提升战略。  相似文献   

4.
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在新时期、新环境下,我国的大学的学术界的权学交易事件时有发生。新时期、的新特点让“权”在目前的学术体制和人们的心中的地位畸高。多年来,在我国建设世界顶尖大学已成为几代人都未竟的事业,而没能建设出世界顶尖大学的症结在于我们没有致力于大学自身的体制机制改革,没有建成一套有效制约行政权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大学内部治理面临“班长”与“校长”、“人治”与“法制”、“个治”与“共治”的困惑,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混淆失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导致了大学治理权力失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发挥“制度”、“机制”作用,对大学权力进行有效制衡,在权力约束权力中,促进大学内部权力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6.
行政化倾向使我国大学权力结构呈现出一元化的特征,它不符合学术组织本质的要求,不利于大学学术的良性发展.推行“去行政化”改革,建立基于科学理性的多元共享治理体制,调整大学权力结构与关系,不但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大学科学管理的需要,更是重塑大学精神、回归学术本质的需要.调整行政权力关系,要求调整行政权力的内部关系,转变行政工作性质,建立专业化的行政团队;调整学术权力关系,重在落实教授治学,建立多元学术主体共担权力、共治学术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大学在战火频仍、物质匮乏的环境中取得了令今人钩沉追忆的发展,得益于当时事实形成的大学治理框架。民国初期受"学术独立"思潮影响,政府治理大学具有自觉的权力边界;国民党时期,"党化教育"日盛,但政治干预受到抗争与抵制,政府治理大学权力边界呈非自觉状。民国时期大学内部,校长、行政会议、事务处一脉的行政权力,受到评议会、教授会的制衡。教授会和评议会都彰显了学术权力,学术权力受到了"外部立法"、"内部建章"的保障。受启蒙思想影响,以及政府因战争力所不逮所赐,民国时期大学治理的事实框架促进了当时高等教育的较快发展,也给今天高教改革以启示。  相似文献   

8.
学术治理能力涵涉多元利益主体参与大学学术场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参与方式、治理的运行制度设计、治理主体的权责划分以及利益分配、治理程序等多重因素。提升学术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主要包括学术治理制度的善意理解力、冲突解决力、共在执行力、责任悦纳力以及创新驱动力等要素特征。然而,实然境遇下的大学学术场域由于诸多权力的交错混杂与寻租以及外部法律制度供给缺位,造成学术治理能力出现“虚假治理”困境,阻滞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步伐。真正实现学术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具有民主契约的共生环境中秉持善治理念,塑造多中心学术治理格局,确保学术治理动态过程的手段善与结果善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治理过程中存在着三种基本的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与市场权力。这几种权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大学治理权力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行政权力主导型、学术权力主导型、市场权力主导型。学术是大学发展之本,在大学治理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确立起学术权力的主导作用,并有效地协调好学术权力同行政权力以及市场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二元论"忽视了政治在大学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大学治理的实践必须关注政治力量。学术、行政和政治共同构成了大学治理的三个关键要素。通过对三要素的模型化考察,本文建构了大学治理的三大模型:学术治理模型、行政治理模型和政治治理模型。通过对模型中权力大小的讨论,理论化出了模式1至模式6六种"理想类型"。中国大学治理要着力克服理论模型中的缺陷,要系统认识三边权力关系,构建基于三权协调的权变大学治理观;检讨权力主体与权力关系调节的人性假设,建立克服人性弱点的约束机制;推进大学纪律建设,完善大学治理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教授治校"的权力主体当然是"教授","教授"是大学权力主体的表征。"教授治校"制度是对大学学术机构本质的认同,"教授治校"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于它客观地反映了大学作为特殊学术机构的性质和特点。"教授治校"是大学管理权力主体的归位,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应当充分借鉴西方大学普遍实施的"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真正赋予教师在大学管理中的权力和地位。  相似文献   

12.
论文是学术生命体的基因构成,论文评价改革是学术治理的心脏,是大学学术治理现代化的基点与枢纽。大学学术论文评价治理的基本思路是关注论文背后的“价值综合体”,坚守论文的本体价值,预防论文价值评价发生异位。面向学术治理现代化,我国大学学术论文评价制度的改进方向是构建立体评价系统,开展多参数、互参式评价;严守学术正当逻辑,聚焦知识创新元评价;加快元评价制度建设,为论文价值评价保驾护航,敦促评价回归理性与常态。  相似文献   

13.
牛津大学治理改革构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牛津大学治理改革背后驱动力开始,围绕牛津大学近2年发布的三个文件,综述了牛津大学近期治理结构改革构想的进程和内容.最后文章评析了从牛津大学治理改革构想进程和内容中反映出的学术治理和机构治理、学院制和中央集权制两大矛盾.  相似文献   

14.
政府简政放权、校级层面的学术治理机构设置与完善以及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是高校学术自主权改革的三个主要路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这三个改革为主要内容,重新对高校办学自主权具体指标进行拆解和结构化,通过综合指数研究的方法,试图揭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变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总体上,随着政府不断简政放权,高校通过学术治理机构完善和具体学术决策权向学术权力的让渡,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学术自主权,学校内部也呈现出越来明显的学术本位特征;第二,在学术自主权的变迁路径上,沿着先外部自主权后内部自主权、先“如何提供”的生产决策后“提供什么”的战略决策规律演进;第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高校的学术自主权也呈现一定差异性,其中部属高校和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在学术自主权的增长中贡献了更多力量。  相似文献   

15.
学科组织是大学结构的基本单元,也是教授治学的组织基础。学科组织行政化导致学术权力虚化,教授治学难以有效实现。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高校通过学部制改革、学术团队改造和学术特区建设等形式,尝试重构学科组织,实现学术权力回归。“三级组织两级管理”和“契约式管理”都是重构学科组织的有益经验,是实现教授治学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法国作为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典型代表,正经历着高等教育分权的变革。大学自治对教师职业存在的重要影响,在学术责任、聘任与晋升制度、质量评估等方面,表现为教师流动性低、教学与研究结合困难、评估缺乏激励性、学术职业前景黯淡等。增强大学的自主性、改革僵化的管理体制是解决学术职业发展中的矛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平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应该成为治理下的当代大学的自主价值选择。通过历史透视,发现过去广播电视大学内部一直处于行政权盛于学术权的失衡状态,这将严重削弱今后转型为开放大学面向社会和求学者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并影响到办学的开放和教学现代化建设进程。开放大学是真正的大学,学术权力应该与行政权力处于同等地位,但需要通过制度予以确认和形式化,可构建内部权责划分的制约机制和实施学院(部)参与型的治理制度的内部治理权制度。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plores issues to do with the organisation of academic work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K. When universities were well resourced elite institutions much internal university organisation involved little more than the limp administration of dull, steady state, routines. Tighter times in the 1980s encouraged the call for more efficient university management and in the 1990s the issue of good university governance has pushed to the fore. Efficient management and good governance are important but the nature of academic work and the professional sentiments of academic workers mean that management, bureaucracy and governance can only take universities so far in the organisa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turbulent times that call for change and entrepreneurship. “A refusal in the universities to give rational discussion of their administration a high priority must result either in tyranny mitigated by muddle or in time-wasting reduplication of effort.” (Lord Franks, University of Oxford: Report of Commission of Inquiry, 2 vol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6, vol. 1, para. 491.)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完备的大学治理体系是提升大学治理有效性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呈现规制化特征,集中体现在政府与大学、大学与院系、学术与行政的治理关系中。造成我国大学治理体系规制化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深刻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的不完善、集体主义文化的过度张扬、大学组织的学术传统不深厚等。基于院校运行的微观维度,新时代推动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去规制化改革,需要正确认识大学的组织属性,培育学术文化;扩大院系组织自主权力,激发"学术心脏"活力;改革一元化权力运行模式,增强专业权力的影响力,努力探索其变革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